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盆

缺盆

缺盆是足陽明胃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素問·氣府論》,別名天蓋。位於鎖骨上窩中央,胸正中線旁開4寸處。主治咳嗽,氣喘,缺盆中痛,胸部滿悶,喉痹,瘰癧,癭瘤等病症,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類經圖翼》:“孕婦禁針。”艾條灸5-10分鐘。

簡介


● 來源:《靈樞·經脈》
● 別名:天蓋
● 歸經:足陽明胃經
● 功效:宣散外邪,寬胸利膈,止咳定喘

穴名釋義


● 缺,不完整、凹陷;盆,容器,此處指較深的凹陷。本穴位於鎖骨上窩,此處形如盆,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頸外側區,鎖骨上大窩,鎖骨上緣凹陷中,前正中線旁開4寸。

簡便取穴

● 沿乳頭直上,與鎖骨上窩交點處,即是此穴。
● 鎖骨中點上緣最凹陷處,即是此穴。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
● 淺層分佈有鎖骨上神經內側支,頸外靜脈;深層分佈有臂神經叢,面神經頸支,鎖骨下動脈;再深層有胸膜頂,鎖骨下靜脈。

主治


● 頸部局部病症,例如咽喉腫痛,瘰癧(頸部淋巴結炎、頸部淋巴結結核),缺盆中痛,扁桃體炎。
● 其他病症,例如上肢麻痹、腰痛、肩痛,以及咳嗽、氣喘等。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0.3~0.5寸,孕婦禁刺。
● 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以舒適為度。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7壯。

古籍摘要


● 《靈樞·經脈》: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
● 《針灸大成·卷六》:主息奔,胸滿,喘急,水腫,瘰癧,喉痹,汗出寒熱,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滿,傷寒胸熱不已。
● 《針灸甲乙經·卷之八》:寒熱癧適,胸中滿,有大氣,缺盆中滿痛者死,外潰不死,肩痛引項,臂不舉,缺盆中通,汗不出,喉痹,咳嗽血,缺盆主之。

常用配伍


● 配合谷、少商、尺澤,治咽喉腫痛。
● 配膻中、巨闕,治咳嗽、氣管炎。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