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風水的結果 展開

風水

醫學名詞

簡介


● 英文名稱:Wind Edema
● 又稱:風㽷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

名詞解釋


● 風邪外襲,以突發頭面部及四肢水腫為主要表現的水腫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水腫是指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從而產生的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主要特徵表現的一類病證。其中因風邪外襲所致者,稱為風水。

臨床特徵

● 本病患者大多表現為先從頭面眼瞼開始出現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來勢迅速。
● 在發病過程中可兼有惡寒,發熱,肢體關節酸楚疼痛,小便不利等癥狀。
● 有時還可伴有咽部紅腫疼痛或咳喘等表現。

病因病機

● 風水的病因與外感風邪有著密切的關係。風為陽邪,易襲陽位,初起即見頭面眼瞼腫起。風寒或風熱之邪,自外而內,易首先侵襲肺衛,導致肺失通調,從而形成風水相搏之風水證。

現代醫學範疇

● 風水可見於現代醫學中的急性腎小球腎炎等疾患導致的水腫。急性腎小球腎炎常由鏈球菌感染引起,在發病過程中可表現出惡寒、發熱等風邪外襲的外感癥狀,因而可歸屬於本病進行辨證治療。

病證鑒別

● 皮水:水氣泛溢皮膚而見水腫的病證。風水全身浮腫的癥狀與皮水相似,但是皮水沒有惡風等風邪外襲的癥狀,以此與風水進行鑒別。
● 溢飲:水濕痰飲泛溢肌膚,稱為溢飲。風水即水腫之風水相搏證,可分為表實、表虛兩個類型。表實者,水腫而無汗,身體疼重,與水泛肌表之溢飲基本相同。表虛者,肢體浮腫而汗出惡風,與溢飲有異。

預防調護

● 風水常因感受外邪而發病或加重,故應注意適寒溫、避風邪。
● 水腫患者宜戒煙、戒酒,避辛辣。
● 水腫嚴重者,應減少和控制食鹽攝入。
● 定期驗尿、複查腎功能,尿中有泡沫者尤應注意。
● 水腫且尿量少的患者,應記錄每日液體出入量。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