妄想性障礙

妄想性障礙

妄想性障礙是精神病性障礙的一種。妄想性障礙在國內無確切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妄想性障礙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因素、腦影像改變因素,以及心理防禦機制有關。妄想性障礙以持久、系統且比較固定的妄想為主要癥狀,若存在幻覺則歷時短暫且不突出。病程進展緩慢,患者可在不涉及妄想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會適應能力。妄想性障礙主要以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為主要治療手段。妄想性障礙通常病程長而無明顯精神衰退,智能保持良好。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 妄想性障礙病因未明,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 遺傳因素。
● 腦影像改變因素(如腦室擴大)。
● 防禦機制的否認和投射有關。

癥狀


● 出現以下堅定不移的病理性信念,並存在至少3個月時需考慮妄想性障礙。
● 鍾情型:另一個人鍾愛自己。
● 誇大型:堅信自己有一些偉大的天賦或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發現。
● 嫉妒型:懷疑配偶對自己不忠。
● 被害型:認為自己被計算、被跟蹤、被投毒、被騷擾等。
● 軀體型:妄想的核心主題涉及軀體的功能或感覺。
● 混合型:此亞型適用於沒有一個妄想主題佔主導地位。
● 未特定型:佔優勢地位的妄想信念不能被清楚地確定。

檢查


● 妄想性障礙的確診需要進行精神檢查、心理評估和量表評定。
● 一般的化驗檢查、遺傳學檢查、生化免疫檢查、電生理和神經影像學檢查主要用於鑒別診斷和研究。
● 心理評估和量表評定(例如PANNS、陰性癥狀定量表、陽性癥狀定量表等)具有一定輔助價值。

診斷


● 妄想性障礙的診斷目前依舊依靠精神科醫生的訪談式詢問即精神檢查。

妄想性障礙需要與哪些疾病區別


● 妄想性障礙常與精神分裂症相鑒別,兩者都可表現為妄想癥狀,但前者妄想結構通常系統、嚴密,內容有一定現實基礎且相對固定,思維有條理和邏輯。

治療


● 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 ● 是首選治療,雖然目前臨床經驗發現多數患者的癥狀無法完全消失,但及早進行抗精神病藥物干預治療可改善癥狀,減輕因妄想癥狀導致的家庭和患者個人精神負擔,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
● 家庭干預
● ● 對患者及家庭進行疾病和治療方面的干預,如健康教育等,可有效建立醫患聯盟,改善患者因妄想內容荒謬而與家庭成員關係緊張的局面,有助於患者更好地回歸家庭。

危害


● 妄想性障礙患者雖在不涉及妄想癥狀時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會適應能力,但因為妄想癥狀的頑固,及妄想內容豐富,可給患者家屬及周圍人帶來極大危害,嚴重者甚至帶來生命威脅。

預后


● 妄想性障礙患者病程多為持續性,部分患者妄想癥狀可保留終身。
● 有些患者年老後由於體力和精力的日趨衰退,癥狀可有所緩解,並且有少部分患者經過系統治療后可有較好的緩解。
●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妄想性障礙患者的預后是極為重要的。

預防


● 多數學者認為,其發病通常是在性格缺陷的基礎上遭遇社會環境因素中的應激性事件后發展而來。故早發現、早治療、早診斷,針對應激事件儘早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對妄想性障礙患者的預防和預后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