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梆子
中國傳統民間笛子樂曲
五梆子是一首由馮子存根據華北地區傳統民間樂曲改編的笛子獨奏曲,是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原曲優美明快,熱情奔放,曲調優美健朗,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常用於戲曲過門,經馮子存整理加工后,賦予樂曲以粗獷豪爽、熱情奔放的個性,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運用,使樂曲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廣為大眾所喜愛。
笛曲《五梆子》是馮子存先生根據二人台牌子曲《碰梆子》改編而成。二人台是起源於山西河曲縣(也有一 說是內蒙古薩拉齊),流傳在晉西北、內蒙 古、陝西、河北等地區,集民間戲曲、民間 說唱、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演奏於一身的 多元藝術綜合體。[二人台先後經歷了“打坐腔”、“打玩藝兒”、“打軟包”、“業餘 劇團”等發展階段,其曲調隨發展時期和 地域的不同而呈現 不同的特色。明清以來,二人台走向成熟並蓬勃發 展,客觀上為馮子存笛子藝術的發展提供 了大好時機。馮子存笛曲對二人台音樂 的吸收方式主要是將二人台的過場音樂 中的所用的牌子曲或精彩唱腔作為素材,加以綴合和改造,形成新的更加器樂化的樂曲,這在馮子存創作的笛曲中表現最為明顯。
馮子存先生
該曲在結構上採用了民間音樂中最常見的變奏原則。變奏手法除一般旋律常見的加花手法外,還應用了演奏技巧變化的手法。樂曲結構短小,手法樸實簡練,地方色彩濃烈。曲調明快、歡悅、樂觀向上,一開始就以富於色彩的抹音、花舌音吸引著聽眾,頭四小節抹音、垛音、歷音的連續安排,展現出梆笛演奏藝術的獨特風采。《五梆子》主題呈示主要是五聲音階不斷下行二度模進,旋律平穩,情緒灑脫安詳,變宮音色彩性的安排,使音調柔和婉轉,以嚴格變奏的手法展開樂思,其變奏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笛子技巧的替換和速度的遞進方面,以造成情緒的逐步展開。主題共六句,微調式,格局落音逐級下行,分別為3,2,1,6,5,5。全曲共四段,為變奏體結構。笛一段呈示主題,速度較慢,旋律明晰,富於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潤飾旋律,質樸明快。第一變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裝飾旋律,詼諧風趣。第二變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節奏性貫穿全曲,音樂變得輕快、熱情。第三變奏速度更快,即興發揮更大,多次花花舌(顫舌音),使音樂更加熱烈,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