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腎炎
紫癜性腎炎
紫徠癜性腎炎是過敏性紫癜引起的腎臟損害。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兒童多見。病因不明,可能與感染、食物或藥物過敏、疫苗接種等有關。紫癜性腎炎早期腎臟損害的癥狀不易察覺,可能僅有腎外表現,如皮膚有壓之不褪色的紅斑、腹痛、關節疼痛等。紫癜性腎炎需積極控制免疫性炎症反應,預防和延緩腎臟損害。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血漿置換等。本病病情遷延,可能會引起慢性腎衰竭,威脅患者的生命。急性期有腎功能損傷、高血壓、重症尿蛋白者預后差。
● 腎內科、血液科或內科(也可依癥狀就診:關節炎—骨科、風濕科;腹痛—消化內科或內科)
● 紫癜性腎炎的發病可能與感染,或藥物、食物過敏等有關。
● 感染
● ● 病毒:EB病毒、腺病毒、風疹病毒等。
● ● 細菌:沙門菌、溶血性鏈球菌等。
● ● 寄生蟲:阿米巴原蟲、蛔蟲等。
● 藥物
● ● 抗生素
● ● 卡托普利
● 食物
● ● 海類食品如蝦、蟹等。
● 其他
● ● 冷刺激
● ● 植物花粉
● ● 昆蟲叮咬
● ● 疫苗接種
● 紫癜性腎炎早期腎臟損害的癥狀不易察覺,可能僅有腎外表現,如皮膚有壓之不褪色的紅斑、腹痛、關節疼痛等。
● 腎外表現
● ● 皮膚紫癜:以雙下肢為主的點、片狀皮下出血點,可有癢感。
● ● 胃腸道:腹痛、腹脹、腹瀉、噁心、黑便。
● ● 關節:關節疼痛,多發於踝關節、膝關節。
● 腎臟表現
● ● 腎臟受累多發生於全身癥狀和體征出現后數日至數周。早期癥狀不易察覺,檢查可見鏡下血尿和蛋白尿。
● 確診紫癜性腎炎需要做體格檢查、尿常規、血常規、腎組織活檢等。
● 體格檢查
● ● 可了解患者皮膚出血點情況,判斷是否為紫癜,有助於診斷本病。
● 尿常規
● ● 可快速了解腎臟有無損害,根據其他檢查可確診紫癜性腎炎。
● ● 尿常規也是複查疾病的一個重要指標。
● 血常規
● ● 是常規的檢查項目,可了解患者白細胞、血小板、嗜酸性粒細胞有無異常,對疾病的診斷有一定意義。
● 腎組織活檢
● ● 可確定腎炎病變性質,對治療和預后的判定有指導意義,是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的診斷要點。
● 其他檢查
● ● 檢查目的主要是為了排查其他疾病,包括:
● ● 凝血功能檢查
● ● 免疫學檢查
● 醫生根據病史、癥狀、尿常規、血常規等可以診斷紫癜性腎炎。
● 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等。
● 出現皮膚紫癜、腹痛或關節痛等癥狀。
● 尿常規發現尿蛋白及潛血陽性。
● 血常規顯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小板計數正常。
● 免疫學檢查發現抗核抗體及類風濕因子為陰性。
● 凝血功能檢查未發現異常。
● 紫癜性腎炎需要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血管炎、原發性IgA腎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相區別。
● 如果出現皮膚紫癜、關節痛、腹痛等癥狀時,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不可以自行診斷。
● 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紫癜性腎炎需積極控制免疫性炎症反應,預防和延緩腎臟損害。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血漿置換等。
● 一般治療
● ● 急性期或發作期應卧床休息。
● ● 水腫、大量蛋白尿者應低鹽、限水和避免攝入高蛋白食物。
● ●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 ● 尋找過敏原,避免再次接觸。
● 藥物治療
● ● 血尿伴急性腎損傷者,應做腎活檢以明確病理,呈廣泛新月體、表現為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者應進行強化免疫抑制治療。
● ● 大量蛋白尿或腎病綜合征者可用足量糖皮質激素控制病情,糖皮質激素對胃腸道癥狀、關節腫痛也有效。
● ●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ARB)可控制尿蛋白。
● 其他治療
● ● 血液灌流或血漿置換治療可有效去除血漿中抗體、補體及免疫反應介質等,從而有效緩解重症紫癜性腎炎的癥狀,抑制病情進展。
● ● 終末期腎衰竭者可透析或腎移植。
● 本病病情遷延,可能會引起慢性腎衰竭,威脅患者的生命。
● 腎臟病理類型是決定預后的關鍵因素。
● 兒童預后較成人好,成人出現慢性腎衰竭的危險性高,特別是老年人。
● 單純血尿或伴少量蛋白尿者預后良好。
● 起病為急進性腎炎綜合征者或持續腎病綜合征者預后差,伴嚴重腎間質小管改變者預后差。
● 新月體<50%者預后好,新月體>50%者約30%發生腎衰竭,新月體超過75%者60%~70%發生腎衰竭。
● 紫癜發作頻繁、高血壓、腎功能損傷、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大量蛋白尿、高尿酸血症、肥胖,對預后均有負面影響。
● 患過敏性紫癜后要積極治療。
● 易過敏的人,可以做過敏原檢測,避免與易致敏的物質接觸。
● 平時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飲食,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 盡量預防感冒、發熱、感染等情況,注意衣物增減,室內定時通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