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工程

718工程

20世紀60年代,中國在已掌握原子彈製造技術后,決心發展洲際導彈,但這種導彈的射程超過中國陸地國土範圍,一旦進行實彈試驗,就必須射向遠海。而洲際導彈的數據測量與飛行姿態觀察,必須出動海上測量船。國防科委向中央軍委提出報告,要搞測量船、護航艦艇和後勤補給船隻。開這個會的時間是1967年1月18日,但在1971年,發生林彪外逃的"9·13"事件,林彪的同黨從北京乘飛機外逃失敗,公安部門在其潛逃攜帶的公文包里查獲“718工程”圖紙,結果這一工程被打入“黑工程”的行列,致使工程中斷一年多。後來,這項由毛主席親自批准的工程重獲新生。至1980年導彈試驗前夕,“718工程”涉及的所有船型均已服役。

背景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1965年初,中國下決心發展洲際導彈,但這種導彈的射程超過中國大陸範圍,一旦進行實彈試驗,就必須射向遠海。而洲際導彈的數據測量與飛行姿態觀察,若僅靠陸地的無線電測量,精度明顯不足,必須出動海上測量船近距離跟蹤。

名稱由來


1967年1月18日,國防科委開會並向中央軍委提出報告,初步意見是要發展測量船、護航艦艇和後勤補給船隻等一系列配套艦船。因為開會時間是在1967年1月18日,所以該工程也就被命名為“718工程”。

實施過程


718工程
718工程
“718工程”的計劃上報以後.中央軍委於1967年9月18日召開軍委93次常委會會議,討論兩個裝備問題。一是同意國防科委成立09工程辦公室.正式任命陳右銘為主任;二是同意國防科委上報的研製測量船、護航艦艇、後勤補給船隻的初步意見。但會議紀要發出來以後.各方面的意見仍然不一致。而此時文化大革命達到高潮,所以更詳細的計劃也沒搞出來。所以,718工程的計劃始終擱淺。
1969年以後,所有的造船工業企業全部歸海軍管了。海軍成立了一個造船領導小組,負責協調造船企業和海軍之間的問題。但這時候,海軍政委李作鵬要劉華清任海司副參謀長兼船辦主任,陳右銘當副主任。陳右銘提出,應該利用718工程,把海軍的軍輔船搞上去,航行補給船、打撈救生船等船型都可以借這個機會上馬。另外,還要借這個機會,把造船工業也搞上去,重點是江南造船廠、滬東造船廠大連造船廠等幾個廠。當時就是因為要實現祖國統一,要造登陸艦,大型登陸艦、中型登陸艦,所以上海求新造船廠搞起來了。
到了1970年.潛艇的潛射導彈已經決定撤銷陸地發射基地,用改裝的常規彈道導彈潛艇直接在海上進行試驗,導彈向海洋發射。這個導彈的試驗,也非要測量控制船不可。潛射導彈的發射試驗,還要艦艇警戒、護航,還得要航行補給。所以718工程又重新提上來。
1970年12月15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央會議,討論發展遠洋測量船的問題。
該計劃遭到林彪和“四人幫”集團阻撓,張春橋指責軍方建造包括測量船、護航驅逐艦、補給船在內的一系列艦艇是浪費國帑,而軍方據理力爭,強調發射洲際導彈以及將來發射衛星的測量控制,都需要遠洋測量船,而洲際導彈試驗勢必往遠海發射,沒有軍艦護航警戒萬萬不行,弄不好彈頭會被外國人搶走。最終,中央軍委決定啟動“718工程”,發展與洲際導彈試射有關的艦艇,這一決定也促使中國軍用船舶工業上了個台階。
1980年5月18日,中國從西北發射基地成功地向太平洋海域發射了洲際導彈,1982年10月12日,成功發射了潛地導彈。

意義


718工程艦船圓滿完成了彈著海區的考察、測量、選點、清掃、警戒、導彈飛行測量、觀察、彈頭打撈,以及氣象觀測預報等任務。事實證明,實施“718工程”極大地促進了中國造船工業、航天事業、海洋事業的發展,提高了海軍的遠航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