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士新

陸士新

陸士新(1929年12月—2019年12月6日),出生於江蘇鹽城,病理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6年陸士新從大連醫學院畢業后被國家選送到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醫學院內分泌研究所學習;1961年獲得副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后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醫學研究所,先後擔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1978年開始先後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88年至1994年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10月主持了第一屆國際腫瘤幹細胞大會;2019年1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陸士新主要從事腫瘤的化學致癌與癌變原理的研究。

人物經歷


陸士新
陸士新
1951年3月,陸士新進入大連醫學院醫療系學習。
1956年7月,陸士新從大連醫學院畢業,由於品學兼優,同年8月被國家選送到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醫學院內分泌研究所學習。
1961年3月,陸士新從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醫學院內分泌研究所畢業,獲得副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后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醫學研究所,先後擔任實習研究員(1961年11月—1965年10月)、助理研究員(1965年10月—1978年10月)。
1978年10月,陸士新先後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78年10月—1979年1月)、副研究員(1979年1月—1985年)、研究員(1985年—)。
1986年,陸士新獲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三年23萬美元的資助,研究食管癌與亞硝胺類化物的關係。
1988年12月,陸士新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1994年10月),同年擔任世界衛生組織腫瘤合作中心主任。
1997年12月,陸士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7年10月,陸士新和鄭樹共同主持了第一屆國際腫瘤幹細胞大會。
2009年12月26日,陸士新受聘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床醫學學科帶頭人。
2019年12月6日,陸士新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陸士新在食管癌的病因研究中證明食管癌高發區居民暴露亞硝胺的量明顯高於低發區。從霉變食品中發現一個新的致癌的亞硝胺――N-3-甲基丁基-N-1-甲基丙酮基亞硝胺(MAMBNA)。首次在河南林縣人胃液與膳食中分離與鑒定出能特異地誘發動物食管癌的N-甲基-N-苄基亞硝胺(NMBzA)和促癌物――Roussin紅甲酯,並首次用NMBzA成功地誘發出人胎兒食管上皮癌,為確立食管癌亞硝胺病因做出了貢獻。系統地研究了食管癌組織中癌基因和抗癌基因,並證明環境中的亞硝胺引起人與猴的食管上皮中癌基因與抗癌基因的變化與人食管癌相同。近來又從人食管癌中克隆出4個新的基因片段,其中一個片段已克隆出基因的cDNA全長。
學術論著
截至2010年1月,陸士新在中國國內外雜誌共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以下列出代表論文:
陸士新, 魏惠娟, 李銘新. 溴化鈉對大鼠甲狀腺碘代謝的影響[J]. 生理學報, 1965.
陸士新, 李銘新, 季川,等. 霉變食品中新亞硝胺:N-3-甲基丁基-N-1-甲基丙酮基亞硝胺[J]. 中國科學, 1979(4):73-78.
ShixinLU, Mingxin L I, Chuan J I, et al. A new N-nitroso compound, N-3-methylbutyl-N-1-methylacetonylnitrosamine, in corn-bread inoculated with fungi.[J]. Scientia Sinica, 1979, 22(5):601.
陸士新, 王英林, 李銘新. 真菌對食物中致癌物亞硝胺及其前體物形成的影響[J].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1980.
陸士新, 崔小邢, 姜偉,等. 亞硝胺誘發人胎兒食管上皮癌和人食管癌基因的研究[J]. 中國腫瘤, 1992(12):10-10.
陸士新, 羅鳳歧, 李華川,等. 食管癌和癌旁上皮中乳頭狀瘤病毒的檢測[J]. 中華腫瘤雜誌, 1995(5):321-324.
陸士新. 我國對食管癌研究的貢獻[J]. 首都食品與醫藥, 1998(4):14-15.
LUShixin, LIN Peizhong, WANG Guoqing.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esophageal cancer[J]. 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 1999, 112(10):918.
陸士新, 林培中, 王國清,等. 食管癌的綜合防治研究進展[J]. 中國腫瘤, 1999(9):407-408.
陸士新. 腫瘤幹細胞及其對腫瘤治療理念的影響[J]. 中華腫瘤雜誌, 2010, 32(2):81-83.
承擔項目
截至2016年4月,陸士新先後承擔了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科技部社會公益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
​時間​項目名稱項目來源​
​2006年至2008年​食管癌幹細胞的分選、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570817,30萬元)
​2006年至2008年​煙草減毒降害的公益性研究​社會公益項目(2005DIB1J083,90萬元)
​2006年至2007年​基因組藥物的開發研究​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H020220020420A,40萬元)
​2004年至2009年​遺傳變異與惡性腫瘤防治的基礎研究​國家973計劃項目(2004CB518701,100萬元)
​2002年至2007年​細胞周期調控與腫瘤惡性增殖的關係及其分子機理​國家973計劃項目(2002CB513101,115萬元)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0年1月,陸士新先後獲得多項國家級、衛生部級科技成果獎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78年​霉變食品中一種新亞硝胺的分離與鑒定​全國科技大會獎
​1988年​亞硝胺與食管癌發生髮展的關係​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6年​亞硝胺誘發人胎兒食管上皮癌和癌基因的研究​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1996年​食管癌的防治研究​國家”八五”期間十大科技成就獎(排名第一位)
​1982年​霉變食品與亞硝胺形成的研究​衛生部科技成果獎甲級獎
​1983年​林縣人體內、外亞硝胺含量的分析​衛生部科技成果獎甲級獎
​1987年​食管癌亞硝胺病因​衛生部科技成果獎甲級獎
​1991年​亞硝胺誘發人胎兒食官癌和人食管癌癌基因的研究​衛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4年​“六五”攻關課題:亞硝胺化合物在食管癌病因學中的作用​全國科技攻關經驗交流會一級獎
​1989年​食管癌高、低發區人群胃液中亞硝胺的分析​全國抗癌協會授予二等獎
​1990年​亞硝胺誘發人胎兒食管上皮癌​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

