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灣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轄鎮

才灣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位於全州縣城西部,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文化積澱、人傑地靈、風光秀麗的古鎮。才灣鎮總面積358.28平方千米,轄16個村委和1個居委,常住人口30526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行政代碼為450324106,長途區號為0773,郵政編碼為541000,車牌號碼為桂C。

湘桂鐵路、國道322線穿鎮而過,有才灣、田心兩個鐵路站台。才灣鎮素有“魚米之鄉”和“水電大鎮”的美稱,境內有豐富的水利、礦產、森林和旅遊資源。才灣已建成為廣西電力、無公害蔬菜、優質谷、瘦肉型種豬、高產柑桔、銀杏早接豐產等基地鎮。

2017年,才灣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6億元,招商引資6.45億元,企業個數共872個,企業從業人數4830人,其中工業企業127個,規模以上9個。

2016年,才灣鎮獲自治區集體二等功。

歷史沿革


清,屬長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長萬區。
民國三十七年(1938年),屬新山、四維二鄉。
解放后,成立秦家塘區。
1952年,改為第七區。
1958年,秋稱才灣公社。
1961年,屬城關、紹水二區。
1962年,改為才灣區。
1968年,為才灣公社。
1984年,稱才灣鄉。
1994年,才灣鄉撤鄉改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末,才灣鎮下轄天湖街社區、才灣、小塘、金堂、南一、鄧吉、田心、岩泉、秦家塘、白石、七星、驛馬、紫嶺、永佳洞、五福、新村、南洞16個行政村1社區,共272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天湖街社區。
名稱電話區號
大河屯村0773
天湖街社區0773
才灣0773
小塘0773
金堂0773
南一0773
鄧吉0773
田心0773
岩泉0773
秦家塘0773
白石0773
七星0773
驛馬0773
紫嶺0773
永佳洞0773
五福0773
新村0773
南洞077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才灣鎮
才灣鎮
才灣鎮位於全州縣城西部,距縣城11千米,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0°43'57"—111°00'21"、北緯25°49'17"—26°09'20"之間,東接全州鎮、龍水鎮,東南鄰梘塘鄉、鳳凰鄉、紹水鎮,西靠資源縣資源鎮,東北連大西江鎮,全鎮總面積3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才灣鎮境西部為越城嶺,中山綿延起伏,峰巒重疊,境內最高點真寶頂,海拔2123.4米,為廣西第二高峰。

水文

才灣鎮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湘江水系。川河發源於越城嶺境內南洞村的茶坪,由西北流向東南,境內河道長28千米。長鄉河自田心村西入境,由西流向東,境內河道長16千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才灣鎮有杉木、馬尾松、野豬、野雞、麻雀等自然動植物資源。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有耕地5.9萬畝,其中水田4.92萬畝,旱地1.1萬畝,林地面積約45萬畝。

電力資源

才灣鎮有小水電站49座,裝機容量7.1萬千瓦,投資4.78億元的天湖風電項目,一期25台機組、二期已建成的6台機組均併網發電。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才灣鎮常住人口6.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6萬人,新生兒621人,出生人口性別比109∶100,人口自然增長率5.5‰。
2021年6月,全州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才灣鎮常住人口30526人。

經濟


綜述

1991年—2005年,才灣鎮農業、引進種植提子葡萄、南豐蜜柑、食用菌、“三木"藥材以及養殖瘦肉型母豬、禾花魚等產業。1991年,才灣鎮財政收入1100萬元,農民純收入866元。至2005年,農民純收人3245元。.
2017年,才灣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20.57億元,實現招商引資6.45億元,財稅收突破1000萬元。
2017年,才灣鎮企業個數共872個,企業從業人數4830人,其中工業企業127個,規模以上9個。
才灣鎮
才灣鎮

第一產業

1991年,才灣全鎮糧食總產量3.6萬噸,至2005年,實現糧食總產量3.96萬噸,農業總產值1.4億元。
2017年,才灣鎮糧食播種面積6733.33公頃,產量3.92萬噸,水果產量3.41萬噸,蔬菜產量2.84萬噸,水產品產量3805噸,家禽出欄41.51萬羽,生豬出欄5.82萬頭。全年完成訂單糧收購650噸,發放農業支持保護性資金補貼718.1萬元,惠及農戶1.4萬戶,面積3233.33公頃;核發農機補貼155戶39.5萬元。
2017年,才灣鎮新種植沃柑等優質柑橘500公頃,有6.67公頃以上標準化沃柑種植示範點7個,13.33公頃以上標準化沃柑種植示範點3個,26.67公頃以上標準化沃柑種植示範點1個。有富硒水稻200公頃,千畝超級稻種植基地2個,創建縣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1個。創建七星村委禾花魚養殖基地、金堂村委百畝“稻+蛙+瓜(菜)”黑斑蛙養殖基地,成立禾花魚、黑斑蛙養殖等專業合作社5個,吸納社員620人,發展禾花魚養殖200餘公頃,黑斑蛙養殖6.67公頃。

第二產業

1991年至2005年,才灣全鎮有企業130餘家,其中冶鍊、釀酒等大型廠企業12家,2005年,完成工業產值2900萬元。
2017年,才灣鎮米粉業年產能達10萬噸,企業有100餘家,建成沿國道322線品牌微小企業發展區,形成以大米及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干米粉及建材生產為主的工業體系年內,依託國道322線推進天湖米粉產業園區建設,園區一期建設用地指標落實25公頃,擬入園米粉企業12家。

