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快好省

漢語成語

徠多快好省的意思是數量多,速度快,質量好,成本省,最早由周恩來提出,后經毛澤東之口成為全國的標準,事實上,這種提法是違反客觀條件和自然規律,且沒有科學依據的。雖然該思想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具體貫徹落實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多和快,而忽略了好和省。

釋義


數量多,速度快,質量好,成本省。

典故


成果多、進度快、質量好、工料省。是一種最佳的建設方法。也泛指最佳的辦事方法。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一九五八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用法搭配


運用

作狀語、定語;指高效

例句

牆徠上掛滿了“多快好省”的標語。

英文翻譯


achive greater, faster,better and more economical results

最早提出


“多快好省”最早是周恩來同志提出來的。提出后不久,周恩來同志就表示說這四個字不夠科學,沒有把有計劃、按比例這個意思包括進去。1956年提出這個方針后,就出現了經濟建設中急躁冒進的問題。在批判1956年的反冒進過程中,1958年3月黨中央成都會議上,毛澤東同志又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的基本思想,並經過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從此,“多快好省”便成了這條總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脫離實際


“大躍進”與“‘多快好省’的總路線”
“大躍進”與“‘多快好省’的總路線”
“多快好省”的總路線脫離了當時的生產實際,造成了急於求成和盲目冒進,在制定社會主義總路線的時候,“快”字壓倒一切成了總路線的核心環節,這和中共八大確立的經濟路線實際上是背離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和總路線一起被稱為“三面紅旗”,使新中國初期的社會主義建設遭受嚴重挫折。

回歸實際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全面分析中國國情和總結髮展歷史與現實,借鑒別國經驗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強調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並且強調“好”字當頭穩步前進的方針,這是強調發展的速度的同時更加註重發展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