人才培養

截至2017年7月,陸士新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鄭州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和清華大學一共培養了博士生、碩士生60多名(包括聯合指導)。根據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顯示,陸士新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年度​論文名稱作者​​學位授予單位​學位
2017​​大鼠食管癌變及其化學預防研究​范洪君​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17​食管癌幹細胞DNA甲基化譜及相關基因DNMT1功能的研究​滕穎​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17​晚期食管鱗癌患者一線化療的療效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相關性分析​蔡亞飛​鄭州大學​碩士
​2016​Caveolin-1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其調控食管鱗癌細胞多葯耐藥性的機制研究​張松​鄭州大學​博士
​2016​結直腸癌分子標誌物及臨床意義研究​沈胤晨​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16​阿司匹林抑制食管癌發生與增強順鉑療效的研究​鄒知耕​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16​鹽酸埃克替尼對比多西他賽二線治療晚期肺腺癌的研究​劉清存​鄭州大學碩士
​2015​根治性切除術后NSCLC預后和Ⅳ期NSCLC化療療效及預后的免疫分子預測​田春桃​鄭州大學​博士
​2015​TM4SF1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其可能的生物學功能探索​馬會芳​鄭州大學​碩士
​2014​MIC1在食管鱗癌診斷和抗體靶向治療中的意義及其作為腫瘤幹細胞治療靶點的初步研究​王小兵​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14​​核黃素轉運基因2(RFT2)在食管癌中的表達及作用研究​蔣興然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14​TFPI--2和MMP--9在食管鱗狀細胞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血管生成擬態的關係​張魯川​鄭州大學​碩士
​2013​遺傳變異與結直腸癌和非堆奇金淋巴瘤易感性及直腸癌術后同步放化療副反應的研究​喬艷​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12​三氧化二砷恢復雌激素受體α陰性乳腺癌細胞對內分泌治療敏感性的研究​張偉傑​鄭州大學​博士
​2012​腫瘤小分子microRNA:miR-31和miR-1322在食管鱗癌中的功能與潛在診斷價值的研究​張騰飛​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12​抑瘤寧對放療小鼠的增效和減毒作用​張晶晶​鄭州大學​碩士
2011​​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對人食管癌細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王勇​​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11​DUSP6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及其抑癌機制的相關研究​馬劍娟​北京協和醫學院​碩士
​2010​IGF-1R對食管鱗癌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及患者IGF-1、IGFBP-3與化療療效的關係馬望​​鄭州大學​博士
​2010​miR-31促進食管鱗癌的侵襲轉移​王啟鳴​鄭州大學​博士
​2010​食管癌組織中腫瘤幹細胞的分離鑒定及相關調控通路的研究​李紅霞​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10​miR-203調控食管癌幹細胞自我更新及食管癌相關甚因ECRG1轉錄調控的研究​余茜穎​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10​MYCL1基因遺傳變異與小細胞肺癌易感性和預后的研究​熊芳​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10​單核苷酸多態與食管癌放療療效及生存的研究​陳俠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碩士
​​2010​Bortezomib對非小細胞肺癌作用機制的相關研究​秦萌萌​鄭州大學​碩士
​2009​間充質幹細胞對人食管鱗癌細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探討​樊宏斌​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09​FADD基因遺傳多態與子宮頸癌易感性​王光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2009​環氧化酶-2遺傳變異和吸煙交互作用與胰腺癌—核仁磷酸蛋白的作用​趙丹​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2009​硼替佐米對人肺腺癌細胞增殖、凋亡及黏附能力的影響​陶海雲​鄭州大學​碩士
​2009​腫瘤幹細胞的分離鑒定​高全立​鄭州大學​博士
​2008​驅動蛋白Kif18A在乳腺癌細胞增殖、遷移和失巢凋亡中的功能及分子機制的研究​張春鵬​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2008​​食管癌相關基因4在食管鱗狀細胞癌中的功能研究李林蔚​​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2007​金屬硫蛋白1H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其對耐藥性的影響​侯新芳​鄭州大學​博士
