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於飛

漢語成語

鳳凰於飛,漢語成語,拼音是fèng huáng yú fēi,出自《詩經》“鳳凰於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本指鳳凰高飛,百鳥慕而隨之。后以鳳和凰相偕而飛,喻夫妻和好恩愛。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滿。同“鳳皇於飛”、“鳳凰於蜚”。

詞語辨析


事例~,梧桐是依。噰噰喈喈,福祿攸歸。
唐·顏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
鳳凰於飛亦作“鳳皇於飛”、“鳳皇於蜚”。

成語典故


唐·顏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梧桐是依。噰噰喈喈,福祿攸歸。
語本《詩經.大雅.卷阿》:「鳳皇於飛,翙翙其羽。」后比喻夫婦和睦。
唐.李白〈早夏於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重傅侯玉潤之德,妻以其子,鳳凰於飛,潘楊之好,斯為睦矣。」也作「鳳皇於蜚」。
《詩經·大雅·卷阿》
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
伴奐爾游矣,優遊爾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爾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百神爾主矣。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顒顒昂昂,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鳳凰於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於天子。
鳳凰於飛,翙翙其羽,亦傅於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於庶人。
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々萋萋,雍雍喈喈。
君子之車,既庶且多。君子之馬,既閑且馳。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解析]
朱熹解曰:“賦也。此詩舊說亦召康公作。疑公從成王遊樂於卷阿之上,因王之歌而作此,以為戒。此章總敘以發端也。”
第二章:“賦也。言爾既伴奐優遊,又呼而告之,言使爾終其壽命,似先君善好而善終也。自此至第四章,皆極言壽考福祿之盛,以廣王心而歆動之。五章以後,乃告以所以致此之由也。”
第三章:“賦也。言爾土宇版章,既甚厚矣。又使樂終其身,常為天地山川鬼神之主也。”
第五章:“賦也。東萊呂氏曰:賢者之行非一端,必曰有孝有德,何也?蓋人主常與慈祥篤厚之人處,其所以興起善端,涵養德性,德其躁而消其邪,日改月化,有不在言語之間者矣。言得賢以自輔如此,則其德日修,而四方以為則矣。自此章以下,乃言所以致上章福祿之由也。”
第六章:“賦也。承上章言,得憑翼孝德之助,則能如此,而四方以為綱矣。”
第七章:“興也。鳳凰於飛,則翙翙其羽,而集於其所止也矣。藹藹王多吉士,則維王之所使,而皆媚於天子矣。既曰君子,又曰天子,猶曰王於出征以佐天子爾。”
第八章:“興也。媚於庶人,順愛於民也。”
第九章:“比也,又以興下章之事也。鳳凰之性,非梧桐不棲,非竹不食。”
第十章:“賦也。承上章之興也。蓬蓬萋萋,則雍雍喈喈矣,君子之車馬,則戲眾多而閑習矣。其意若曰:是亦足以得天下之賢者,而不厭其多矣。遂歌,蓋繼王之聲而遂歌之,猶《書》所謂賡載歌也。”
第七至九章,比興並用,鳳凰於飛,作者展開瑰奇的想像力,對周王的人格魅力和深受擁戴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述。實屬神來之筆。美麗的鳳凰飛起來啊,展翅高飛時發出優雅的聲音,從容地棲止於高大的梧桐樹上,也衝到萬里高天。周王身邊有這樣多的賢才精英,任你驅使,為你奔走,希望得到天子的喜愛,也希望得到天下百姓的褒獎。鳳凰鳴叫著,飛上那邊的高崗。梧桐樹長高了,就長在山坡的東方。梧桐樹是那樣茂盛,鳳凰鳴唱得多麼動聽!天子栽下梧桐樹,自會引來金鳳凰。人才就是這美鳳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君而事。如此美好的形象,如此美好的氛圍,都是為了歌頌周王的人格魅力和深受愛戴。

用法示例


【示例】~,梧桐是依。噰噰喈喈,福祿攸歸。唐·顏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
【近義詞】鳳皇於飛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比喻夫妻相親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