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學院
省屬公辦高等學校
北京農學院(BeijingUniversityOfAgriculture),簡稱“北農”,是北京市屬本科院校,由北京市三委兩局共建;入選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北京市屬高等學校“2011計劃”。是國家“973計劃”、“863計劃”承擔高校;學校“北農科技園”被認定為北京市大學科技園;是一所特色鮮明、多學科融合的都市型高等農業院校。
北京農學院的前身為1956年創建的河北省通縣農業學校;1958年,河北省通縣農業學校與北京市農業合作幹部學校合併,更名為北京市農業學校;1965年,北京市在北京市農業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半農半讀的北京農業勞動大學;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北京農學院。學校大學生“村官”培養工作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李源潮同志批示:“北京農學院培養‘村官’的經驗很好,為新農村建設輸送了新型人才。”
根據2019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北京農學院佔地面積約1000畝,包括校本部、東校區、北校區、大學科技園市場。另外,學校建有千畝大學科技園農場、萬畝大學科技園林場。設有12個二級學院和3個教學部,擁有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開設35個本科專業。圖書館紙本藏書86.76萬冊,電子館藏238.09萬冊。在編教職員工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400餘人;學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餘人。
● 通縣農業學校
1956年,通縣農業學校創建,隸屬於河北省,是一所中等專業學校,學制3年。當年招收學生400名,均為作物專業,分成8個教學班授課。由於新校舍尚未竣工,該屆學生於9月l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西焦農場報到開學。11月,校址由石家莊遷至通
● 北京農業合作幹部學校
1957年,在合作化運動的推動下,北京農業合作幹部學校在北京南苑東高地建立,隸屬北京市農林水利局,主要任務是為北京市郊區農業生產合作社培養農、林、牧、水利和經營管理人才。
北京農學院(20張)
● 北京市農業學校
1958年4月,河北通州專區劃歸北京市。北京市人民委員會決定河北省通縣農業學校劃歸北京市。通縣農業學校與北京農業合作幹部學校合併,學校改名為北京市農業學校。學校為全日制中等專業學校,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管庄。
1959年6月,北京市農林水利局決定新校址選在昌平縣朱辛庄。
1961年3月,新校址竣工,北京市農業學校由朝陽區管庄遷至北京市昌平縣朱辛庄。
● 北京農業勞動大學
1965年3月,北京市在北京市農業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半農半讀的北京農業勞動大學,設有農學系、果林系、畜牧獸醫系、農業經濟系、農業機電系5個系,9個專業。
“文革”期間,北京農業勞動大學停辦。
1969年,上半年,學生中的中專生按“社來社去”原則,回到各個區、縣;本科生都到部隊鍛煉;教師、幹部隨市直機關下放到郊區、農村,還有一部分教師、幹部隨家屬遷到外地;校內工人重新分配。
● 北京農學院
1977年1月,北京市農林局黨組向北京市委農村工作部提出籌辦北京農學院的建議。
1978年6月,北京市委決定恢復北京農業勞動大學,改名北京農學院,並報請國務院批准。12月,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北京農學院。
1983年,北京農學院被確定為國家第二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8年,北京農學院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2003年,北京農學院獲准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4年,北京農學院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取得“良好”成績。
2006年10月,北京農學院舉行五十周年校慶紀念大會。
2008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同志曾批示:北京農學院培養“村官”的經驗很好,為新農村建設輸送了新型人才。
2012年9月,北京市教委、市科委、市農委、市園林綠化局、市農業局與北京農學院正式簽署共建協議。
2014年10月,北京農學院入選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2015年10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下發《關於批准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股份公司等628個單位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通知》,北京農學院“北京北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申報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獲批。
2016年10月,北京農學院舉行慶祝建校60周年活動,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張雪、市委農工委副書記康森出席慶祝大會。
2017年,北京農學院取消專科招生。
2018年4月26日,北京農學院獲得首批中關村示範區高校技術轉移辦公室。
2021年5月15日,成為高等農林院校課程思政聯盟理事會員單位。北農一角
截至2018年12月,北京農學院學設有12個二級學院和3個教學部,開設35個本科專業。
北京農學院院系專業設置 | |
學院名稱 | 專業名稱 |
---|---|
植物科學技術學院 | 農學(作物遺傳育種方向)、園藝、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種子科學與工程 |
生物與資源環境學院 | 生物技術、生物工程 |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 動物科學、動物醫學 |
經濟管理學院 | 農林經濟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投資學 |
園林學院 | 園林、風景園林專業、林學(城市林業方向)、環境設計(城市環境藝術方向)和旅遊管理(生態旅遊方向) |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包裝工程 |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文法與城鄉發展學院 | 法學、社會工作、農村區域發展(規劃方向)、會展經濟與管理(策劃與設計方向)、園林工程技術(園林工程技術設計與管理方向)、獸醫、農業經濟管理、商務英語(對外貿易方向)、物流管理、會展策劃與管理、旅遊管理、觀光農業 |
