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炎

李培炎

李培炎(1886一?),原名培林,賓居街人,歷任雲南富滇銀行下關分行行長、雲南富滇新銀行行長,繼又調任雲南鹽運使。

人物簡介


李培炎(1886 一?)原名培林,后改名培炎,字西平,賓居街人。
培炎中等身材,面目白皙,濃眉大眼,性急躁,讀書聰穎,是清末最後一科廩生,州考第一,曾在州官張漢皋下任職。
1915年賓居街設立高等小學堂,李培炎首任校長,對工作認真負責,受到地方人士歡迎。1917 年被選為第二屆省參議員,兼任陸良縣厘金總辦,因填發票據作弊,被撤職查辦,科以罰金,收監押繳。
1922 年,妹妹李培蓮與駐防昆明的第五軍軍長龍雲結婚後,李培炎即被釋放出獄,並恢復職務。不久,又受雲南鹽運使袁嘉穀委任為開廣邊鹽局長。
1929 年,龍雲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兼十三路軍總指揮。李培炎也隨著飛黃騰達,歷任雲南富滇銀行下關分行行長、雲南富滇新銀行行長,繼又調任雲南鹽運使。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昆華煤鐵公司董事長,賓祥水利監督署監督。抗戰勝利后,被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此時李培炎已成為雲南炙手可熱的權貴,擁有大量資產。
與此同時,李培炎也為賓川興建了一批水利、教育、工業、衛生等設施。
1940 年7 月,雲南省政府會議決定成立“賓祥水利監督署”,任李培炎為監督,開發賓川、祥雲兩縣水利。賓川上滄海水源豐富,為一天然蓄水庫,可供45000 畝田地灌溉用水,決定動工開發。監督署設牛井,1941 年秋開工,至1944 年5 月竣工。全部工程由省投資,賓川人民付出勞動力。主幹渠長39 公里,引水流量1 . 4 立方米/秒,灌溉面積3 . 5 萬畝,水庫名“龍公海”,渠名“西平渠”,是賓川第一件“西水東調”工程,發揮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1943 年,李培炎捐資50 萬元國幣,在州城創建了“私立正惠高級中學”,先後畢業8 個班,400 余名學生。學生來源除賓川籍外,還有附近各縣。
李培炎還捐款在州城修建衛生院,仁慈湖修建石閘,雞足山修建大覺寺大殿,石馬坪修建溫泉。
此外,李培炎還投資賓川開辦企業。1941 年在賓居興建白糖廠,利用賓川出產的紅糖制白糖、酒精。1945 年以賓川盛產棉花的有利條件,李培炎購買了昆明中原紡織廠,將機器設備和全部職工遷來賓川,在賓居創建“賓川實業社中原紡織廠”,有印度產紡紗機24 台,織布機6 台及染布設備。動力有蒸汽機1 台、汽車引擎2 台,職工120 多人。1946 年建成投產,日產20 支粗紗8 股,棉布品種有白布、花布、線呢、勞動布等。賓居街開始用電照明、碾米。接著,又在州城投資興建發電廠,供應機關、學校和部分居民用電。1949 年紡織廠因營業虧本停工,工人發路費遣散回家。
正當中國人民解放軍向大西南進軍時,李培炎率眷屬逃往香港,后在台灣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