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水庫

全民水庫

建成后的全民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31米,壩頂長178.6米,溢洪道安裝有7扇4米寬7米高的鍍鋅鋼閘門。水庫集雨區面積425.5平方公里,總庫容9052萬立方米,水庫面積約1.1萬畝。水庫設計洪水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泄流量為每秒1738立方米。水庫設計渠道總長440.73公里,其中左乾渠為65公里,右乾渠為43公里,支渠69條274.15公里,其餘為斗、農渠。

廣安市白雲湖公園擬建國家濕地公園,近日,國家林業局濕地專家組對擬建國家濕地公園的白玉縣拉龍錯、雷波縣馬湖、廣安市白雲湖進行了考察評估,並與當地政府座談,就濕地公園的性質定位、功能分區、總體規劃及建設提出了建議。白雲湖濕地公園位於廣安區和岳池縣交界處,規劃總面積1224.96公頃,濕地率82.5%,是典型丘陵區複合濕地生態系統。

水庫介紹


1960年建成的廣安全民水庫位於丘陵夾溝間,庫長約15km、主溝深約20~50m,水面近10000畝,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發電、養殖、航運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該水庫60~80年代初期野生魚類資源非常豐富,諸如翹殼、甲魚或鯰魚等;由於過度捕撈、80年代後期魚類資源急劇減少,野生甲魚很難釣上、翹殼更是已基本絕跡;90年代初開始網箱養魚,水質受到污染、並且水葫蘆泛難成災(接近80%水面約有8000畝水葫蘆);為保護水源、治理污染等,2004年後開始治理水葫蘆、禁止網箱養魚;聽說2007年徹底清理水葫蘆后初期階段,由於魚類沒有了隱蔽保護場所、魚獲甚豐;
在老人們的嘴裡,1949年以前的廣安“十年九旱”、“五年有水患”,人民不堪其苦。新中國成立的禮炮,扭轉了神州乾坤,亦使山河重整。在毛主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偉大號召下,1959年2月,全民水庫破土動工。那是一段如歌如泣的歲月。翻身解放的廣安兒女,在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艱難條件下,挑著籮筐,扛著鐵鍬,奔赴治水工地。當時,平均日上工5000人,最高日上工達到2萬人。工地上號聲如潮,其氣勢猶如驚濤拍岸,何等壯懷激烈!沒有水泥自己造,沒有炸藥自己熬,沒有木料自己捐,自力更生,發明創造,硬是用自己的雙手,鑿開了連綿不斷的丘陵,5萬“愚公”僅一年奮戰便建成高31米、頂長178.6米的大壩,堪當水利建設史的奇迹。水庫接下來的建設卻是苦不堪言。經過奮戰,1965年底,水庫建成溢洪道,可整整十年之後,水庫才基本完成渠系配套並投入使用,其間經歷十年文革動亂之苦不言而喻。據老人們講,水庫的名字經過了幾次修改,全民水庫最初起名為“紅星水庫”,后更名為“全民水庫”,文革時期為了體現“紅色”本質又還名為“紅星水庫”,文革結束后最終定為“全民水庫”,意為全民參與建設並對全民有益的水庫。
建成后的全民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31米,壩頂長178.6米,溢洪道安裝有7扇4米寬7米高的鍍鋅鋼閘門。水庫集雨區面積425.5平方公里,總庫容9052萬立方米,水庫面積約1.1萬畝。水庫設計洪水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泄流量為每秒1738立方米。水庫設計渠道總長440.73公里,其中左乾渠為65公里,右乾渠為43公里,支渠69條274.15公里,其餘為斗、農渠。設計控灌廣安區濃溪、龍安、協興、崇望、大龍、棗山、廣福、萬盛等1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的14.3萬畝耕地以及岳池縣苟角鎮部分耕地,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發電、養殖、航運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也是我市目前最大的水庫。
1975年以後,全民水庫續寫著改革創新的篇章。運行30多年來,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接軌的“闖關”中,全民水庫始終以變革圖強的狀態,與時代共奮進。引資續建配套、創新灌區農田水利治理模式、實施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因地制宜創新水費收繳機制……全民水庫建設面向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在連年保障農業豐收的基礎上,全民水庫年城市供水和生態供水規模也適應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多元化需求,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的大建設、大發展。