國際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零售管理) |
根據2019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北京農學院有在編教職員工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400餘人,44人次入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市級人選、“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北京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北京市屬高校“長城學者培養計劃”、北京市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首席專家與崗位專家。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 | 姚允聰、范雙喜、張志勇、何忠偉 |
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5人) | 王慧敏、范雙喜、何忠偉、劉芳、冷平生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 | 何忠偉 |
北京市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 | 蔣林樹、王紹輝 |
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1人) | 沈元月 |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授(1人) | 牛變秀 |
北京市優秀教師(8人): | 姚允聰、韓寶平、王慧敏、胡勇、鄧蓉、郭蓓、譚鋒、李瑞芬 |
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9人) | 秦嶺、冷平生、趙建庄、鄧蓉、劉鳳華、陳嬈、李瑞芬、馬曉燕、曹慶芹 |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1人) | 范雙喜 |
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1人) | 秦嶺 |
北京市博士后傑出人才(1人) | 王紹輝 |
北京市委組織部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9人) | 王紹輝、趙建庄、冷平生、陳嬈、李瑞芬、邢宇、曲江蘭、楊博瓊、王真 |
北京市長城學者培養計劃入選人員(8人) | 王紹輝、蔣林樹、何忠偉、張紅星、陳湘寧、張傑、劉芳、曹慶芹 |
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3個) | 農林經濟管理教學團隊、園林植物教學團隊、園藝品牌專業骨幹課程教學團隊 |
截至2018年12月,北京農學院實現了12個二級學科、14個專業領域的碩士招生;有11個一級學科,7個類別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北京農學院“北京北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北京農學院省部級重點學科一覽表 | ||||
序號 | 學科名稱 | 批準時間 | 批准單位 | 備註 |
---|---|---|---|---|
1 |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 2008年4月 | 北京市教委 | - |
2 | 果樹學 | 2008年4月 | 北京市教委 | 第二輪建設 |
3 | 臨床獸醫學 | 2008年4月 | 北京市教委 | 第二輪建設 |
4 | 農業經濟管理 | 2008年4月 | 北京市教委 | - |
5 |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 2010年5月 | 北京市教委 | -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 |||
序號 | 名稱 | 批準時間 | 備註 |
---|---|---|---|
1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2011年3月 | 工學 |
2 | 作物學 | 2011年3月 | 農學 |
3 | 園藝學 | 2011年3月 | 農學 |
4 | 獸醫學 | 2011年3月 | 農學 |
5 | 林學 | 2011年3月 | 農學 |
6 | 農林經濟管理 | 2011年3月 | 管理學 |
7 | 風景園林學 | 2011年8月 | 工學 |
8 | 生物工程 | 2018年4月 | 工學 |
9 | 植物保護 | 2018年4月 | 農學 |
10 | 工商管理 | 2018年4月 | 管理學 |
11 | 畜牧學 | 2018年4月 | 農學 |
●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12月,北京農學院的園藝專業為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園藝、動物醫學、農林經濟管理3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農學、動物醫學、園林等6個專業為北京市級特色建設專業。有1個國家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4個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2個北京市級校內創新實踐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主持完成省部級及以上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5項;有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北京市精品課程8門,北京市級專項精品公開課14門。
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園藝
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3個):園藝、動物醫學、農林經濟管理
北京市一流建設專業(1個):園藝
北京市級特色建設專業(6個):農學、動物醫學、園林、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園藝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植物生產實驗教學中心、動物類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1個):北農-首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北京農學院植物生產實驗教學中心、北京農學院動物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農學院食品安全與食品加工實驗教學中心
