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膠

動物皮為原料提取膠的粗製品

以動物的皮為原料提取的動物膠的粗製品。純度低,呈黃色到棕黑色,為不透明的塊狀或顆粒狀固體,有特殊的臭味。

目錄

正文


中國古代生產的動物膠大多數是皮膠。將動物的皮颳去脂肪層、去毛、洗凈后,在大鍋中用文火煎熬,得到的濃厚液體在盤中冷卻成塊狀,切片後放在竹制框篩上陰乾或曬乾即成皮膠成品。由於加熱的時間長,明膠質的降解劇烈,因此在同樣濃度和其他條件下,皮膠的粘度和凝膠強度均比明膠低,而且混濁不透明。
當今用皮料或骨料生產明膠,在最後一道萃取時,由於物料已經經過長時間的加熱,溫度也逐步升到最高,因此所得的膠液色澤深而混濁,質量較差,只可作為皮膠。因此,現在皮膠一詞的含義已與以往有很大不同,不再專指從皮料製取的動物膠,而是低檔工業膠的代名詞。中國規定這種工業膠(皮膠)的質量標準是:水分在16%以下,灰分在3%以下,氯根含量小於0.6%。
為了提高經濟效益,要儘可能減少最後一道萃取所得的低檔次動物膠,或者對其進行提純精製,以製取低粘度的明膠產品。
皮膠的最主要用途是作粘結劑。如用於火柴生產中藥頭和磷面的粘結。書寫和繪畫用墨就是以皮膠為粘結基料,加入松煙(炭黑)調製的。此外,在木製傢具及砂紙砂布等的製造中,儘管已有許多種合成粘結劑可供使用,但皮膠由於價格低廉、粘結性良好,仍然有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