遭遇不幸,也成為全民水庫發展路上的一個重要內容,令人警醒。該水庫60~80年代初期野生魚類資源非常豐富,由於過度捕撈,80年代後期魚類資源急劇減少。90年代初水庫開始網箱養魚,水質受到污染、並且水葫蘆泛濫,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為保護水源、治理污染,2004年開始,廣安開始治理水葫蘆、禁止網箱養魚。目前,全民水庫水葫蘆得到有效根治,市級相關部門和當地政府也研究制定了網箱養魚相關方案,正著手實施治理。
水興百業旺。今天全民水庫灌區生態因水而靈,百姓因水而福。新一代的全民水庫建設和管理者,在科學發展的新征程中,一定會建設一個功能完備、管理先進、運行高效,效益顯著的現代化灌區,為廣安奮起三次創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據悉,該項目主要包括改造溢洪道閘門、新建放空底洞、改造隧洞及取水塔等工程,通過利用死庫容和提高汛限水位,增加全民水庫實際有效供水量。項目估算總投資約2500萬元,計劃今年12月底前完成項目可研、初設審批,2014年3月底前施工隊伍進場施工,2014年主汛期前完工並開始蓄水。項目實施后,汛限水位將提高0.675米,高程達到372.028米,可增加有效供水1850萬立方米,經科學調度,西溪河常年平均流量將從現有1立方米/秒增加到5立方米/秒,城市供水、生態用水和農業灌溉保障能力將明顯提升。
10月21日上午,廣安市市委書記侯曉春主持召開市委專題辦公會,對全民水庫和西溪河流域生態重建系統工作進行專題研究。侯曉春強調,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更新觀念,將生物防治和人工治理有機結合,積極探索以市場法則治理水環境的新途徑,努力改善全民水庫和西溪河流域水環境。
侯曉春指出,全民水庫經過近幾年的治理,尤其是全面取締網箱養魚、控制面源污染、關停小水電后,水庫水質有一定好轉,但與城市供水備用水源水質標準相比,差距較大,治理工作任重道遠。當前,急需重建水體浮游生物系統、水域魚類凈化系統,全面改善全民水庫和西溪河流域生態環境。但一些部門對生物防治方法認識不清,片面認為生物防治就是為了養魚。我們要正確認識生物防治對改善水環境的重要意義,積極支持重慶三峽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用先進技術進行生態防治。
據悉,重慶市三峽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是由重慶市國資委管理、重慶市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控股、重慶市水產科學研究所參股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主要從事三峽庫區水體治理和淡水漁業規模化全生態養殖銷售業務,先後實施了忠縣、雲陽、涪陵、萬州等地長江流域水體綜合治理,獲得成功經驗。
侯曉春指出,在生物防治的同時,我們要做到人工防治措施不減,充分發揮水上派出所的作用,嚴厲打擊電魚、毒魚、密網捕魚、深網捕魚等行為,對全民水庫庫區和西溪河流域鄉鎮生活生產污水排放和農業面源污染依法進行監管,全面加強全民水庫和西溪河流域水環境管護。
侯曉春強調,“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水務、發改等部門要大力包裝項目,積極爭取中、省資金支持,力爭全民水庫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1000萬立方米庫容,建成后枯水季節每天調劑5萬立方米水量補充西溪河,讓西溪河河水流動起來,真正形成一條“生命之河”。
侯曉春強調,建設優美的生態環境,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一件大事,是優化廣安發展環境的重要舉措。各級各相關部門要統一思想,進一步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切實把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保障飲水安全,作為維護廣大群眾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努力將全民水庫及西溪河流域打造成“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環境,以優異成績向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獻禮

交通線路


①【渝鄰全高速】重慶---鄰水---廣安---岳池
里程約150+20=170km、路費約35+50=85元、時間約90分鐘
②【渝武高速+省道】重慶---武勝---岳池
里程約113+27=140km、路費約40+5+12=57元、時間約90分鐘
③【省道】重慶---北碚---三匯---華鎣---石埡---岳池
具體里程不詳、路費約10元、因重載車多和維護等原因路況不佳
(重慶高速路從楊公橋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