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咸
企業家
黃仲咸(1920年1月--2008年7月30日),福建省南安市碼頭鎮人。著名的愛國華僑、企業家、銀行家、慈善家。福建省黃仲咸教育基金會的創立人,“金雞母”捐助模式的首創者。幾十年來,黃仲咸捐資教育、文化、衛生福利等社會公益事業累計資金額達5億多元人民幣。中央電視台、福建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曾對黃仲鹹的崇高義舉作了專題報道。由於黃仲咸特殊的貢獻,國家教育部授予他“尊師重教,振興中華”獎,福建省人民政府多次授予他“樂育英才”金質獎章、牌匾和榮譽證書,並於1995年立碑表彰。2007年,黃仲咸以6458萬元的現金捐贈加價值約3億人民幣的房產捐贈榮登“2007中國慈善家排行榜”,成為事實上的中國慈善家第一人。
黃仲咸是福建省一位愛國愛鄉的歸國華僑。他將一生積攢的巨資奉獻給祖國的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福利事業,被家鄉南安人民譽為“南安陳嘉庚”。
黃爺爺
1948年,黃仲咸接手經營大哥手下的一個農場。之後,看到船運業是印尼的朝陽產業,黃仲咸組建起自己的船隊。接著,在1960年,黃仲咸組建了自己的銀行——大眾福利銀行,並逐漸將產業擴大到紡織業、房地產業。就這樣,從無名小島到雅加達,黃仲咸靠著一點一滴的積累和打拚在印尼造就了一個華人的商界傳奇。他涉足的行業涵蓋了:日雜小店、收購土特產、農業、航運業、紡織業、造紙業、銀行業、房地產。他做一項,成功一項,尤其是銀行業,是他大有斬獲、使資財呈幾何級數增加的一項。
黃仲咸爺爺
2002年春節,他出資慰問泉州市154戶貧難僑,給他們送節日禮金,讓他們過好春節;2002年5月底,他捐贈人民幣20萬元,資助福建省老區貧困家庭的革命“五老”和革命烈士後代中品學兼優的在校中學生400人。10多年來,每年為南安碼頭仙都村60歲以上老人發放敬老金,逢年過節還分贈紅包,以安頓其晚年。
1978年以後,黃仲咸回國的條件開始好轉,他在家鄉的捐贈也開始增加。改革開放后,黃仲咸慨然捐獻巨資建造各種樓宇及村道50多個項目,總面積達12萬平方米,受益單位包括2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醫院。1990年,中印恢復外交關係,而這一年也是黃仲咸慈善事業的分水嶺。在這一年,黃仲咸創建了“南安市黃仲咸教育基金會”,開始把慈善從自己的業餘活動變成了職業;在此之前黃仲鹹的慈善以硬體捐贈為主,但在90年代以後,黃仲咸認為硬體上基本解決問題了,公益活動方向轉移到幫助貧困生,開始持久的進行獎教助學活動。
黃仲咸被授予“廈門市榮譽市民”
1993年,黃仲咸捐資2000萬元在南安市區興建“南安必利達大廈”,翌年,又在廈門捐建“廈門必利達大廈”,把兩座大廈的收益當作基金會持續運作的基金來源。
2000年左右,黃仲咸處理完自己在印尼的所有財產赴廈門市定居。兩年後,黃仲咸考慮到他的財力幾乎是基金會的全部經濟來源,而如果他去世以後遺產被親屬繼承,那基金會必有垮台之虞,於是黃仲咸在公證處立下遺囑:
“本人獨資興建的廈門‘必利達大廈’建成后,不得銷售、抵押、典讓或轉換,其產權和收益全部作為‘黃仲咸科學教育基金’(籌建中,2004年9月正式註冊后更名為“福建省黃仲咸教育基金會”,記者注)的永久性業產。本人的所有合法繼承人在我逝世以後不得對廈門‘必利達’大廈業產主張任何權益;亦不得要求繼承或分割此業產。”
此後為保證萬無一失,他又動員家中妻小簽下聲明,其中妻子戴子媛的聲明書寫道:
愛國華僑-黃仲咸
“我(戴子媛)是黃仲鹹的惟一合法妻子,我丈夫決定將其獨資建造的廈門‘必利達大廈’的全部產權和收益權,作為‘黃仲咸科學教育基金’的永久性業產並交由黃仲咸科學教育福利基金管理人管業、經營,本人表示完全贊成,決無異議。本人衷心地希望和要求,將來所有黃仲鹹的合法繼承人和基金管理人應嚴格遵照黃仲咸先生遺囑行事,使黃仲咸先生的夙願得以充分實現。”
2003年,黃仲咸大病一場,病癒后黃仲咸加快了將自己財產過戶給基金會的速度。
2004年黃仲咸基金會在福建省民政廳正式註冊以後,黃仲咸又分別於2005年和2006年8月18日將“南安必利達大廈”和“廈門必利達大廈”兩處房產正式過戶給基金會。
2005年2月3日,黃仲咸將自己在南安市的60畝土地和800多萬元存款捐贈給基金會。
2006年4月20日,黃仲咸同基金會的其他四位理事(許集美、黃滌岩、黃湘江、林再發)前往香港中國銀行簽署過戶文書,將其名下的11000兩黃金按時價售出,所得6458萬元港幣全部存入黃仲咸基金會的外匯賬戶,並規定“此次款項的動用必須5位理事中的3人聯署並加蓋本會印鑒方為有效”,黃仲咸放棄個人簽署有效的權力。
至此,黃仲咸捐贈給黃仲咸基金會的全部資產都完成了過戶的法律手續。黃仲咸結束了自己作為富翁的身份,轉而在慈善這塊里程碑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黃仲咸有6個孩子,大兒子在香港做小生意,二兒子在印尼當貨車司機,三兒子在基金會擔任副理事長,四女兒和五兒子同住廈門,六兒子在吉隆坡做公益事業。
黃仲咸晚年
六個子女沒有一個像黃仲咸那樣創下大事業,父親的遺產他們也不能繼承。對於子女的將來,黃仲咸說:“你自己奮鬥,我不管你。”他的理由是:“40年來我從東印尼跑到雅加達,發現做大事業賺大錢的,都不能過代。”
“你看,垮掉了吧,有什麼意思?我做的才有意思!”
