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廣東財經大學的結果 展開

廣東財經大學

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

廣東財經大學(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為主體,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同發展的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是廣東省“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計劃建設學校,入選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單位、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課程建設試點單位、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學校,為“一帶一路”高校聯盟、中國-俄羅斯經濟類大學聯盟、全國財經院校“一帶一路”教育國際化產學研合作聯盟成員單位。

1983年,學校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校名為廣東財經學院;1985年,學校更名為廣東商學院;2013年,更名為廣東財經大學。學校於建校伊始即開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獲批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17年獲批為廣東省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截至2021年4月15日,學校有廣州和佛山三水兩個校區,並與省教育廳、佛山市政府、佛山市三水區政府共建佛山校區,佔地面積2275畝;有專任教師1585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7000多人;設22個二級學院,開辦63個本科專業;擁有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覆蓋40多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歷史沿革


• 廣東財經學院
198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在設立廣東財經學院,隸屬原國家商業部(現商務部)。學校於9月開始招生,由於選定的赤沙地址征地尚未完成,學校暫借省財貿幹校校舍,地址位於三元里瑤台。
1984年2月,廣東財經學院從廣東省廣州市三元里瑤台遷往海珠區倉頭辦學。
• 廣東商學院
昔日校園
昔日校園
1985年6月,廣東財經學院更名為廣東商學院,由省高教局和省財辦共同領導,並接受省商業廳指導。
1986年7月30日,原廣東省高教局批複同意原廣東商學院與原廣東省稅務局簽訂《關於共同開辦稅務專業的協議書》,專門為廣東稅務系統培養專門人才。
1992年,廣東省政府七屆常務會議決議通過在廣東商學院基礎上組建廣東法商大學,以“廣東法商大學(籌)”名義招生。
1993年,廣東商學院與國家財政部、暨南大學、首都經貿大學聯合招收研究生。
1997年,廣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司法部簽署“省部共建廣東商學院。5月,學院順利通過國家教委本科教學工作評價。
1999年,廣東商學院、三水市人民政府合作興建廣商三水校區。
2000年5月,學院與花都環洋商貿聯合舉辦廣東商學院花都學院。
2001年,根據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學院將三水校區改製為三水學院。
2003年,廣東商學院花都學院經省政府批准脫離廣東商學院更名為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2004年,三水學院回歸為三水校區。5月,廣東商學院創建獨立學院-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
2006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徵用廣交會新址對面果園林地(即北校園)。同年,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8年3月,廣東商學院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09年,廣東商學院被評為廣東省文科類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院校建設試點。
2010年,廣東商學院獲金融碩士(MF)學位授予權。
2011年3月,廣東商學院與廣州市地方稅務局共建廣東財經大學稅務幹部進修學院。
2012年,廣東商學院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與上海證大集團合辦全國首家微金融校企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 廣東財經大學
2013年6月19日,教育部同意廣東商學院更名為廣東財經大學,簡稱“廣財”,撤銷廣東商學院建制。
2014年,廣東財經大學三水校區改名為廣東財經大學佛山三水校區
2017年6月,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公布了2017年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名單,廣東財經大學入選。
2020年5月15日,“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正式出爐,廣東財經大學全國排名243位,廣州排名19位。
2020年7月,加入粵港澳高校聯盟。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下設22個二級學院,57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置
學院專業名稱
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法學
廣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會計學
審計學
財務管理
廣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
經濟統計學
國際商務
國際經濟與貿易
廣東財經大學信息學院電子商務
軟體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保險學
投資學
金融學
金融工程
廣東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
日語
翻譯
商務英語
廣東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金融學
電子商務
物流管理
財務管理
廣東財經大學創業教育學院工商管理
廣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財政學
資產評估
廣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物流管理
工商管理
市場營銷
人力資源管理
廣東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公共事業管理
土地資源管理
勞動與社會保障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新聞學
社會學
社會工作
漢語言文學
應用心理學
編輯出版學
漢語國際教育
廣播電視編導
廣播電視編導
播音與主持藝術
廣東財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動畫
廣告學
產品設計
環境設計
環境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廣東財經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統計學
應用統計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廣東財經大學地理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
酒店管理
會展經濟與管理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廣東財經大學文化創意與旅遊學院廣告學
酒店管理
數字媒體藝術
廣東財經大學國際學院國際商務
國際會計 

