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輪鎮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下轄鎮

發輪鎮鎮處在內江市、眉山市、資陽市交界地帶,處在資中縣西北部,距離資中縣(水南鎮)62km,因為法輪寺在此,諧音“發輪寺”得名。發輪鎮海拔高度352m。集市始建於清朝,1935年建發輪鄉。

2019年12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內江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11號):撤銷配龍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發輪鎮管轄,發輪鎮人民政府駐中心街30號。

歷史沿革


發輪鎮位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西北,與資陽市、仁壽縣毗鄰。發輪鎮人民政府駐四眼橋,距資中縣城62公里。海拔高度:352米。集市始建於清朝。1935年建發輪鄉,由始建於明朝的法輪寺而名。歷經撤併,1958年建發輪人民公社。1962年建發輪區,發輪人民公社隸屬發輪區。1984年撤社復鄉,1992年撤鄉建發輪鎮。管理1個社區、26個行政村,幅員面積56.16k㎡,人口31857人(2017)。

地理環境


發輪鎮地屬淺丘,平均海拔350米,年平均氣溫18℃,年均降水量540毫米,森林覆蓋率24%,全年日照1250小時,球溪河橫穿發輪鎮,有黃板橋水庫。俗稱資中的“小西藏”。不了解的人聽了,一定以為發輪是一個十分偏僻、閉塞的地方,其實它正處於內江市、眉山市、資陽市交界地帶,距資陽、眉山不足一小時的路程,處於市級中型水庫——黃板橋水庫的灌區內,沱江支流——球溪河穿境而過,是一個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農業生產條件的鄉鎮。主產稻穀、小麥、玉米、紅薯、黃麻、花生、油菜籽、柑橘,畜禽以生豬為主。國民生產總值6315萬元,工農業總產值5670萬元。

行政區劃


行政村
筒車坳村登貴橋村王家溝村石橋田村白廟村寨子寺村黃柳村花秋村伯仲村龍水村牛兒山村五龍村蓮花石村天池寺村廟溝村三界村古埝村林場村學田村永新村萬壽村細心村萬民村三星村余家場村永年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5302
18259
17043
家庭戶戶數10475
家庭戶總人口(總)35282
家庭戶男18240
家庭戶女17042
0-14歲(總)9386
0-14歲男4853
0-14歲女4533
15-64歲(總)22718
15-64歲男11877
15-64歲女10841
65歲及以上(總)3198
65歲及以上男1529
65歲及以上女166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5012
總人口31857人(2017)。

經濟


農業發展

橋
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上,鎮黨委、政府從發輪鎮的實際出發,以林果業、養殖業為重點,計劃三年內在林業上發展塔羅科血橙11000畝,麻竹1500畝,速生白楊樹5000畝,其他果樹1000畝;養殖業上利用林下種草,發展種草養畜,三年內發展養羊50000隻,生豬25000頭,養兔100000隻。目前全鎮已種植塔羅科血橙2500畝,新津1000畝,椪柑800畝,臍橙500畝,豐水梨100畝,水果年產量達到4000噸,另有歐美白楊、麻竹等生態林2000畝,部分養殖戶已呈現出壯大規模的態勢。
發輪小灶釀酒已有100餘年的歷史,發輪高梁酒、發輪紅茅燒酒、發輪米酒因其味美甘醇、燒辣適度,在整個甜城極具盛名,只是限於資金、設備、商業運作等原因產量有限,目前年產量只有100噸左右。鎮黨委、政府已把發輪酒的開發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個重點項目並將為投資者最大可能地提供便利條件和優惠政策。

社會


全鎮交通便利,有鄉村公路142公里,有通向資中縣、資陽市、眉山市的主幹道4條,境內公路已實現村村通;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在發輪鎮各建接收基站一座,移動信號暢通;光纖電視和電話的主幹網路已貫通全鎮;有汽車站1個,綜合市場1個,自來水廠1家(日供水量1000噸),抽水電排9處,小二型水庫4座,塘堰221口;有發電站、磚廠、預製場、酒廠和初級中學、小學。有中心衛生院1所,學校12所,其中:中學1所,小學11所。場後有雲台寺(寨子寺),龍水村有始建於隋毀於唐的龍水縣城遺址,河崖上有碑刻。汽車通資中、資陽、仁壽,可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