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救國

漢語詞語

曲線救國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ǔ xiàn jù guó。產生於抗日戰爭期間,意思是用不直接的方式達到救國目的。

詞語由來


在抗日時期,正面抗擊日本侵略軍的話,能力不夠,就只好採取間接的,效果可能慢一些的,發動軍隊及以外的各界人士和力量,或者從側面迂迴牽制干擾的策略,一點一點地爭取和保衛勝利果實,有時候可能還要放棄一部分已經得到手的東西,但鬥爭的大方向不變。
當時國內一些頑固派分子為實行降日反國民黨,他們指使或支持一部分軍隊和官員投降日本侵略者,變成偽軍、偽官,和日軍一起進攻抗日根據地,並將這種叛國投敵行為也詭稱為“曲線救國”。

反面示例

汪精衛所提出“曲線救國”論就是著名的投降理論之一。其後果就是抗日戰爭期間出現“降兵如潮,降將如毛”的局面。所以那種“曲線救國”論已經完全違背了曲線救國的準則,全然不是救國,而是賣國!

正面實例

日本侵華戰爭時期,魯迅先生開始從醫后又從文而鼓勵更多的人去抗日,並不是直接參加軍隊抗日,這也可以說是曲線救國。
到後來抵制外貨,教育人民不崇洋媚外,不是用軍事手段達到救國目的的都算是曲線救國。

直接含義


所謂曲線救國,就是採取直接的手段不能夠解決,無力正面對抗偽善匪幫,就只好採取緩慢而間接的方式,儘可能發動各界人士和力量,或者採取從側面迂迴牽制干擾的策略,一點一滴地爭取和喚醒人民的支持,有時甚至還要放棄一部分已經得手的東西,背負周遭人等的罵名。雖忍辱負重,但鬥爭的決心不會改變。

引申含義

現如今提到曲線救國的話,一般都是指的一種嘲諷的含義,對於一些人或者組織,會通過一種讓人想不到的方式,為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