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寶

生物化學家

王德寶(1918年5月7日—2002年11月1日),出生於江蘇泰興,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人物經歷


王德寶在美國留學期間
王德寶在美國留學期間
1918年5月7日,王德寶出生於蘇北平原泰興縣黃橋鎮。
1923年,王德寶4歲剛過就開始跟隨吳鐵珊先生讀私塾。
1929年,王德寶放棄在私塾就讀,插班進入黃橋鎮小學,並從5年級下學期開始學習。
1930年,王德寶小學畢業考入南通私立崇敬中學。
1936年,王德寶中學畢業,報考中央大學和浙江大學,均獲錄取,王德寶選擇了距家較近的南京中央大學
1937年,日本侵略軍轟炸上海,危及南京,中央大學內遷到重慶,王德寶隨校內遷。
1940年,王德寶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留校任助教。由於處於抗日戰爭的艱難時期,生活、工作條件都非常困難,除安排學生實驗課及主動旁聽一些課程、增加知識之外,無法開展研究工作。
1982年王德寶訪問美國時和諾貝爾獎獲得者霍萊合影
1982年王德寶訪問美國時和諾貝爾獎獲得者霍萊合影
1943年,王德寶到成都中央大學醫學院生化科,在鄭集教授指導下進行植物蛋白質營養價值的比較研究,在《中國化學學會》雜誌上發表了數篇論文。
1945年,王德寶晉陞為講師。同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央大學在四川的各院系回遷南京,王德寶於1946年夏回到南京。之後教育部招考公費留美學生,他通過考試並被錄取。
1947年初,王德寶進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學習製糖專業。由於成績優異,被選為美國化學會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分會榮譽化學會員。
1948年,王德寶轉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生化系,在格蒂·特蕾莎·科里(Gerty Theresa Cori,194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教授的實驗室學習生化。在資深教授J.O.Lampen指導下,他完成了去美國后的第一篇論文《胞苷的酶促脫氨》,獲得華盛頓大學碩士學位。
1949年,美國政府停止發給留美學生經費,王德寶在美費用遇到困難。這時恰巧Lampen接受克里夫蘭城西部保留地大學聘請任教,王德寶隨Lampen去保留地大學任助教,繼續從事核酸代謝的研究工作。他從戊糖乳桿菌中找到了能分解腺苷、胞苷和黃苷的核苷酶,並從土壤中分離出一種能利用尿嘧啶作為碳源氧化尿嘧啶成巴比妥酸的細菌。
1951年,獲得美國西部保留地大學博士學位。同年9月,王德寶決定回國工作,不料輪船行至檀香山后遭到美國政府阻撓,滯留檀香山。為了維持生活和研究工作,他又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職。
王德寶 工作
王德寶 工作
1954年底,王德寶回到中國,分配到上海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工作,並創建了核酸研究組。
1958年,生理生化研究所劃分為生理所和生物化學所兩個研究所,王德寶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核酸研究室。
1970年,王德寶參加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的研究工作,負責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的工作。這項工作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和北京的4個研究所、北京大學和上海一個試劑廠協作於1981年完成的。由於“文革”的干擾,這項工作在1978年之前進展緩慢,只製備了一個8核苷7磷酸。
1978年,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的研究工作重新做了調整,採納王德寶的建議成立了3個會戰組以解決關鍵性問題,他先後被任命為合成會戰組組長和以後協調不同會戰組之間進度的會戰指揮組組長。
1980年,王德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同年12月19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2年起,王德寶從事酵母丙氨酸tRNA結構與功能的關係和tRNA中修飾核苷酸的生物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2002年11月1日,王德寶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4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51年開始,王德寶在美國學習和工作期間,和N.O.Kaplan發現了胞苷和脫氧胞苷的脫氨酶、腺苷、胞苷和黃苷的核苷水解酶、尿嘧啶氧化酶及脫磷輔酶A磷酸激酶,解決了輔酶A中第三個磷酸的位置,首創了從輔酶I直接合成輔酶II的製備方法,為世界各大藥廠採用,上述成果被寫進生化工具書《酶學方法》第二卷和第三卷(1955年和1957年)中。
1961年,王德寶建立中國第一個核酸研究室,開展對核酸代謝、核酸分離純化、核酸性質和核酸結構的研究,是中國生產核苷酸類助鮮劑的創始人,參加並領導世界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tRNA)的研究工作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tRNA,在這項研究中從方案設計到具體路線的制定以及許多技術難關的解決,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1978年開始,王德寶在3年多一點的時間裡,合成了6個大片段寡核苷酸(長度分別為13、9、13、10、12和19核苷酸),兩個半分子(分別為35和41核苷酸)和76核苷酸的整分子,並證明他們的合成產品具有和天然產物相同的組成(含有全部四種普通核苷酸和七種修飾核苷酸)和結構,並具備全部生物活力,即既能接受丙氨酸,又能將所攜帶的丙氨酸在無細胞蛋白質合成體系中參入到蛋白質中去。這項工作獲得中國科學院1984年重大科技成果獎一等獎和1987年度第三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2年—1984年,曾就這項工作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和西德等國的大學、研究所和有關學術會議上做報告。美國的《科學的美國人》、《化學和工程新聞》,英國的《自然》、西德的《自然科學》、日本的《讀賣新聞》、法國的《醫師日報》等都有長篇專文介紹上述成果。
• 論文著作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1959.11《核糖核酸的化學》王德寶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核酸結構與功能 1-3》王德寶編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院
1987《核酸》王德寶,祁國榮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7.06《核酸-結構、功能與合成 上 下》王德寶,祁國榮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5.12《轉移核糖核酸 結構、功能與合成》王德寶,劉望夷編著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05《生理學》王德寶,葛賦貴主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08《生理實驗學》王德寶主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期刊論文
王德寶. 核糖核酸的化學[J].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59.
王德寶. 近一年來核酸研究的重大進展[J]. 生命的化學, 1980.
王德寶, 裘慕綏, 梁鎮和,等. 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3′-半分子(36—76)的合成[J]. 中國科學, 1983, 13(5):399-409.
Wang D B, Wu R L, Zheng K Q, et al. Synthesis of the 5'-half molecule of yeast alanine tRNA.[J]. Sci Sin B, 1983, 26(5):495-503.
王德寶, 吳仁龍, 鄭可沁,等. 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5'-半分子(1-35)的合成[J]. 中國科學化學:中國科學, 1983, 13(5):410-417.
Wang D B, Qiu M S, Liang Z H, et al. Synthesis of the 3'-half molecule of yeast alanine tRNA.[J]. Science in China Ser B, 1983, 26(5):482-494.
王德寶, 鄭可沁, 裘慕綏,等. 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J]. 化學通報, 1983(5):385-389.
王德寶. tRNA研究的近況[J]. 生命科學, 1992(2):1-3.
王德寶. tmRNA[J].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英文), 1997(4):327-329.
Wang D, Zhao L, Fan Y, et al. EFFECT OF THE STARTER CULTURES ON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OF MUTTON FERMENTED SAUSAGES[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1010-1012(1010-1012):1789-1792.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84年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
1987年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1989年tRNA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1954年底,王德寶回到中國,在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組建中國第一個核酸研究組,並招收研究生。截至2004年5月,王德寶一共招收培養博士生8人、碩士生16人。
• 講授課程
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至“文革”前,王德寶先後在復旦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兼課教授核酸專題課;他還為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的研究生和新分配到生化所的大學生講解核酸;1961年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舉辦了第一次全國性的生化訓練班,他編寫了中國第一本核酸講義《核酸——結構功能與合成》。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79年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
1980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81年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 
1985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者會會員

