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星體(也稱為微隕星、微流星或流星塵)宇宙空間細小的岩石顆粒,是微小的流星體。
從南極的雪中收集到的微流星體
微流星體非常小,它們來自於岩石或更大塊碎片的碎裂物,典型成分是金屬,通常產生於太陽系形成之際。在太空中,特別是在地球的附近,普遍存在著微流星體。這些微粒對太空風化過程起到了主要作用。當它們撞擊月球或者沒有大氣層的天體(水星或
小行星等)的表面時,會造成這些天體表面的熔解與蒸發,導致模糊、變暗等光學變化。
為了更加了解微流星體的散布狀態,許多空間探測器(包括月球軌道1號、月球3號和火星1號)都曾經配備微流星體檢測器。當流星體仍保持在穩定的軌道時,微流星體可能已經朝向地球掉落,並且它們有可能提供
太陽星雲在毫米尺度上的加熱過程的信息。
微流星體只能在南極等沒有沉積作用的地區搜集。將冰雪融化、過濾,就可以收集到用顯微鏡才能看清的微流星體。對太空船操作的影響微流星體對太空探測有著重大威脅。它們相對於
地球軌道上的飛行器的速度大約為每秒數公里,抵抗微流星體的撞擊是設計航天器和宇航服所面臨的重要難題。
微流星體雖然體積很小,但數量多時仍會對太空船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高速撞擊會對太空船的外殼造成類似噴砂的效果,長期暴露會危害到太空船各系統的性能。小物體的極高速撞擊是終端彈道學目前正在研究的領域。但將物體加速到這樣高的速度是相當困難的,技術包括線性馬達和
錐形裝葯。對於長期停留在地球軌道上的
人造衛星等物體,這種極高速撞擊造成的風險尤為高。對一些理論上很便宜的系統,像是太空電梯、軌道飛艇和旋轉機(類似太空纜繩),如何避免極高速撞擊帶來的影響也是工程技術上的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