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臑
臂臑
臂臑,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頭沖、頸沖。屬手陽明大腸經。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布有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及旋肱動、靜脈的分支和肱深動、靜脈。主治肩臂疼痛,頸項強急,癭氣,瘰癧,及肩關節周圍炎,急性結膜炎等。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別名:頭沖、臂腦、頸沖
● 歸經:手陽明大腸經
● 功效:清熱明目,舒筋活絡,理氣消痰
● 臑,上臂肌肉隆起處。本穴位於上臂肱骨內側(橈側),故名臂臑。
● 在臂部,曲池(LI11)上7寸,三角肌前緣處。
● 曲池穴精準定位:在肘區,尺澤(LU5)與肱骨外髁連線中點處。
● 尺澤穴精準定位:在肘區,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橈側緣凹陷中。
●
●
● 屈肘握拳,在三角肌前下緣與肱骨的交點處取穴。
●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腋前、后紋頭至肘橫紋(平肘尖)為9直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 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
● 淺層分佈有臂外側皮神經,臂后皮神經;深層分佈有腋神經肌支,胸肩峰動脈。
● 頸項僵硬疼痛,肩臂疼痛,肩周炎。
● 瘰癧(頸部淋巴結炎、淋巴結結核)。
● 直刺或向上斜刺1~1.5寸。
● 可灸。
● 指壓按摩:用拇指指腹點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10~20分鐘;艾炷灸3~7壯。
● 《百症賦》:五里、臂臑,生癧瘡而能治。
● 《針灸甲乙經·卷八》:寒熱項癧適,肩臂不可舉,臂臑主之。
● 《針灸大成·卷六》:寒熱痹痛,瘰癧,頸項拘急,取臂臑。
● 配強間,治頸項僵硬疼痛。
● 配曲池、手三里、人迎,治淋巴結結核。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劉乃剛。精準取穴不出錯.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7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