北京市級優秀校外人才培養基地(4個):北京首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紅葉葡萄酒有限公司、北京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京金六環農業園
北京市級校內創新實踐基地(2個):種植類專業校內創新實踐基地、食品類專業校內創新實踐基地
北京農學院北京市精品課程 | ||||
課程名稱 | 課程層次(本科/高職) | 所屬一級學科/高職專業大類 | 獲得年度 | 課程負責人 |
---|---|---|---|---|
家畜環境衛生學 | 本科 |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 2010年 | 劉鳳華 |
農業企業經營管理學 | 本科 | 管理學 | 2010年 | 何忠偉 |
園藝植物育種學 | 本科 | 園藝 | 2009年 | 秦嶺 |
普通昆蟲學 | 本科 | 植物保護 | 2008年 | 張志勇 |
園林生態 | 本科 | 農學 | 2007年 | 冷平生 |
普通植物病理學 | 本科 | 植物保護 | 2006年 | 劉正坪 |
有機化學 | 本科 | 化學 | 2003年 | 趙建庄 |
農事學 | 本科 | 農學 | 2003年 | 潘金豹* |
● 教學成果
2014年11月,北京農學院所主持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特色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教學成果被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北京農學院獲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成果 | ||
成果名稱 | 獲獎等級 |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
---|---|---|
都市型現代農業特色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一等獎 | 王慧敏、杜曉林、范雙喜、張喜春、沈文華 |
面向都市型現代農業需求,改造植物生產類傳統專業 | 一等獎 | 潘金豹、張喜春、秦嶺、董清華、李梅 |
都市型高等農業教育創新體系與京郊大學生“村官”培育長效機制研究 | 二等獎 | 王有年、高東、范雙喜、何忠偉、韓寶平 |
特色農經行動計劃:都市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創新 | 二等獎 | 鄭文堂、何忠偉、李華、劉芳、趙連靜 |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創新 | 二等獎 | 劉慧、張紅星、艾啟俊、伍軍、陳湘寧 |
基於都市型現代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觀光農業系列教材》建設(教材) | 二等獎 | 劉克鋒、楊為民、孫曦、陳洪偉、傅業全 |
構建三農法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 二等獎 | 佟占軍、李蕊、金瑞鋒、李剛、蔣穎 |
地方在京農林院校與央屬農林院校人才培養共享機制創新與實踐 | 二等獎 | 杜曉林、范雙喜、安健、譚豫之、孟祥剛、張喜春、李奕松 |
突出人才培養特色,服務首都創新型城市建設 | 二等獎 | 郭廣生、郭福、韓占生、杜曉林、張琪、李雪華、薛素鐸、劉紅琳、李雨竹 |
對外交流
動科大樓
根據2019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北京農學院先後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等17個國家的32所院校簽署合作協議或備忘錄。與英國哈珀亞當斯大學、澳大利亞伊迪斯科文大學分別開展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國際食品質量與零售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管理)3個本科專業“3+1”合作辦學項目,與英國皇家農業大學、諾森比亞大學、紐西蘭尼爾森·馬爾伯勒理工學院開展了涵蓋22個本科專業的“3+1”聯合培養項目。與日本麻布大學、波蘭波茲南大學開展了研究生交流學習項目。
獲得榮譽
2015年2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14年至2016年,學校承擔了“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轉基因專項、農業行業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一批高水平國家級項目。學校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27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
2011-2017年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 | ||||||
序號 | 成果名稱 | 完成人 | 獎勵/等級 | 授獎單位 | 單位 | 年度 |
---|---|---|---|---|---|---|
1 | 森林計測信息化關鍵技術與應用 | 姚山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國務院 | 參加 | 2011 |
2 | 畜禽糞便無公害資源化利用研究 | 劉克鋒 | 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 | 農業部 | 主持 | 2011 |
3 | 抗逆高產小麥育種技術研究與應用 | 張秋芝 | 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 | 農業部 | 參加 | 2011 |
4 | 畜禽糞便無公害資源化自主創新技術系統集成研究及其利用 | 劉克鋒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環保部 | 主持 | 2011 |
5 | 果園生產性廢棄物有機利用及生態調控 | 姚允聰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環保部 | 主持 | 2012 |
6 | 《玉米高產新技術》的出版及普及應用 | 潘金豹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2 |
7 | 果園生態系統改良與控制技術研究 | 姚允聰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2 |
8 | 《中國鮮活果蔬產品價格波動與形成機制研究》 | 劉芳 | 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優秀獎 | 商務部 | 主持 | 2013 |
