綬溪公園
莆田市公園
綬溪公園是莆田市新建的一個綜合性水上公園,工程位於市區荔城大道東側、延壽溪西側、泗華橋北側。
綬溪公園一期續建規劃,續建面積約587畝,主要建設公園西側主入口廣場景觀。
綬溪公園是莆田市新建的一個綜合性水上公園,工程位於市區荔城大道東側、延壽溪西側、泗華橋北側。綬溪公園預計總投入將達5億元,工程於2011年7月動工。公園以“清溪、綠島、古橋、丹荔、田園、鄉村”為規劃主題,體現生態和休閑、人與自然的和諧。公園規劃由綬溪釣艇景觀區、民俗文化區、濱水活力景觀區、山地文化區、休閑果園區、生態益智區、遊樂休閑區、荔島景觀區等8個景觀主題功能區組成。
綬溪公園的“綬溪釣艇”景區內,公園現狀為荔枝林等果樹,植被較好;項目用地範圍內涉及延壽村、蒲頭村、溪白村等3個自然村,整個公園用地水系發這,是東圳水庫泄洪的滯洪區。
2021年6月,根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和《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與劃分》國家標準(GB/T17775-2003),經有關設區市推薦、福建省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莆田綬溪公園達到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的要求,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綬溪公園
隨著綬溪公園的開發建設漸具雛形,位於這個公園內的延壽古橋已成為新的旅遊文化景點。
建於南宋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的延壽橋,為14孔石樑橋,橋長93.5米,寬2.6米,高8.5米,跨
徑7.5米,經近900年風雨滄桑,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橫跨延壽溪,雄偉挺秀,橋頭的一塊石碣,是宋紹定二年(1229年)興化知軍林清元所立的,邑人龍圖閣學士陳宓寫了“延壽橋”三字。現存的碣,是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的。
在綬溪公園附近的村莊,藏著諸多具有濃厚歷史人文氣息的文物保護單位和具有鄉愁味道的優秀建築。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這些文物保護單位均被很好地保護起來。
延壽橋酷似長虹雄踞溪流之上,微風吹拂,水光瀲灧,橋面用五塊青石鋪成,橋面兩側石欄桿上雄踞著各具形態的石獅子,基本保持了明代建造時的全貌,再現了“石獅不嫌風雨斜,釣竿自具煙雲趣”的美麗景觀。目前,該橋嚴禁機動車通過,古橋得到保護。
從延壽橋往南100米,便是狀元井,也稱徐井。據稱,該井是唐朝僧人於公元877年為狀元徐寅所建的。筆者在現場看到,古井整體保存完好,井圍為圓形瓜楞式,直徑3米,井水清澈,千年不枯。井台周圍呈八角形的圍欄是後人所修,玲瓏剔透,古樸大方,2004年這口千年古井已被列入城廂區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綬溪公園現在越來越漂亮,遊客也日益增多,這口千年古井也將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接下來,村裡將對古井周邊的環境進行整治,保護這口頗具文化底蘊的古井。
目前,綬溪公園正按照“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有序建設。園內大量有著深厚歷史人文積澱的鄉愁記憶都將融入紅花綠葉之中,實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展開一幅山水田園新畫卷。
目前綬溪公園(二期)企溪北側園林景觀項目已落實局部設計方案調整,並確定古民居朱天貴祠和柯氏修史堂在公園內的位置。截止5月中旬,整個工程施工總體已完成50%工程量。其中,A標段(店仔頭至兒童活動區)完成古街碼頭硬質駁岸70%;建築已完成基礎及部分主體結構;完成景觀橋A橋的橋面模板,並正在試壓,完成C橋的橋墩施工;完成綠道碎石墊層約90%,混凝土結構層約80%。另外,電纜檢查井已完成70%並完成部分排水管道鋪設。而B標段(兒童活動區至324國道)完成木樁駁岸約85%;完成文化廣場管理用房建築基礎和水漾清華景牆及景觀基礎;完成生態停車場的土方回填和場地平整;古驛道、綠道基礎部分已完成土方回填和場地平整,並完成約90%碎石墊層和85%混凝土結構層。另外,還完成了管理房至生態停車場給水管道、電纜管道的鋪設和70%排水管溝的施工。
據悉,綬溪公園二期以“古樸驛道、荔林風光;綬溪畫卷、時光水廊”為設計主題,著力展示荔林水鄉的魅力情懷,品讀著歷史積澱的古驛道文化、店仔頭古街特色文化,同時也洋溢著莆田蓬勃發展的活力。該工程通過對河流、駁岸及水體的整治及設計,延續一期工程的自行車綠道,貫穿於整個公園中,並由這條動感的主園路聯繫著“驛道歷史區”“荔枝文化區”“建設休閑區”“入口休閑區”“濱水景觀區”五個園區多個景點,還配備有自行車自助租賃系統,從而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公園地址:莆田市城廂區荔城南大道(萬輝國際城對面);
乘1路、7路、12路、23路、98路、202路、303路、K02路、K05路、60路夜班公交車至萬輝國際城站下車;
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