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滿華

陳滿華

陳滿華,男,1963年出生於湖南安仁,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言理論與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曾長期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現招收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生和博士生,也參與培養和指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致力於語言學理論(主要是構式語法理論)、現代漢語語法和威廉·瓊斯等方面的研究。已有60餘篇論文刊發在《中國語文》、《外語教學與研究》、《當代語言學》、《外國語》等刊物上,出版三部專著。也發表了一定數量的散文(含隨筆)、札記。陳滿華,男,1963年生於湖南安仁,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言理論與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語義功能語法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人物經歷


陳滿華
陳滿華
1988年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語言學研究生班畢業后留校,先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心、對外語言文化學院、文學院、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任教。
2010-2013年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副院長。
1996-1998年在印度國際大學(Visva Bharati)任教,
2003-2004年在英國達勒姆(Durham)大學東亞系任教。
上世紀90年代主要從事方言和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後轉向語言理論(重點是語法理論特別是構式語法理論)及其應用、漢語語法等方面的研究。教學、科研之餘也寫一些散文,以學術、文化隨筆、札記為主。
陳滿華
陳滿華
陳滿華早年畢業於湖南郴州師範專科學校(湘南學院前身),19歲開始教師生涯,曾任教於湖南安仁一中、北京市順義北務中學,擔任語文、英語、歷史等科目教師,入職人民大學后曾長期從事對外漢語教學,
1996-1998年在印度國際大學任教,2003-2004年在英國達勒姆(杜倫)大學東亞系工作。
2008年調入文學院語言學教研室,中間短暫擔任漢語國際教育教研室主任,但回歸語言學教研室以後仍一直參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培養工作。
目前分別在人民大學北京本部和蘇州校區兩地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講課程


為進修生開設精讀、口語、寫作、報刊等課程,為本科生開設《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等。上個世紀末開始參與培養研究生,本世紀初開始招收研究生,先後為研究生開設《普通語言學》、《現代語言學論著選講》、《現代漢語》、《專業英語》等課程。

主要貢獻


陳滿華
陳滿華
陳滿華的學術研究領域為語法理論、漢語語法及語言學史,兼及方言學、辭彙學和修辭學、漢英對比、翻譯等。已在近30家學術刊物(含其他學術出版物的學術性專欄)上發表論文60餘篇、學術評論多篇,其中大部分刊發在語言學類核心刊物上,相當一部分發表在《中國語文》、《中國語言學報》、《外語教學與研究》、《當代語言學》、《外國語》等我國語言學類權威核心期刊上,出版三部專著,其中一部已再版(修訂版)。先後在印度、英國奧地利、德國、瑞士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多個國家長期任教或參訪考察、進行學術交流,近年來應邀到維也納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湖南師大、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等高校舉辦學術講座。
多年來,陳滿華在以下兩方面的研究用力甚勤:一,認知語言學,專攻構式語法理論及其應用,在這一領域已發表10多篇論文,達10萬字以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被同行列為國內構式語法理論研究的代表性學者之一。二,早期歷史比較語言學史,側重於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奠基者、東方學大師Sir William Jones及相關課題研究,在該領域也發表了系列成果,近10萬字,並已完成並通過一項以瓊斯的語言學和東方學為研究重心的教育部哲社後期資助重點課題,形成一部專著成果(稿)。
陳滿華教授服膺王力呂叔湘等語言學大師的“龍蟲並雕”治學理念,同時也因其師範出身的背景以及南北兩地中學從教經歷,對基層語文教育需求有切身體會,因而主張學術研究要接地氣,應走出象牙塔,重視與普及工作結合,關注社會需求,並身體力行,發表了大量語言學及語言應用方面的普及性文章,其中近一半發表在發行量達百萬份、影響甚廣的《演講與口才》,上個世紀90年代上半葉被該雜誌列為核心作者之一,長期跟蹤約稿,曾被評為該刊優秀作者,受到嘉獎。
在學術研究之餘,陳滿華髮表了數十篇散文,其中以文化、學術隨筆所佔比例較重,涉及社會、語言、文化、教育及學術規範等,散見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華讀書報》、《社會科學論壇》等報刊、知名網站(2012年以來有一部分轉發或直接登載在他本人的博客上)。陳滿華的散文、隨筆雖然在主題和內容上尚無刻意的選擇,但是在講述身邊人、凡人事之外更為關注學界和知識界的人物和動態,注重人文和人性,有較為明顯的學者散文(文化散文)、文化(學術)隨筆色彩。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敘事散文《母親的“號”》、《憶趙世開先生》、《痛悼恩師胡明揚教授》、《美國的朝鮮戰爭紀念館》等,學術(文化)隨筆《大師風範》、《美國的“甲骨文”》、《談學術著作里的“轉引自”標註》、《收穫、感受與失望——參觀西南聯大舊址》、《另一個漢高祖和他的髮妻》等。

