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獃

血管性痴獃

血管性痴獃是一種腦血管性疾病導致的認知功能障礙。是由於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慢性低灌注損傷了支配記憶、認知和行為等腦功能區的一的痴獃形式。血管性痴獃的表現為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臨床癥狀一定是與發生腦血管病相關,與病變累及的部位相關。可以出現遺忘、視覺障礙、感覺性失語、表情淡漠、執行功能障礙、注意力、始動性、執行功能和記憶受損、構音障礙、輕度偏癱、認知功能突然改變,注意力波動,精神錯亂、意志力喪失、執行功能障礙;或表現為經皮質性失語、記憶減退、失用症和視空間功能障礙;或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痴獃;或表現為吞咽困難、聲音嘶啞、講話不清、流涎、步態不穩、尿失禁。血管性痴獃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等,積極預防腦血管病再次發生。血管性痴獃可影響記憶、空間認知等能力,累及視覺、運動、語言、泌尿等系統,部分患者喪失自理能力,重症者可致死。血管性痴獃的預后與引起血管損害的基礎疾病和顱內血管病灶的部位有關。通過改善腦循環、預防腦血管病複發可減輕癥狀、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病因


● 血管性痴獃病因可與以下因素有關:
● 缺血性卒中。
● 出血性卒中。
● 慢性腦缺血缺氧。

癥狀


● 血管性痴獃的癥狀可分為急性血管性痴獃、亞急性或慢性血管性痴獃。

急性血管性痴獃

● 急性腦血管病後出現的遺忘、視覺障礙、感覺性失語、表情淡漠、執行功能障礙、注意力、始動性、執行功能和記憶受損、構音障礙、輕度偏癱、認知功能突然改變,注意力波動,精神錯亂、意志力喪失、執行功能障礙。
● 或表現為皮質性失語、記憶減退、失用症和視空間功能障礙。
● 或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痴獃。

亞急性或慢性血管性痴獃

● 一般是老年人,有多種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起病隱襲,逐漸加重。
● 吞咽困難、聲音嘶啞、講話不清、流涎。
● 步態不穩、尿失禁。

檢查


● 確診血管性痴獃主要依靠認知量表、腦CT、磁共振成像。

神經心理學檢查

● 查看有無認知功能障礙。

腦CT、磁共振成像

● CT檢查可查看腦皮質和腦蛋白內是否有梗死灶,還可查看有無腦萎縮情況。

診斷


● 醫生診斷血管性痴獃,主要依據癥狀、認知相關量表、腦CT、磁共振成像進行診斷。
● 癥狀:記憶、認知和行為等功能障礙。
● 認知相關量表:檢查證實的認知功能明顯減退,並有顯著的社會功能下降。
● 腦CT:腦CT顯示腦皮質和腦白質內多發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梗死灶,可見皮質下白質或側腦室旁白質的廣泛低密度區。
● 磁共振成像:檢查可見雙側基底節、腦皮質及白質內多發性長T1、長T2病灶,病灶周圍可見腦萎縮。

鑒別診斷


● 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記憶、認知和行為等功能障礙等癥狀,容易與血管性痴獃混淆,這些疾病有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痴獃、路易體痴獃等。
● 如果出現上述不適表現,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詳細檢查,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治療


● 對於血管性痴獃的治療,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及其他治療。

藥物治療

● 首先控制各種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其次可以使用改善痴獃的藥物
● 高血壓治療,一般認為收縮壓控制在135~150mmHg可改善認知功能。
● 抗血小板聚集治療,阿司匹林等可改善腦循環。
● 2型糖尿病是血管性痴獃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對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療對血管性痴獃有一定的預防意義。
● 用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膽固醇,對預防腦血管病有積極意義。
● 維生素E、維生素C和銀杏葉製劑等可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 膽鹼酯酶抑製劑多奈哌齊對血管性痴獃可能有效。
● 腦賦活劑如吡拉西坦、尼麥角林等有助癥狀改善。

其他對症支持治療

● 對患者出現的精神癥狀、各種不良的行為、睡眠障礙等,應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
● 患者的康復治療亦很重要,關係到其生活質量。

危害


● 血管性痴獃可影響記憶、空間認知等能力,累及視覺、運動、語言、泌尿等系統,部分患者喪失自理能力,重症者可致死。

預后


● 血管性痴獃的預后與引起血管損害的基礎疾病和顱內血管病灶的部位有關。通過改善腦循環、預防腦血管病複發可減輕癥狀、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預防


● 控制各種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 及時治療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腦缺血缺氧等疾病,並定期複查。
● 老年人應每年體檢,特別是心腦血管的檢查。
● 參加自己力所能及的運動,增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