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裙

呈筒、管狀的裙子

筒裙(barrel skirt,tubeskirt〕又稱統裙、直裙或直統裙。其造型特點是從合體的臀部開始,側縫自然垂落呈筒、管狀。

種類和傳說


筒裙
筒裙
筒裙,阿昌語為“姆支”。分無花紋的“素筒裙”和有花紋的“摳花筒裙”兩種。其製作從紡線印染到制經緯線,再織成布,均採用阿昌族傳統手工藝方法。摳花筒裙上用各色蠶絲線摳經織有“阿波花”、“細腳花”、“叉子花”、“香爐花”、“梨翁花”、“節子花”等與阿昌族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的花紋圖案。
傳說其中的節子花是當年孔明南征七擒孟獲時為阿昌族婦女衣著上制定的圖樣,它恰似一個手執兵戈的士卒,這是孔明特意鼓勵南夷邊民手執兵戈,把守邊關,保衛好自己的疆土(《阿昌族簡史》,雲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裙腳上鑲有3—5道花紋,意為水溝,代表著祖先的農耕生活。
舊時未婚女子也穿筒裙,現在僅限於已婚女。這種筒裙工藝複雜,織成一條筒裙,費時費力,還需要掌握高超的紡織技藝。因此,與之相關的禁忌甚多,如年幼女子不能吃雞爪,否則織裙時線亂;不能吃雞翅膀,否則織裙時線束編斜,難織好花紋;男子不能跨越等等,頗具神秘色彩。

特點


筒裙
筒裙
黎族婦女最喜愛的服裝,民族特色濃郁。筒裙是用手工紡紗織成的裙子。由於裙頭裙腳同樣寬窄,無褶無縫,狀似布筒,故名筒裙。筒裙有長筒、短筒之分。不管長筒、短筒,底色都只有黑、藍二種,另用各種彩色線織成花、鳥、蟲、獸、人物花紋或幾何圖案,色彩艷麗。每當喜慶節日,黎族姑娘身穿筒裙,襯以彩色頭巾和綉邊襟上衣,載歌載舞。絢麗的筒裙,是黎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代代相傳,人人會織,她們只用簡單的竹、木構成的"踞織機",不用圖樣,就可織出精美的圖案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