科研成果

(一)構式語法理論
1.《關於構式的範圍和類型》,《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2.《構式語法理論對二語教學的啟示》,《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4期。
3.《句法語用相融觀:以漢語構式“(某某某)他人呢”為例》,《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09年9月下旬刊。
4.《關於構式語法理論的幾個問題》,《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5期。
5.《從構式“愛誰誰”看句法異質現象》,《澳門語言學刊》2009年第2期。
6.《“X哪兒來的?”與“哪兒來的X?”的構式差異及相關問題》,《漢語學習》2010年第1期。
7.《漢語習語互文及其構式解讀》,《當代修辭學》2010年第3期。
8.《構式視野下的習語解讀》,《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9.《類型學視野下的首詞重複構式》,《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10.《西方構式語法理論的起源和發展》(與賈瑩合作),《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1期。
11.《我國學者的構式思想與西方構式理論之比較——兼談中西語言理論建設方式的差異》(與張慶彬合
作),《漢語學習》2014年第2期。
(二)漢語語法
1.《正確使用“是否”》,《語文月刊》1990年第6期。
2.《“是否”與“是不是”》,《普通話》(香港),1990年第1期。
3.《從外國學生的病句看方位詞的用法》,《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年第3期。
4.《“機構名詞+里/上”結構芻議》,《漢語學習》1995年第3期。
5.《“VO的N”轉化為同義粘合式偏正短語的規則》,《漢語學習》,1997年2期。
6.《關於體詞謂語句》,《漢語研究與應用》(第一輯),中國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7.《60年來的體詞謂語句研究述評》,《漢語學習》,2006年第2期。
8.《北京話“人家”省略為“人”的現象考察》,《漢語學習》,2007年第4期。
9.《〈納氏文法〉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對漢語語法研究的影響》,《漢語學習》2008年第3期。
10.《構型性:語言共性研究的另一個視角--漢語主賓語不對稱現象的構型性解釋》,《外國語》2009年第3期。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09年第9期轉 載。
11.《由背景化觸發的非反指零形主語小句》,《中國語文》2010年第5期。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0年第12期轉載。
13.《現代漢語動詞大詞典》(合編),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
瓊斯、語言學史研究
1.《威廉·瓊斯的漢語研究》,《語言研究》,2007年第1期。
2.《威廉·瓊斯學漢語的經歷及其對中國經典的解讀》,《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第3期。又載陳強、孫宜學主編《漢語國際傳播研究論叢·2012》(中外學者同濟大學演講錄),上海三聯書店,2012年。
3.《威廉·瓊斯與歷史比較語言學》,《當代語言學》2008年第4期。
4.《威廉·瓊斯的音標研究及其影響》,《語言科學》2010年第1期。
5.《白鋼的語言傳奇與威廉·瓊斯的語言奇迹及其他》,“新語絲”網2011年8月7 日。
6.《威廉·瓊斯:生平、業績和影響》,《中國語言學報》第十五期,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7.《威廉·瓊斯的印歐語假說及相關問題》,人大國際學院講座文集·語言文化卷《語言文學發展與跨文化交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
8.《威廉·瓊斯研究在中國》,《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
9.《威廉·瓊斯與博物學》,《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5月27日B01版,學術批評網2013年7月12日轉發。
10.《惠特尼和葉斯柏森的語言經濟思想 ——兼談語言經濟原則的產生及其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11.《1920-1921:作為羅素譯員的趙元任》,《中華讀書報》2013年11月6日。
方言研究
1.《湖南安仁方言的句段關聯助詞》,《中國語文》1993年第3期。
2.《湖南安仁方言辭彙(一)—(四》,《方言》1995年第2- 4期,1996年第1期。
3.《<漢語方言比較語法研究>評介》,《國外語言學》1996年第1期。
