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榮光

裕伯後裔

秦榮光(1841~1904),初名載瞻,字炳如,號月汀,陳行鄉人,裕伯後裔。17歲補縣學生員,54歲補歲貢,就職訓導。以長子錫田官內閣中書、次子錫圭任翰林院庶吉士得五品封典。熱心從事教育40餘年,常教導後生務實踐,斥空言。

人物生平


秦榮光(1841~1904),初名載瞻,字炳如,號月汀,陳行鄉人,裕伯後裔。17歲補縣學生員,54歲補歲貢,就職訓導。以長子錫田官內閣中書、次子錫圭任翰林院庶吉士得五品封典。熱心從事教育40餘年,常教導後生務實踐,斥空言。痛科舉文字庸濫、俗學無用,又感農家子弟失學寡識,戊戌變法后,陳請縣署在陳行、三林設義塾,並移秦公(裕伯)祠經費就祠設塾,又創設6所私塾。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與三林湯學釗、楊思周希濂等地方士紳籌捐創設三林書院。書院課規仿上海敬業書院。1902年又改書院為學堂。時清廷尚未頒布學堂章程,榮光自擬學科科目,增設新學科目,以趕上時代潮流。中文分經學、史學、地理、算術四科,外文分英文、法文兩科。次年按章程改定科目,並添購儀器,教授理化,增闢操場,練習兵操,附設體育部。終使三林學堂成為浦東粗具規模,學科齊全,得時代風氣之先的重要學府。對三林、陳行、楊思3鄉繼起辦學者都力加贊助,三鄉學堂一時發展到20餘所。浦東子弟就學方便,成材者甚眾。任南匯現濤書院山長,捐薪資悉充學生課業獎賞。商約大臣呂海寰以其興學有功,奏請清廷嘉獎。
1881、1882年(清光緒七、八年),縣內棉花連續歉收,民生困苦,榮光陳請縣署以縣中積穀計息貸放貧戶以救燃眉,未獲批複,再呈省署始得批准,后逢歉年逐引以為例。與南匯康逢吉等創設“保節會”,贍養貧家寡婦。又倡議在浦東設“保赤局”及“牛痘分局”,方便浦東童幼就近就醫。對鹽巡船隻進入浦東地區勒索擄掠,甚而殺傷人命,“厘卡司”巡營留難商販,榮光屢請裁撤。鹽梟騷擾百姓,榮光聯合陳行、三林、楊思3鄉組建商團、民團自衛。

個人作品


作品名稱
《補(晉書)藝文志》
《補(晉書)學校志》
《補(晉書)水利志》
同治《(上海縣誌)札記》六卷
光緒《南匯縣誌)札記》一卷
《上海縣竹枝詞》四卷
《梓鄉雜錄》
《梓鄉聞見錄》

後世紀念


1904年(光緒三十年)8月21日病逝,歿後門人私謚“溫毅”,鑄銅像,立於陳行鎮西園。1933年(民國22年)三林小學校建溫毅圖書館以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