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症

遺傳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症

遺傳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症(HST)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溶血性疾病。患者自出生起即可發病。發病率不詳。本病由紅細胞膜蛋白的基因突變引起,造成紅細胞異常,細胞水腫,體積增大。因此本病也稱水細胞增多症。大多數患者臨床上常有間歇性貧血和黃疸,重症可有脾大。輕型患者無需治療,重症可輸血治療。脾切除部分有效。本病常併發脾腫大,少數可發生貧血危象。本病預后較好,但須加強支持治療。

就診科室


● 血液病科、內科

病因


● 本病為遺傳性疾病,發病原因是紅細胞膜帶3蛋白髮生基因突變。紅細胞對鈉的通透性增加,使鈉離子從細胞外持續滲入細胞內,大量鈉內漏導致紅細胞水腫、腫脹,體積增大,細胞溶解,引發溶血性貧血。
● 鈉內漏還使紅細胞發生變形,形成類似“魚嘴”和“口袋”形狀的口形紅細胞。由於變形性差,口形紅細胞常滯留於脾竇,因此紅細胞在脾臟中的破壞是其他部位的3倍以上。

癥狀


● 遺傳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症的主要臨床表現是溶血性貧血,但溶血程度輕重不一。
● 輕者僅有口形紅細胞增多而無溶血徵象,一般在家系調查中才被發現。
● 重者可有危及生命的溶血,需要輸血。
● 大多數患者可有貧血和黃疸,重症患者常有脾大,少數還可發生貧血危象。
● 本病於出生后即可出現輕度黃疸,6個月後出現脾臟增大,3~4歲以後脾臟可明顯增大。

檢查


● 需要做血常規、網織紅細胞、外周血塗片、血清膽紅素及間接膽紅素、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自溶試驗、紅細胞壽命檢測等檢查。

診斷


● 有陽性家族病史;
● 臨床表現間歇性貧血、黃疸,體檢發現脾大;
● 血常規可見中、重度貧血;
● MCV增高,MCHC減低,網織紅細胞增多,外周血口形紅細胞可達10%~30%;
● 血清膽紅素及間接膽紅素升高;
● 紅細胞壽命縮短;
● 可排除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肝病、肌強直症,以及因使用氯丙嗪、奎尼丁、長春新鹼治療或因鉛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的口形細胞增多。

分型


● 根據口形紅細胞內Na+、K+離子總量的多少分為三型:
● 水腫細胞型:細胞滲透脆性增加,主要在脾臟破壞;
● 幹細胞型:細胞脫水,細胞滲透脆性降低,主要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內破壞;
● 其他:不屬於上述兩種,細胞滲透脆性增加。

鑒別診斷


● 需與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肝病,肌強直症,以及氯丙嗪、奎尼丁、長春新鹼治療后或鉛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的繼發性口形細胞增多症及Rh缺乏綜合征相鑒別。

治療


● 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
● 無癥狀或癥狀輕微者,不需進行治療。
● 明顯貧血患者可服用葉酸(維生素B9)。
● 癥狀嚴重的,在溶血危象期間需要輸血。
● 脾切除僅對部分患者有效,可使血紅蛋白增高;另一部分患者則無效。

危害


● 主要危害是可造成貧血、脾大,部分患者在感染時可出現溶血危象。

預后


● 本病預后較好,但須加強支持治療。

預防


● 本病為遺傳疾病,沒有很好的有效預防方法。
● 孕婦需做好遺傳病諮詢工作,有家族病史的女性應在妊娠前尋求醫學指導,妊娠期間需進行系統檢查。
● 孕婦儘可能避免危害因素,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遠離有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