9 | 生菜周年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范雙喜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3 |
10 | 《果樹三高栽培技術叢書》的出版及普及應用 | 姚允聰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3 |
11 | 我國林業重點工程與消除貧困問題研究 | 何忠偉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3 |
12 | 西瓜優異抗病種質創製與京欣系列新品種選育及推廣 | 王紹輝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參加 | 2013 |
13 | 禽用保健型中獸葯關鍵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 | 劉鳳華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參加 | 2013 |
14 | 北京地區林業碳匯關鍵技術研究與試驗示範 | 王有年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參加 | 2013 |
15 | 生菜高產安全生產技術示範與推廣 | 范雙喜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3 |
16 | 桃優質安全生產生態調控關鍵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 王有年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3 |
17 | 芳香植物及植物源營養液產業化開發與推廣 | 姚允聰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3 |
18 | 北京有機板栗生產關鍵技術推廣 | 曹慶芹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3 |
19 | 高產奶牛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集成與示範 | 蔣林樹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3 |
20 | 利用種養廢棄物生產園藝基質和有機肥關鍵技術示範推廣 | 劉克鋒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3 |
21 | 北京棗恢複發展與示範推廣 | 張鐵強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3 |
22 | 林下食用菌仿野生栽培關鍵技術推廣 | 陳青君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3 |
23 | 蔬菜高效配送保鮮關鍵技術集成與推廣 | 黃漫青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參加 | 2013 |
24 | 畜禽糞污生態處理成套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 | 劉克鋒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環保部 | 主持 | 2014 |
25 | 西瓜優異抗病種質創製與京欣系列新品種選育及推廣 | 王紹輝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國務院 | 參加 | 2014 |
26 | 觀光果樹產業基本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姚允聰 | 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 教育部 | 主持 | 2014 |
27 | 2014年“中國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理論研究 | 徐莉莉 | 民政部部級研究課題三等獎 | 民政部 | 主持 | 2014 |
28 | 設施蔬菜高產技術系列叢書 | 范雙喜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4 |
29 | 農用海洋褐藻生物產品創新研究及產業化應用 | 秦嶺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參加 | 2014 |
30 | 數字攝影遙感測樹與林業信息化平台建設關鍵技術 | 姚山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參加 | 2014 |
31 | 中國生豬價格波動與調控機制研究 | 何忠偉 | 北京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北京市委 | 主持 | 2014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
32 | 《社會資本進入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問題研究》 | 唐衡 | 北京市第十一屆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 | 北京市委 | 參加 | 2014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
33 | 生態觀光果園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姚允聰 | 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 農業部 | 主持 | 2015 |
34 | 規模化養殖場糞污安全化處理關鍵技術創新集成及產業化 | 劉克鋒 | 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 農業部 | 主持 | 2015 |
35 | 青貯玉米育種體系的構建及新品種選育與推廣 | 潘金豹 | 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 | 農業部 | 主持 | 2015 |
36 | 奶牛非常規粗飼料資源營養優化與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 | 蔣林樹 | 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 | 農業部 | 主持 | 2015 |
37 | 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成套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 蔣林樹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環保部 | 主持 | 2015 |
38 | 超大城市生鮮豬肉產品安全過程式控制制及可追溯體系創新與應用 | 鄭文堂 | 大北農科技獎-創新獎二等獎 | 北京大北農 | 主持 | 2015 |