師資隊伍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613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233人、副高職稱教師451人,840人具有博士學位;有碩士生導師369人,博士后合作導師21人;擁有1支國家級教學團隊、13支省級教學團隊、6支省級科研團隊、6個珠江學者設崗學科;有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講座教授4人、青年珠江學者1人,聘任“南嶺學者”等高層次人才1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省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省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入選財政部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培養工程,16人次入選廣東高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培養對象,11人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項目,2人入選“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文化英才項目,3人入選廣東省理論宣傳青年優秀人才項目;有廣東省、廣州市“十大中青年法學家”4人,廣東省教學名師5人,南粵優秀教師16人。
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杜承銘、於海峰、李俊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聶普焱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鄒新月、聶普焱、劉湘雲等
財政部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培養工程:張榮武、雷宇、陳建林
國家級教學團隊:經管類跨專業綜合試驗教學團隊
廣東省教學名師:肖怡、房文翠等
廣東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負責人學院
商務口筆譯教學團隊曾文雄外國語學院
數學建模教學團隊---數學與統計學院
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團隊---工商管理學院
金融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金融學院
大學公共數學課程群教學團隊胡桂武數學與統計學院
會計學專業教學團隊張榮武會計學院
全媒體新聞傳播實踐教學團隊周善人文與傳播學院
財政學專業主幹課程群教學團隊姚鳳民財政稅務學院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教學團隊鄧世豹法學院 
備註:資料不全,故列舉部分

人才培養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各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2門,2個廣東省協同育人平台。
國家級特色專業:市場營銷、法學、金融學、會計學、財政學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市場營銷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企業綜合運作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廣州市地方稅務局經濟學實踐教育基地
國家級精品課程:《企業模擬綜合運作》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物流》
廣東省級名牌專業:市場營銷、法學、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
廣東省級綜合改革項目:立法學綜合改革、應用心理學綜合改革、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綜合改革、金融學綜合改革專業
廣東省協同育人平台:國際化應用型會計人才協同育人平台、稅收學專業協同育人基地
實驗教學中心 
級別名稱負責人
國家級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任曉陽
省級法學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杜承銘
人文綜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塗爭鳴
信息技術綜合應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張軍
土地與房地產信息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庄大昌
全媒體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馬持節
工商管理專業綜合實驗中心張明
設計藝術與文化創意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杜肇銘
地理環境與旅遊開發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唐曉春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級別名稱學院
國家級具有企業家精神和潛質的經濟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創業教育學院
省級國際會計創新實驗區會計學院
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高級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經濟貿易學院
具有財經院校特色的計算機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信息學院
全媒體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人文與傳播學院 
學校獲得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序號項目名稱等級
1經管類專業校內模擬綜合實習探索與實踐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經管類專業校內模擬綜合實習探索與實踐第六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獲獎
3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改革與實踐第六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
4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的教學信息化系統研究與實踐第六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
5“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立體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第六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獲
6經管類實驗室建設探索與創新第六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
7法學教育深化改革的創新研究與應用--法醫學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第五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獲獎
8科學整合“三個課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第五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獲獎
9以培育學生創業能力為導向的市場營銷本科專業人才培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第五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獲獎
10走向寬口徑金融學專業發展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第五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
11模擬體驗式教學方式探索與實踐--以ERP教學為突破口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第五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
12會計學專業綜合配套改革與實踐第五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 

學科體系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3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覆蓋了40多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廣東財經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
重點學科
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
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理論經濟學
學位授予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設計學
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英語語言文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金融、稅務、保險、審計、法律、出版、工程、會計、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遊管理、藝術、資產評估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止至2019年12月,廣東財經大學擁有5個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廣東省協同創新平台、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重點智庫、1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廣東省決策諮詢研究基地、2個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廣州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廣州市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研究重點基地。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東財經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廣東財經大學法治與經濟發展研究所、廣東地方公共財政研究中心、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市場與審計治理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
廣東省協同創新平台:珠三角科技金融產業協同創新發展中心
廣東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大數據與教育統計應用實驗室
廣東省重點智庫:華南商業智庫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智能商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決策諮詢研究基地:廣東財經大學開放型經濟創新研究中心、廣東財經大學商貿物流與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廣東財經大學華南商業史研究中心、廣東鄉村建設研究中心
廣州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州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發展研究基地、廣州都市文學與都市文化研究基地 
廣州市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研究重點基地:廣東財經大學廣州市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研究重點基地

科研成就

2018年,學校共有11個項目獲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和青年項目立項立項,其中一般項目8項,青年項目3項;8個項目獲得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其中面上項目2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項;共獲得資助金額222.5萬元;14個項目獲得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立項,其中規劃基金項目4項,青年基金項目10項,獲2項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立項。
截至2019年12月,近5年,教師承擔國家級項目96項,省部級項目353項,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3項;在《中國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權威和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363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291篇;出版各類著作213部;獲省部級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31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12項。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設有粵商與廣東經濟、經濟理論與探索、金融與資本市場、財稅與公共管理、公司財務與會計、企業與商務經濟、城鎮化與農村經濟、法和經濟學等欄目,設有經濟隨筆、學術爭鳴、粵商研究等特色欄目。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全國高校社科特色欄目期刊和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被中國《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國《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收錄。
2002年,學報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2006年,學報被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併入選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規範》規範獲獎期刊。
• 館藏資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廣東財經大學圖書館有紙質圖書266萬餘冊,電子圖書240多萬冊,中外文紙質現刊1488種(含外文報刊86種),中外文紙質報刊累積3199種(含合訂本)。

