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園街道

泉園街道

泉園街道成立於1988年,是東陵區所屬的新型城區街道,也是東陵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

簡介


泉園街道
泉園街道
泉園街道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成立於1988年,是東陵區所屬的新型城區街道,也是東陵區的政治、經 濟、文化、金融中心,佔地面積1.66平方公里,現有居民28553戶、86740人,下設16個社區居委會:愛民、清泉、松泉、富民、泉園、親工里、泉富、柳唐、教工、龍孤里、匯泉、萬泉、黃金、干休所、文富、中科院。這裡街路縱橫、交通便利,是東陵區委、區政府的所在地,區文化宮、少年宮、省重點中學51中學、也均坐落於此。多年來,泉園街道曾先後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全國文明住宅小區”、被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評為“文明單位”、“社區服務示範街道”、“再就業安置先進街道辦事處”、“司法調解創‘四無’先進街道”;被市委、市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評為“瀋陽市優秀街道辦事處”、“瀋陽市社區建設示範街道”、“城市管理先進單位”、“宣傳思想工作文明創建優秀成果獎”;街道黨委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黨委”。幾年來,街道辦事處獲得的國家、省、市、區級各類榮譽稱號達180項之多。

社區建設


泉園街道
泉園街道
街道辦事處在抓好地區經濟建設的同時,不斷確立新思路,採取新舉措,在文明社區建設上搞創新、求實效。加 大了投入,先後投資600萬元用於社區硬體建設,使社區實現了“四化”,即,結構布局一體化、建築造型景觀化、辦公設施配套化、公示內容規範化;進行了體制改革,將全街原有的55個居委會劃分為10個社區,搭起了新型社區管理體制的框架;推進了民主自治,做到了更新觀念、明確自治;放權公開、方便自治;健全組織、實施自治;形成隊伍、參與自治;強化服務、體現自治;建章立制規範自治,使全街社區建設工作不斷深化發展。2000年9月,泉園街道承辦了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社區建設委員會的2000年年會,獲得了巨大成功;國家政協副主席周鐵農,中組部、國家民政部、勞動部,遼寧省民政廳、瀋陽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政局的有關領導曾多次到泉園街道進行調研、考察,國家民政部對泉園街道的社區建設經驗發了兩期專題簡報;遼寧省民政廳對泉園街道發動社區搞自治的經驗以2001年2號文件的形式下發到全省各地,並上報國家民政部,得到多吉才讓部長的肯定和批示。

經濟發展


泉園街道
泉園街道
街道本著大發展、快發展、先發展、跳躍式發展的思想,確立了“規劃挖潛、強化三產、全面引進、繁榮泉園、有限空間、無限發展”的經濟思路,全街以經濟工作為中心,按照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各項經濟指標,有力推動“四路兩街”商業網點經濟發展。全街500萬以上工業項目、引進國內企業、3000萬以上開工項目和竣工項目任務均圓滿完成。由瀋陽步陽金鑽置業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興建的步陽國際中央商城項目進展順利,目前已累計投資近7個億,今年8月中旬主體已全部完工,預計年底完成外部裝修,明年3月進入招商階段,9月末竣工。我街對該項目全程跟蹤,熱情服務,抽調了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全力做好項目服務,及時為企業解決問題、化解難題,力促該項目儘早成為泉園地區的經濟增長點。地方財政收入1895萬元,完成計劃的59.97%;實際利用外資821.29萬美元,完成計劃的82.1%;引進內資33581萬元,完成計劃的95.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237萬元,完成計劃的77%;固定資產投資50900萬元,完成計劃的10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840萬元,完成計劃的75.6%。預計到年末,全街各項經濟指標除財政收入以外,均能超額完成任務。

社會保障


泉園街道
泉園街道
繼續深化了社會保障工作,養老保險擴面180人,完成率100%,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1644人,完成率103%,應 保盡保基本實現,確保了養老金、救濟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及時足額發放。通過走訪慰問、志願者服務、助殘月活動等方式,做好弱勢群體扶貧幫困工作。積極開展就業再就業工作,實名制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1750人,完成率219%,開發就業崗位883個,完成率126%,基本達到了無長期失業人員。以建設和諧社區為目標,做好對社區工作者的考評、培訓等工作,強化社區服務功能,積極推進特色社區建設。同時,政務中心建設效果顯著,為民全程服務大廳先後為群眾3600餘人次辦理業務,代辦業務達600餘件,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務,有力地推進了我街民生工程建設。不斷加強為民全程服務大廳建設,優化服務環境,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服務水平,杜絕辦事拖拉、推諉扯皮和不作為的現象發生,努力建設“負擔最輕、秩序最好、辦事最快、信譽最高、群眾最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要繼續做好創建國家級生態區各項工作,不斷優化人居環境,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為我區通過國家驗收貢獻力量。不斷提升我街“房產110”服務效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解決好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做到服務居民、促進和諧,有效提升街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城市管理


街道結合國家級生態區創建工作,通過設置4塊大型牆體廣告、10個宣傳欄、發放25000張宣傳單、5000個環保 購物袋、320張宣傳畫,懸掛150個條幅等方式做好宣傳工作。在愛民、松泉等社區舉辦了7場創建國家級生態區廣場文藝晚會,營造了濃厚的創建氛圍。大力推進了愛國衛生月活動和迎國慶環境專項整治活動,做到“五個到位”(組織領導到位、宣傳發動到位、資金保障到位、清理整治到位、長效管理到位),共發動15000餘人次,清運垃圾殘土680車,清理草坪綠地34萬平方米、小招貼和噴塗廣告5萬餘張,嚴格規範了自發市場,有效改善了社區環境衛生,在市迎國慶環境專項整治活動檢查驗收中,街所有受檢小區和街巷路一次性達標,通過驗收率達到100%,並在全市現場會上交流和推廣了環境專項整治經驗,受到了上級部門的一致好評。建立了暢通、高效的“房產110”工作機制,解決涉及上下水不通暢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50餘件,有力地促進了地區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