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子生

漢語辭彙

條子生,漢語辭彙,拼音是tiāo zǐ shēng,也就是後門生,在小升初升學中某些具有特殊社會關係和背景的家長總能行使一些“規則”,讓自己的孩子獲得滿意的升學機會。進入所謂的NX。

基本介紹


某種意義上講,小升初的結果實際上已成為各個家庭最終對決的產物。這對於孩子的接受教育是不公平的。小升初點招、共建、特長、推優的頭一匙鮮應該都是條子先嘗的。

社會現狀

條子生
條子生
爺爺奶奶搬著小板凳排隊給孫子孫女報名上幼兒園的情景,雖然讓人唏噓不已,但卻因頻頻上演,人們早就見怪不怪。而現在,就算你和你老婆、老爸、老媽、老丈人、丈母娘輪番排隊,就算你支著帳篷排上幾個通宵,就算你排在第一個,如果你沒有“條子”,你家孩子也不一定能進入公辦示範幼兒園。
據知情者稱,進入“一幼”(全稱“北京市第一幼兒園”,2001年被評為北京首批示範性幼兒園之一)的許多都是“條子生”。而且多是政府官員的孩子。每年,教委把條子一打包,直接交到幼兒園。4個班,100多個名額,就被佔得差不多了。
北京市政協委員李建麗曾對媒體表示,政府每年有限的財政投入,更多投向“示範園”“優質園”。而目前北京能獲得國家財政支持的幼兒園僅145所。
公眾“既患寡更患不均”,在當前幼兒園嚴重不足,入園難普遍存在的情況下,公辦園“稀缺化”、優質資源“特權化”、收費“貴族化”,人為製造的幼兒教育資源不均衡,無疑加劇了公眾的不公平感和焦慮感。
有人曾評論說,教育資源失衡問題一直廣為詬病,但遲遲得不到解決,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受到一些利益群體強烈抵制和阻撓。因為他們知道,越是不均衡,越是能顯示“高端”教育資源的稀缺性,越是能製造公眾的饑渴感,“利益中人”就越有尋租的機會,或者顯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幼兒園優質資源“特權化”,同樣是這個道理。
更為可怕的是,現在幼兒園無論是划片、招生,還是收費,都難說有清晰的規章制度,往往讓人一頭霧水。方方面面的模糊、不透明更是給尋租、暗箱操作提供了“方便”。
其實,那些通過種種門路讓自己的兒女上了“示範園”“優質園”的既得者利益,也並非都對這種狀況感到滿意,有的是“被迫”捲入這場資源“爭奪戰”的。一名參加這種優質教育資源“爭奪”的家長透露的理由是,既然沒有明規則,既然我也能動用“關係”,那我也不願意吃“眼前虧”。

如何看待

條子生
條子生
溫家寶總理曾說,最大的公平是教育公平。只有加緊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並讓划片、招生程序公開化透明 化,優質教育資源“爭奪戰”才會平息,“條子生”才沒有滋生的條件,孩子們才能平等上學。按“明規則”平等上學,雖然一些人少了尋租機會,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用爭不用搶,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當然,針對入園難問題,治本之策還是讓幼教回歸公益,增加財政投入增建幼兒園。不過,即使到了那時,也不能忘了“均衡”,也不能忘了公平公開公正,不然,“條子生”還是少不了。
另外,看著眾多家長對幼兒教育著急上火的焦慮樣,筆者忍不住想多說幾句。其實,孩子只要健康快樂地成長,就比什麼都強,沒必要過早學這學那。筆者自己小時曾因父母工作原因,4歲即從北京某機關幼兒園“輟園”,被媽媽交給姥姥“處理”。此後直到上小學的兩年時間裡,我在姥姥家過得無憂無慮。上小學時,我一點也沒比接受了完整幼兒園教育甚至上過學前班的同學差。此後的初中、高中,我也都沒有上過任何課外班、輔導班或找過家教。雖然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多才多藝,但至少我始終過得很歡樂,照樣長大成人。雖然,“上不上幼兒園”和“有沒有幼兒園可上”,不是同一個問題,但我自己的經歷至少說明,幼兒園並沒有那麼重要,家長們完全沒有必要那麼焦慮。
很多家長之所以強烈呼籲恢復統考,想讓孩子獲得比較公平的機會也是重要因素。現在,不僅在北京就是在全國範圍,優勢教育資源逐漸向強勢背景家庭傾斜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比例提高得比較快。

會議決定

拒絕條子生
拒絕條子生
2014年8月24日,長沙市教育局召開2014年全市暑期教育工作會議,會上,長沙市副市長夏建平說,在 2014年中考中招專項整治行動中,“空降班”“條子生”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這個暑假,校長們的手機敢開機了。
2014年中考中招結束,長沙市教育局局長王建華主動提出,2014年上半年試點推進划片招生,加大省示範性中學直接分配公費招生計劃比例,減少擇校生比例,增設等第劃分,改進志願填報,發布《致全市中小學家長的公開信》,承諾2014年開始任何學校不收任何單位的“條子”、不再設立“空降班”,確保招生公平公正。

評價維度

2015年新增“運動與健康狀況”評價維度,未來省、市級三好學生和優秀幹部評選,將以平時綜合素質評價及原始材料、記錄為主要參考依據。一旦發現學生弄虛作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直接給予降等處罰同時,一旦發現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弄虛作假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除取消其評價資格外,年度個人績效考核直接給予不合格處理。

平等教育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政府指定的接收學校就讀與當地學生實行同一收費標準,流入地政府和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義向學生家長收取“借讀費”和與就學掛鉤的“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共建費”等,確保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