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庶佑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本庶佑(Tasuku Honjo),1942年1月27日出生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畢業於京都大學,免疫學家。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靜岡縣公立大學法人理事長,文化功勞者。

本庶徠佑於1992年發現T細胞抑制受體PD-1,2013年依此開創了癌症免疫療法,功績名列《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本庶同時因對細胞因子IL-4、IL5的分子鑒定,及發現對類轉換重組及體細胞超變異具有重要作用的活化誘導胞苷脫氨酶(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rminase, AID)而知名。

本庶是德國醫學最高獎羅伯·柯霍獎的“科霍獎”得主,被譽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之一”。2014年與詹姆斯·艾利森共同獲得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2016年9月21日,入選2016年引文桂冠獎名單。2016年9月25日,第二屆唐獎頒獎典禮盛大舉行,首屆唐獎生醫獎得主本庶佑獲獎。2016年12月,獲頒首屆“復旦-中植科學獎”。2018年10月1日,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共同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

工作經歷


1971-1973美國卡內基研究所胚胎學部門 客座研究員;
1973-1974美國 NIH(NICHD分子遺傳研究室)客座研究員;
1974-1979東京大學醫學部助理教授(營養學研究室);
1979-1984大阪大學醫學部教授(遺傳學研究室);
徠1984-2005京都大學醫學部教授(醫化學研究室);
1996-2000/2002-2004京都大學大學院醫學部部長;
本庶佑
本庶佑
2004-2006日本學術振興會學術系統研究中心所長;
2006-2012內閣府綜合科學技術會議 議員;
2005-迄今京都大學大學院醫學研究科寄附講座客座教授(免疫基因體醫學講座)。

學歷背景

1975畢業於京都大學大學院醫學研究科,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966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部,獲得醫學學士學位。

獲獎記錄


1978年:日本生化學會獎勵獎
1981年:野口英世紀念醫學獎
1982年:朝日獎
1984年:大阪科學獎
1984年:木原獎(日本遺傳學會)
1988年:武田醫學獎
1994年:上原獎
1996年:恩賜獎・日本學士院獎
2012年:羅伯·柯霍獎的“科霍獎”
2013年:文化勳章
2014年:唐獎生技醫藥獎 
2016年:第二屆唐獎 
2016年9月21日,入選2016年引文桂冠獎名單。 
2016年12月17日,第二屆“復旦科技創新論壇”暨第一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以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其在人類腫瘤免疫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獲頒首屆“復旦-中植科學獎”。 
2018年10月1日,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本庶佑(Tasuku Honjo) ,以表彰他“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

榮譽頭銜


2000年-日本文化功勞者
200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5年-日本學士院會員
2013年-文化勳章

有關事件


2020年,本庶佑宣布將對日本小野葯業(Ono Pharmaceutical Co.)提起法律訴訟,要求獲得226億日元(約合2.07億美元)的PD-1抗癌藥物Opdivo的專利使用費。
2020年9月11日,綜合日本媒體的報道,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此前因為與小野葯業圍繞抗癌藥物Opdivo的專利使用費問題存在糾紛而拒收了該公司向其支付的費用。日本大阪國稅局10日指出,經判定,本庶佑拒收的專利費所產生的所得稅應由他本人承擔。由此,本庶佑涉嫌在截止至2018年的4年間約有22億日元(約人民幣1.4億元)漏繳稅額,將被追繳約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500萬元)。

人物觀點


不要迷信於定論和權威,也不要唯教科書/教條是從。
如果你相信寫在教科書上的一切內容,那你就完了,你的科學探索不會有大的突破。你必須忘掉權威告訴你的東西,必須找出隱藏在教科書公開訊息背後的真相。
科學研究不限於任何特定的文化或國家,這是非常普遍的人類活動。而且,重要的是,科學探索要與許多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進行大範圍的交流。
“我認為《自然》《科學》等雜誌上的觀點有九成並不正確,論文發表十年後,還能被認為正確的只剩下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