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39 | 葉類蔬菜周年安全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 | 范雙喜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6 |
40 | 觀賞海棠種質評價、新品種選育與推廣 | 姚允聰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6 |
41 | 以根結線蟲病為重點的設施果菜連作障礙防控關鍵技術集成及推廣 | 王紹輝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6 |
42 | 茶皂素調控泌乳奶牛瘤胃發酵與CH4減排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 蔣林樹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6 |
43 | 生豬葯食同源中藥動物保健技術成果的應用與推廣 | 劉鳳華 |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6 |
44 | 北京新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運行機制研究 | 李瑞芬 | 北京市第十二屆優秀調查研究成果二等獎 | 中共北京市委員會 | 主持 | 2016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
45 | 食品感官質量評價與控制關鍵技術標準與應用 | 盧大新 | 科技興檢二等獎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 參加 | 2016 |
46 | 中國土地銀行法律制度構建研究 | 李蕊 | 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 中共北京市委員會 | 主持 | 2017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
47 | 外來畜禽遺傳資源對中國畜牧業發展的影響研究 | 劉芳 | 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 中共北京市委員會 | 主持 | 2017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
48 | 畜禽養殖場糞污生態安全處理技術產業化推廣應用 | 劉克鋒 | 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 農業部 | 主持 | 2017 |
49 | 京津冀農林廢棄物無害化生產園藝基質研究與應用 | 劉克鋒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主持 | 2017 |
50 | 抗逆辣椒砧木雄性不育系創製及新品種選育與應用 | 王紹輝 | 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山東省人民政府 | 參加 | 2017 |
51 | 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 | 王有年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參加 | 2017 |
52 | 肉牛全基因組選擇分子育種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 | 倪和民、郭勇、王相國 | 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 農業部 | 參加 | 2017 |
截至2017年3月,北京農學院建有農業部都市農業(北方)重點實驗室、農業應用新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0個省部級科研平台和成果轉化基地。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個):農業部華北都市農業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技術服務中心(1個):北京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技術服務中心
北京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林果業生態環境功能提升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1個):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北京新農村建設研究基地
北京市大學科技園(1個):北京農學院大學科技園
北京市級研究院(2個):北京都市農業研究院、首都農產品安全產業技術研究院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6個):蛋品安全生產與加工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農村遠程信息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食品安全免疫快速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中獸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果樹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7個):微生態製劑關鍵技術開發北京市工程實驗室、城鄉生態環境北京實驗室、食品質量與安全北京實驗室、農產品有害微生物及農殘安全檢測與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奶牛營養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獸醫學(中醫藥)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農業應用新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農學院
學術期刊
《北京農學院學報》是北京農學院主辦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1993年開始出版,1987年成為半年刊,1997年改為季刊,曾獲Caj-cd規範獲獎期刊。其已加入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HINAINFO信息》。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並被國內其他多家資料庫和文摘雜誌收錄。主要刊登生物學、作物學、植物保護、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畜牧獸醫、園林科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等農業相關專業的學術論文、文獻綜述和研究簡報等。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2月,北京農學院圖書館紙質圖書867569冊,生均圖書100.68冊,電子圖書2380895冊,電子期刊、圖書資料庫62個。