4.《安仁方言的結構助詞和動態助詞》,《漢語方言體貌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5.《有關安仁方言的幾個問題》,《漢語事實的描寫和考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
另發於學術批評網,2011年3月15日。
6.《有關安仁方言的句段關聯助詞的討論》,載《漢語事實的描寫和考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
7.《答張偉然教授<“行內習慣”:方言研究的規範還是遁詞?>》,學術批評網,2011年3月28日。安仁信息港論壇2011年3月28日轉載。
8.《現代漢語方言兒媳稱謂考察》,《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5期。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3年第3期轉載。
9.《安仁方言》,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5年。
辭彙研究
1.《也說“朱門酒肉臭”》,《光明日報》1993年3月4日。
2.《史書、方言中所見的稱謂“越級”現象》,《文史知識》1995年
3.《詞的語用意義初探》,《中國語言與文化論集》,香港亞太教育書局1993年5月。
4.《詞義之間的關係與同義詞反義詞的構成》,《漢語學習》1994年第2期。
5.《關於“敬業樂群”的釋義》,《語文建設》1994年11期。
6.《“七月流火”的借用及其他》,《北京日報》1994年10月5日。
7.《把父母稱做“哥、姐”小考》,《書趣、文趣、理趣——學人書話》(李喬主編),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
8.《體詞謂語句形式的熟語考察》,《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第2期。
9.《是誤用,也是翻新》,《語文學習》1995年第9期。
10.《說“東”道“西”》,《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5年6月。
修辭、語用研究
1.《俞敏語言學論著的語言風格》,《修辭學習》1995年第4期。
2.《〈古書疑義舉例〉中有關修辭的論述》,《修辭學習》2006年第3期。
3.《〈納氏文法〉的修辭論及其對唐鉞〈修辭格〉的影響》,《修辭學習》2008年第1期。
4.《花園幽徑句的形成機制及其修辭效果》,《修辭學習》2009年第4期。
5.《小商品名稱中的成功修辭》,《當代修辭學》2011年第6期。
6.《網路語體有其社會基礎》(與賈瑩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3月10日,A07版。
翻譯、對比研究
1.《“東”“西”與“east”“west”》,《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3年4期。
2.《小議雙關修辭——兼談英漢雙關辭格的異同》,《大學英語》2002增刊。
3.《“Sadhu”是什麼?--兼談“holy man”的漢譯》,《中國翻譯》,2003年2期。
4.《漢英雙賓語動詞比較研究》,《慶祝胡明揚教授八十華誕學術論文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 版社,2004。
5.《“語感”怎麼譯?》,《英語知識》2006年第10期。
6.《“語感”的英譯》,《辭書研究》,2007年第2期。
7. 《喬姆斯基<句法結構>若干概念、術語的翻譯問題》(與賈瑩合作),《當代語言學》2014年第2期。
對外漢語教學
1.《有關漢語水平考試的幾點意見》,《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年第2期。
2.《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語規範問題》,《語文建設》1993年10期。
3.《小議初級班教學的幽默語言策略》,《世界漢語教學》1995年第2期。
4.《漢語基礎》(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5.《發展漢語--初級漢語(下)》(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二作者兼語法部分中譯英譯者)。
其他
1.《<獻疑>讀後之獻疑》,《語文建設》1992年第10期。
2.《漢語方言語法比較研究研討會紀要》(執筆),《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年第1期
3.《評<中國語言學大詞典>》,《中國語文》1996年第4期。
4.《馬克思主義百科要覽》語言文字部分(參編),人民日報出版社,1999年3月。
5.《中國話語下的西方語言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8月26日總第493期“書品”版。
6.《漢語事實的描寫和考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修訂本由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
7. Confucian Thought: Philosophy Rather Than Religion,The Statesman, Jan 1.1998 , Calcutta,India.