​2007​三氧化二砷和肼苯噠嗪體外逆轉ERα表達作用效果的比較​陳偉​鄭州大學​碩士
​2007​三氧化二砷對MDA-MB-231細胞系ER-α基因去甲基化的實驗研究​劉劍​鄭州大學​碩士
​2006​ 胰島素對5-氟尿嘧啶化療增效作用及其機制​王瑞​鄭州大學​博士
​2006​前體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發生細胞的研究​秦燕​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2006​食管癌相關基因1(ECRG1)基因功能與轉錄調控機制的研究​李媛媛​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2006​食管鱗癌中Ezrin蛋白、CD44-v6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柴立勛​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碩士
​2006​食管癌相關基因ECRG4的研究​楊揚​鄭州大學​碩士
​2005​食管癌相關基因2(ECRG2)對腫瘤細胞增殖、遷移和轉移的抑制作用​黃革​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2005​人乳腺癌細胞雌激素受體基因的去甲基化及其蛋白再表達​李林蔚​鄭州大學碩士​
​2004​食管癌相關基因1(ECRG1)編碼蛋白質的功能研究​趙念璽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2004​胰島素增效5-氟尿嘧啶對人結腸癌HCT-8細胞株和食管癌Eca-109細胞株的抗瘤作用​馬望鄭州大學​碩士
​2003​食管癌相關基因2(ECRG-2)編碼蛋白質的功能研究​崔永萍​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2003​食管癌相關新基因ECRG2和ECRG4的功能研究岳春梅​​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2002​食管癌相關基因1(ECRG-1)編碼蛋白功能的研究​王劍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2002​胰島素誘導人食管癌細胞系、肝癌細胞系化療增效及誘導凋亡的作用​鄒可鄭州大學​碩士
​2001​食管癌相關新基因ECRG-2、ECRG-4的克隆及功能研究​畢美霞​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2000​人食管癌相關基因編碼蛋白質的表達、結構及其功能的研究​王越英​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1999​​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與實驗研究​晁紅霞​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1999​​子宮內膜癌的臨床和實驗研究(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MTS1/16基因、端粒和端粒酶的臨床意義)​周春曉​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1998​胰島素和維甲酸對人食管癌及肺腺癌化療增效作用的研究​焦順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1998​人食管癌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食管癌中的表達​劉海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1997​ 凋亡/增殖平衡失調在肺癌發生中作用的研究王永軍​​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1997​人食管癌相關基因的cDNA片段的克隆與鑒定​蘇濤​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1997​熊果酸抗腫瘤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黃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1997​P53和P16基因對人食管癌惡性表型逆轉的研究​彭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1993​人食管癌組織中多種抑癌基因的變化和亞硝胺對其作用的研究​李華川​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1992​ 亞硝胺對人食管上皮癌基因的作用​郭永軍​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84年​國家“六五”科技攻關突出貢獻者
1988年​​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1990年​ 國家“七五”科技攻關突出貢獻者
​199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社會任職截至2016年4月,陸士新先後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腫瘤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和常務理事、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因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名譽主任委員、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2012年4月他還受聘暨南大學名譽教授以及廣州暨南生物醫藥研究開發基地名譽顧問。人物評價陸士新是中國惡性腫瘤化學病因及其致癌機理研究的學科帶頭人之一,多年從事腫瘤的化學致癌與癌變原理的研究,在腫瘤學病因的研究中取得開創性成果。(中國科學院評)陸士新從事腫瘤的化學致癌與癌變原理的研究,在腫瘤化學病因的研究中,作出了一些開創性研究工作,特別是在確定食管癌亞硝胺病因方面,獲得突出的科研成果,為食管癌的預防和干預提供了理論與措施,並豐富了化學致癌的理論。(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