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御
四御
道教徠天界尊神中輔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稱“四輔”。他們是: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在一些道教宮觀中,主要大殿除三清殿、玉皇閣外,還建有專門供奉四御的四御殿,四御神像頭戴冕旒,身著朝服,雍容華貴,為人間帝王形象。三清、四御作為道教尊神群體,常被合稱。
“御”是對皇帝的敬稱,也有治事之意。道教最早尊奉的三清神明之下有六御:統御萬天的玉皇大帝、統御萬神的勾陳大帝、統御萬星的紫微大帝、統御萬靈的青華大帝(又稱太乙救苦天尊)、統御萬類(雷)的長生大帝、統御萬地的後土皇地祇。這種說法源於中國古代“六合”觀念,所謂“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間,即上、下、四方(東、西、南、北)。南宋劉用光《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中對此的排列順序為:玉清上帝、上清上帝、太清上帝、昊天至尊玉皇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東極太乙救苦天尊(即青華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後土皇地祇。前三尊為三清,后六尊則構成了上(玉皇)、下(後土)、四方的“六合”布局。道教稱之為“昊天六御宸尊”,加上三清,合為“九皇御號”。後來為了符合道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去掉了“玉皇大帝”和“青華大帝”,成今日之“四御”。即: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後土皇地祗。四御之徽號均為宋真宗、徽宗時所加。四御是居於三清之下、位於萬神之上、主宰天地萬物的四位天神。《道法會元》稱“三清”、“四御”為“七寶”,統率天地萬神者。
北極徠紫微大帝信仰來源於中國古代的星辰崇拜,北極即是北極星的簡稱,又稱“北辰”、“天樞”,所居神宮位於北極中天紫微宮。道經中稱紫微大帝的職能為: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統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諸神。紫微大帝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如《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卷上曰:“北極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由此紫微大帝受到歷代帝王的崇祀,尤其在宋代,常與玉皇大帝一起受到奉祀。四川大足等地,今還可見到宋代塑造的紫微大帝神像。《明史·禮志四》載:明時,宮廷還敕建了紫微殿,“設象祭告”,其形象為帝王打扮,旁邊有威風凜凜的武將護衛,十分高貴威嚴。
元始天尊之元神分身。據道經《高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元始天王“第九子位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專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統領”。協助玉皇執掌四時氣候之神,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亦控制萬物禍福生髮之樞機,故號都雷教主霹靂伽耶天尊。上座掌神霄玉清府號玉清真王,總攬三十二天八區,而號統天元聖天尊;於浩劫中能濟度群生,普化眾生,下化身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為雷霆神部之根祖,同時位列神霄九宸大帝之首。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與北極紫微大帝一樣源於我國古代星辰崇拜,勾陳同“鉤陳”,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極星,共六顆星組成。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簡稱“勾陳大帝”、“天皇大帝”,職責是輔佐玉皇權衡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協助中天北極並主持人間兵革權衡之事。
又稱後土娘娘。後土信仰源於中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禮記·郊特牲》曰:“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古代人們生活有賴於地,故“親於地”,並加以“美報、獻祭”,遂有“後土”崇拜,大約始於春秋時期。後土皇地祇為主宰大地山川之神,其職責是掌管山嶽土地變化及諸山神、地祇和三山五嶽大帝等大神,並節制劫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