書籍著作

1.《避而不答,效果更佳》,《演講與口才》1991年1期。
2.《怎樣與外國人攀談》,《現代交際》1991年第4期。
3.《請勿濫用“外交辭令”》,《公共關係》1992年1期。
4.《談談“祝福語”及其應用》,《演講與口才》1992年3期。
5.《方言與交際》,《現代交際》1992年5期。
6.《注意言語交際中的性別差異》,《現代交際》1992年8期。
7.《言語新巧助推銷》,《現代交際》1992年第12期。
8.《說好戀愛的開場白》,《演講與口才》1992年第9期。
9.《戀愛中的“甜言”和“醋語”》,《演講與口才》1992年10期。
10.《戀愛中的敏感話題》,《演講與口才》1992年第11期。
11.《避免誤用“外交辭令”》,《普通話》(香港)1993年第1期。
12.《戀愛時拜見對方父母如何交談》,《演講與口才》1993年第1期。
13.《談言語中的措辭與受話人的心理》,《演講與口才》1993年4期。
14.《不傷面子的索賠索還技巧》,《演講與口才》1993年7期。
15.《一個婚禮主持人的“口彩”》,《演講與口才》1993年第12期。
16.《製作廣告要注意語言規範》,《寫作》1994年2期(2月15日)。
17.《求人還需巧開口》,《演講與口才》1994年第3期。
18.《精彩的謊言》,《現代交際》1994年第9期。
19.《精彩的“喉稿”》,《現代交際》1995年5期。

論文期刊

1.《想念你,家鄉的分社節》,《中國人民大學》(校報)1987年6月5日。
2.《丹江在唱一首歌》,《中國人民大學》(校報)1987年9月5日。
3.《母親的“號”》,《生活周刊》(上海,筆名“京民”),1992年2月16日。
4.《你儘管往美里穿》,《北京日報》1992年8月12日。
5.《大蝦先生》,《中國電力報》,1992年10月10日。
6.《波羅的海三國風情掠影》,《現代交際》1992年第3期。《讀者文摘》1992年第8期部分轉載。
7.《高等學府里的洋學生》,《中國電力報》,1993年2月16日。
8.《大師風範》,《人民日報》,1998年10月16日。
9.《印度風俗拾遺》,《世界博覽》1999年6期。
10.《淘盡黃沙始見金——讀梅爾維爾的〈漂亮水手〉》《中國書報刊博覽》,2003年7月12日。
11.《美國的“甲骨文”?》,《北京晚報》2006年4月10日。
12.《憶趙世開先生》,學術批評網2011年5月1日;《社會科學論壇》2011年第9期。
13.《痛悼恩師胡明揚教授》,學術批評網2011年6月27日;《人大江南報》2011年9
月6日,總第16期。收入《燭照學林——胡明揚先生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2013 年6月。
14.《三答張偉然教授》,學術批評網,2011年4月2日。
15.《駁“學界黑社會化現象”說》,學術批評網,2012年2月9日。
16.《從“轉引自”標註問題談學術規範與學術寫作 》,學術批評網,2012年11月2 日。
17.《收穫、感受與失望——參觀西南聯大舊址》,《社會科學論壇》2012年第12期。
18.《我的母親歐陽發英》,學術批評網,2013年2月15日。
19.《另一個漢高祖和他的髮妻》,《中華讀書報》2013年2月20日第15版。
20.《漫議印度的徵婚廣告》,《中華讀書報》2013年4月24日第19版。
21.《譯著應標註譯者和“三原”信息》,《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8月5日第484期“評論”版。(本文的擴展版《譯者的署名與譯著的“三原”信息》發佈於學術批評網,2013年8月13日。)
22. 也說族譜的存史、資治及教化功能——以湖南安仁港頭(新渡)陳氏十二修族譜為例,《湘南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