黃仲鹹的兒子黃湘江告訴記者,但凡有印尼大財團垮掉的消息傳到父親耳朵里,他父親就會高興的如此感慨一番,黃老的言下之意就是,公益事業才是千秋萬代的恆久偉業。
黃仲咸雖然有家財萬貫,但是他的妻子和子女沒有能享受到,他本人也沒有享受。黃仲咸花錢的大手筆,全部用在了公益事業上。
記者問黃湘江,你爸爸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嚴不嚴肅?黃湘江嚴肅地盯著記者的眼睛說,不是嚴肅,是非常嚴肅。
2005年,由於黃仲咸身體不便,黃湘江代父去北京錄製一期談話節目,臨行前他請示父親有什麼要交代的,黃老交代:你還年輕,不要出風頭,少說話。
黃湘江說,在“長幼有序”的父親眼裡,自己永遠是孩子,因為是孩子,父親的事務不能過問,所以,當初父親把全部財產捐給基金會,雖然做子女的有意見,但這是“他的事業他的錢,我們有什麼資格發表意見呢?”
因為血濃於水的親情,所以父親雖然嚴厲,但也默默地在關懷子女,“父親擔心子女會變壞、怕子女不能適應社會要求而產生的嚴厲的愛,恐怕不到40多歲不能夠理解。”黃湘江搖著頭說。
黃湘江坦承自己開始不能夠理解父親那種“愛國愛鄉”的濃郁情懷,“畢竟沒有在祖國生活過”,之後他慢慢開始理解父親,覺得父親做的是對的。所以那次去北京錄製的談話節目上,黃湘江在不多的語言里潸然淚下,動情地表示,“你盡量講你要怎麼樣做(基金會),我會替你做。還有你放心,做不完,我繼續替你做。我過來(基金會)沒有別的目標,我只有孝順他。
南安詩山中學前校長林再發回憶,1993年他還在南安的詩山中學任校長,黃仲咸每周要給他打兩次電話商量基金會的發展,通話時間都在早上七點以前。那個時候林再發的住所沒有電話,接電話需要傳達室的人通知,這麼一來接到電話的時間往往已經超過了七點,如此幾次以後黃仲咸大發雷霆:“你這樣不行啦!你知道我為什麼要七點之前給你打電話嗎?因為這是電話費的優惠時間。你七點以後才接,電話錢又貴了,我想省都省不了。”
黃爺爺在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的採訪
在一次採訪中,林再發告訴記者,黃老無論對於什麼開支,都會說,哎,這筆錢要是省下來,就又可以救助多少個孩子上學了。所以,黃老大概是心中牽掛太大,縱一分一毫亦感覺浪費不起。
黃仲鹹的家占廈門市必利達大廈第32層的半個樓層(另外半層是基金會辦公室兼員工宿舍),黃家餐廳就是基金會的公共餐廳,這個餐廳每個月的伙食費是4000元,基金會一共有工作人員14人,加上共同用餐的黃仲咸和他的子女共計17人,平攤下來每人每餐的伙食標準不到3元。
有一次,記者在採訪之後盛情難卻留下來用餐,濟濟一堂的餐廳一共端上來4個大碗——兩大碗面、一大碗炒飯以及一大碗排骨湯,十幾個人低頭吃得十分暢快,沒幾分鐘記者左邊的黃四小姐(時年已經60歲)已經吃完,由於黃仲咸家裡為了省電費不裝空調,她吃得一頭大汗,但是仍舊笑嘻嘻的,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林再發告訴記者,黃老在家的時候,也這麼吃。記者來到黃老的卧室參觀,大小不過10平米,一床一桌一櫃,牆上安著壁扇,余無其他。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作品 | 獲獎結果 |
2007年 | 2007中國慈善家排行榜 | 6458萬元的現金加價值約3億人民幣的房產捐贈 | 登榜 |
- | “尊師重教,振興中華”獎 | - | 獲獎 |
- | 福建省榮譽市民 | - | 獲獎 |
- | 福建省捐獻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 | - | 獲獎 |
- | “南安陳嘉庚” | - | 獲獎 |
- | “樂育英才”金質獎章 | -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