個人生活


1993年3月3日 王德寶夫婦在上海徐家匯寓所
1993年3月3日 王德寶夫婦在上海徐家匯寓所
王德寶的祖父生有四子一女,四子為集成、寶山、松樵、養源,一女名晶清。王德寶的父親王松樵排行老三,是個讀書人,曾當過江蘇省參議員,他和四弟養源在東大街合開了一個醬園店,稱“泗記王永盛”,“泗”在這裡是三四兩房合夥的意思。父親對子女要求、教育很嚴格。王德寶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人物評價


先生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都是學界楷模,後輩榜樣。(李伯良評)
王德寶在中國最早開展了核酸生化的研究工作,是中國生產核苷酸類助鮮劑的創始人,參加並領導世界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tRNA)的研究工作,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tRNA,使中國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水平繼續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在這項研究中從方案設計到具體路線的制定以及許多技術難關的解決,王德寶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德寶先生,為祖國的科學研究事業做出傑出貢獻,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嚴謹治學、寵辱不驚、高風亮節的大師風範而折服;為先生一生追求真理、無悔奉獻科學,以及他摯熱的愛國情懷所感動。(泰興市科學技術協會評)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75年至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8年至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3年至1988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8年至1993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 
上海市五屆政協委員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 
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
促進生物學醫學研究中法協會中方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