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鼬

袋鼬

袋鼬(英文:marsupial mouse)亦稱袋鼩,袋鼩族。食肉袋鼬目(Marsupialia)袋鼬科(Dasyuridae)的一些鼠形動物。

特徵


北澳袋鼬
北澳袋鼬
體長5~22公分(2~9寸),尾似帚,與身體等長。皮毛一般為純灰色、淺黃色或褐色,少數種有斑點。形似鼠,但更像鼩鼱。多為夜行性,以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為食。

分類


袋鼬
袋鼬
寬足袋鼬屬(Antechinus)也吃花蜜。
脂尾袋鼩(Sminthopsis crassicaudata)把多餘的脂肪儲存在尾部。
除寬足袋鼬屬外,本科各屬於食物缺乏時,都要蟄伏。
脊尾袋鼬(Dasycercus cristicauda)產於乾旱地區;能捕殺家鼠,對人有益;從獵物體內便能得到所需的全部水分。
跳袋鼩屬(Antechinomys)有兩個種,分佈澳大利亞內地,尾長耳大,後腿極長,如踩高蹺,頗似跳鼠。帚尾袋鼬屬(Phascogale)有兩個種,淡藍色或淺紅色;尾長,遠端一半被毛粗而厚,當毛豎立時,形似瓶刷。樹棲,但能襲擊家禽。
平顱袋鼩屬(Planigale)的外貌和行為均似鼩鼱屬(Sorex)。《紅皮書》將澳大利亞的東跳袋鼬(Antechinomys laniger)列為瀕危種,其他幾個袋鼬種被視為稀有種。

特性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袋鼬,如果了解它們的交配儀式,你很難在短時間內忘記這種動物。每年冬季,雌性袋鼬進入發情期,導致袋鼬家族掀起一場充滿暴力色彩的交配狂潮。雄性袋鼬會儘可能與更多的雌性交配。它們會抓住雌性的脖子,強行將其拖走,而後進行交配。通常情況下,袋鼬的交配時間可達到3小時,有時也能持續一整天。造成這種“持久戰”的原因在於:雄性袋鼬一次無法射出很多精液,必須多次射精,才能確保雌性受孕,進而延續自己的基因。進行交配后的雄性袋鼬,為了避免與後代在原本惡劣的環境中與幼崽爭搶食物,便會集體選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