第三產業

2017年,才灣鎮圍繞生態旅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三大主體,規劃建設生態休閑旅遊精品線路。天湖生態旅遊體驗區、天湖滑雪場完成建設;天街小鎮建設啟動;覺山紅色旅遊區、騎道、阻擊戰紀念館等完成規劃設計,湘江戰役遺址公園項目建設中。

政治


黨委書記:蔣士春
黨委副書記、鎮長:王榮生
(以上信息截至2020年6月)

社會


教育

截至2017年末,才灣鎮有幼兒園13所,在校幼兒1268人,小學18所,在校小學生2319人,初中1所,在校初中生1052人,中小學適齡兒童綜合入學率99.8%。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才灣鎮有文化活動中心10個,文化書屋27間,圖書藏量5.2萬冊,安裝廣播電視接收設備600多套。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才灣鎮有村級衛生室16家,鎮級衛生院1家。

基礎設施

2017年,才灣鎮投資5400萬元、惠及800戶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完工;天湖迎賓大道2.2千米的雨污管網埋設、人行道鋪設及綠化亮化建設完成;國道322沿線珠塘鋪路口至高桂塘路口段,埋設雨污管網、鋪設綠化人行道各2200米,安裝節能路燈71盞;投資3260萬元,佔地1.03公頃的集鎮污水處理廠區完工。全鎮配備人力垃圾收集車220輛,垃圾清運車2輛,保潔員259人,發放保潔員工資120萬元,新配發可移動垃圾收集大桶450個,新建佔地總面積0.27公頃的3個垃圾焚燒場建成投入使用。
2017年,才灣鎮完成通13個自然村道路硬化25條23千米;才灣村委至田心村委全長4.5千米的路基,由4.5米擴建至6.5米;投資1380萬元、全長1133米的金堂大橋建成通車;整合資金1470萬元對7座水庫進行除險加固。

社會保障

2017年,才灣鎮實施產業扶貧,發放沃柑、W·默科特苗1.77萬株,種植面積14.77公頃;發放杉樹苗3.39萬株,種植面積11.33公頃;發放母牛養殖補貼75頭,資金26.25萬元;發放母豬補貼18頭,資金1.8萬元;鎮內企業兌現與金堂村60餘戶貧困戶小額扶貧信貸分紅協議,發放第一筆紅利戶均4000元;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建設完工,分房到戶。年內,貧困戶325戶1250人脫貧。

交通


才灣鎮境內有湘桂鐵路、國道322線和湘江穿鎮而過。截至2017年,才灣鎮完成村村通公路建設,195個村(屯)實現通村公路硬化,187個村(屯)內道路實現硬化;建成了以毛竹山、珠塘鋪等為典型的特色新農村。橋長248.08米,寬9米,橫跨湘江的金堂大橋已建成通車;才灣鎮新天湖街市政道路項目已經竣工,以天湖街為基礎,以全長2160米的天湖迎賓大道為主軸,全面啟動才灣新型城鎮化二期工程建設,進一步拉大城鎮框架,完成了國道322縣兩側立面、綠化、亮化、步行道等設施的建設。

文化


特產美食

才灣鎮集聚葡萄、提子、柑桔、水稻、冷水魚養殖等特色產業,2017年全鎮金槐種植面積8000餘畝,葡萄提子達1.2萬畝,柑桔面積4.5萬餘畝,現有200畝以上優質柑桔示範基地15個,其中沃柑種植示範基地面積達1200畝。

旅遊


風景名勝

綜述
天湖生態旅遊體驗區、天湖滑雪場、才灣真寶頂、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阻擊戰紀念館,覺山鋪阻擊戰舊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湘江戰役遺址
湘江戰役遺址位於覺(腳)山鋪,在桂(林)黃(沙河)公路旁,全州縣才灣鎮南一村委,北距全州縣城16千米,南距軍委縱隊渡河的界首渡口約30千米。覺山鋪阻擊戰是湘江戰役中著名的三大阻擊戰之一,是湘江戰役中雙方投入兵力最多、傷亡最大的阻擊戰場。
1988年,聶元臻(聶榮臻)為腳山阻擊戰題詞“覺山阻擊戰犧牲的紅軍先烈永垂不朽”,楊成武將軍題詞“覺山阻擊戰光照千秋”。
天湖
天湖,坐落在全州縣才灣鎮的西北部,距桂林市158千米,距全州縣城52千米,距322國道42千米,距資源縣城55千米;天湖有100平方千米的保護面積,43平方千米的集雨面積;天湖海拔1650米,譽為華南第二高峰的真寶鼎海拔為2123米;天湖年平均溫度15—20攝氏度;天湖有13個水庫湖泊,有亞洲第一高水頭電站,有4萬畝原始森林,8萬畝高山草地,有珍稀樹種、奇花異草和珍禽走獸,有李自成兵敗九宮而盤踞天湖的故事傳說,有原始杜鵑林,有太陽和月亮同時走進天湖的瞬間。由於天湖與山下的溫差不同,天湖一年四季的景色有別。
才灣鎮
才灣鎮

獲得榮譽


才灣鎮是桂林市第一批、全州縣首個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2016年獲自治區集體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