校名
中文名稱:北京農學院
字體:毛體手書體
簡稱:北農
英文縮寫:BUA
校徽
內涵:學校的校徽主體造型採用同心圓環圖形,形似充滿動感的車輪,寓意著學校滾滾向前的發展態勢;兩圓環之間上半部分為學校中文毛體手書體名稱,下半部分為英文校名“BeijingUniversityofAgriculture”,標識內心設計以麥穗與書籍組合成造型圖案,其下方為學校辦學起始年份“1956”;麥穗象徵著農業,書籍象徵著知識,麥穗與書籍的組合寓意北農學子紮根於知識的土壤,汲取知識的力量茁壯成長;圖案的顏色採用濃綠色,寓意為生命和希望。
校訓
厚德篤行博學尚農
校訓整體涵義:厚德篤行,意在強調學校“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期望師生塑造高尚的道德品格,以德立身,注重實踐,用以倡導尚德重行的育人精神。博學尚農,旨在突出學校“以農為本、博採眾長”的教育思想,要求師生重視農業、關注“三農”,掌握廣博知識,積澱深厚學問,用以培養宏達廣識的愛農求知情懷。二者密切相聯、相輔相成,充分體現了“德才兼備”與“知行合一”的全面要求和完整統一,與學校“以農為本、唯實求新”的辦學理念和複合型應用型都市型現代農林人才的培養目標一脈相承。校訓
校歌
歌名:《綠色的希望》 歌詞:鮮花遙望,遙望著遠方; 訴說大地的滄桑,大地的滄桑 歲月啊深深,深深地思戀; 思戀綠色的校園,綠色的芬芳 啊,我看見風在吹雨在飛,生命在激情歌唱; 縱然是天涯海角,綠色是永遠的故鄉 啦...... 綠色輕輕地告訴我,播撒心中的希望; 伴著泥土,泥土的芳香 心靈自由地飛翔,青春啊深深,深深地憧憬 憧憬未來的理想,未來的輝煌 啊,我看見風在吹雨在飛,生命在快樂歌唱 無論是山高水長,北農是綠色的希望 啦...... 綠色輕輕地告訴我,點燃心中的太陽 |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楊軍 |
校長 | 周劍平 |
黨委副書記 | 仲叢生 |
副校長 | 張鐵強 |
段留生 | |
紀委書記 | 李偉書 |
學校沿革 | 歷任書記 | 歷任校長 |
---|---|---|
河北省通州農業學校(1956—1958) | 王乃生(任黨支部書記)(1957年) | 周文仲(副校長主持工作)(1956年) |
劉潔之(1957—1958年) | ||
北京市農業學校(1958—1965) | 沈尹(1958.04—1963.09) | 劉潔之(1958—1959年) |
沈尹(1960—1963.09) | ||
揚舟(1963.09—1965.05) | 揚舟(1963.09—1965.05) | |
北京農業勞動大學(1958—文革) | 崔旭東(1965.05—文革) | 崔旭東(1965.05—文革) |
北京農學院 (1978年至今) | 潘桂山(1978.12—1984.07) | 楊舟(1982.01—1986.04) |
張挺(1985.03—1993.04) | 喬柏年(1986.04—1987.07)(主持工作)(1987.07—1993.03) | |
曹曉文(1993.04—1995.02) | 門常平(1993.03—2000.11) | |
王淑貞(副書記主持工作)(1995.02—1997.03) | ||
孫毓仁(副書記主持工作)(1997.03—2000.09) | ||
孫堯東(2000.11—2007.08) | 孫堯東(2000.11—2004.06) | |
王慧敏(2007.08—2011.09) | 王有年(2004.06—2011.07) | |
鄭文堂(2011.09—2015.11) | 王慧敏(2011.09至今) | |
楊軍(2016.07至今) |
陳濤 | 北京市朝陽區委副書記 |
戴維 |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
杜相堂 | 高級工程師、平谷區果品辦公室原常務副主任,曾獲“首都綠化美化積極分子”、“北京市林業系統先進個人” |
范雙喜 |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
韓耕 |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市信訪辦黨組書記、主任 |
李華 | 北京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農學院教授 |
李素芳 |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 |
李雲伏 |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黨委書記 |
劉長安 | 北京凱達恆業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香豆豆食品有限公司經理 |
劉長利 | 北京市海淀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 |
潘建新 | 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市總工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
潘永傑 | 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北京市勞模、市“五四獎章”獲得者 |
陶志強 |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總農藝師 |
王號儒 | 書法家 |
王曉霞 | 北京市昌平區委常委、紀委書記 |
王岩石 |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
王中華 |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
吳連江 |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
吳耀新 | 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
吳耀新 | 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
閻曉軍 |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
楊麗 |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經濟體制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
袁海鵬 | 北京市大興區委常委、紀委書記、區監察委主任 |
張鐵強 | 北京農學院副校長 |
周長安 | 懷柔縣人民政府縣長、縣委副書記、機關黨組書記 |
根據2019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面積約1000畝,包括校本部、東校區、北校區、大學科技園市場。另外,學校建有千畝大學科技園農場、萬畝大學科技園林場,被授予北京市花園式單位。
學校建成校園區域網,有足球場、籃球場、游泳池、風雨操場和全塑膠標準田徑場等體育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