學術交流

校地合作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與廣州市社科聯共建“廣州市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協同創新中心”,與廣東省國稅局、地稅局共建校政協同創新平台“廣東納稅服務研究中心”,與廣州合錦嘉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共建南沙自貿區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基地,與廣州市地稅局共建稅務幹部進修學院,與廣東省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共建廣東旅遊產業集聚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與清遠市人大常委會共建清遠市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諮詢服務基地,與東莞虎門鎮共建廣東財經大學東莞電子商務研究院,與廣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共建廣東福利彩票社會責任研究與實踐基地,與廣東省稅務學會、博智稅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網際網路+財稅研究中心,與廣州市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共建廣州科技金融協同創新研究院,與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共建廣東財經大學瑞華審計研究院。
國際合作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創建了“廣東財經大學國際化師資海外研修基地”佩斯大學站和西澳大學站,立項建設9個國際暨港澳台科研合作創新平台類項目;建成了廣東財經大學國際化教育項目英語教學與研究中心,創設了廣東財經大學國際化教育交流中心,與中國(境)外70多家高等院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進實施41個國際化教育項目;創辦了3個中外合作本科實驗班;創建“廣東財經大學海外實踐教學平台”德國基地、紐西蘭基地、義大利基地和阿根廷基地,與德國歌德學院合作成立“廣東財經大學歌德語言中心”。

校園環境


校內環境

第一教學樓
第一教學樓
佛山三水校區圖書館
佛山三水校區圖書館
佛山三水校區西校門
佛山三水校區西校門
沁湖
沁湖
圖書館
圖書館
第一教學樓
第一教學樓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名校徽
校名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學校徽志整體圖案呈盾形,主色調為廣財綠(色標:C92M42Y52K3);圖案主要由漢字廣東財經大學、抽象的仙鶴圖案、三條波浪紋和阿拉伯數字1983構成。
學校徽章為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
校旗
學校校旗為長方形(2.40m×1.60m),底色為淺灰藍色(色標:C26M4Y7K0),旗面正中是校徽,校徽下面是中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校訓
校訓
校訓
厚德、勵學、篤行、拓新
“厚德”典自《周易》,“篤行”語出《禮記》,“勵學”意襲勸勤,“拓新”繼往開來。既吸收儒家精髓,又把握時代脈搏。
校歌
《廣東財經大學校歌》
集體作詞、雷蕾作曲
木棉灼灼,珠水泱泱,
莘莘學子昂揚向上。
厚德、勵學、篤行、拓新,
這裡集結著青春的力量。
鑄就那求知敬業的品格,
迎接那充滿希望的遠航。
奮進,奮進,為中華之輝煌! 
校歌
校歌
校慶日
學校校慶日為每年的10月28日。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鄭賢操
黨委副書記、校長於海峰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察專員陳樹武
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劉祖華
黨委副書記羅賢甲
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力、陳國棟、鄒新月 
副校長丁友剛(試用期一年)

歷任領導

校名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廣東財經學院劉次均臨時黨委副書記1984.07.26-1985.06.12
廣東商學院劉次均臨時黨委副書記1984.06.13-1986.11.13
臨時黨委書記1986.11.14-1987.11.05
黨委書記1987.11.06-1992.08.04
李鴻昌院長1987.02.20.-1992.08.20
陳運良黨委書記1992.08.04-1997.02.18
羅國民院長1992.08.20-2001.10.08
陳運森黨委書記2000.07.05–2003.08.04
楊維黨委書記2003.08.04-2009.09.11
林維明黨委書記1997.02.18-2000.07.05
吳家清院長2001.10.08-2009.01.22 
廣東財經大學黃曉波黨委書記2016.01-2020.03 
於海峰校長2016.09-
鄭賢操黨委書記2020.03-

知名校友


姓名備註
陳倩華廣州市創標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
丘雷審計署駐廣州特派員辦事處處長、高級審計師
崔松寧中拓正泰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
譚永權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會計部總經理
盧偉雄廣東省國家稅務局稽查局處長
鄭霓華廣州市警察協會副秘書長,市公安局裝備財務處副處長、黨委委員
趙民忠俊富集團董事長
陳偉東萬基集團董事長、民建中央常委、中國教育基金會副會長
周煒建美塗士集團董事長、全國青聯常委
蔡松茂廣東省輕工業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部副總經理
周樂偉珠海航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法人代表
王培興南方都市報總經理
朱鳳濤美的集團微波電器事業部總裁
蔡炎波中倫律師事務所廣州分所律師

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文科實力排名前兩百強中,廣東財經大學排名第148位。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