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冰血暴的結果 展開
- 美國1996年科恩兄弟執導電影
- 美國2020年克里斯·洛克主演電影
冰血暴
美國1996年科恩兄弟執導電影
《冰血暴》是由喬爾·科恩執導,喬爾·科恩、伊桑·科恩編劇,威廉姆·H·梅西、史蒂夫·布西密、彼得·斯特曼、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哈威·普雷斯內爾主演的美國驚悚懸疑電影。
該片講述了汽車經理謝利(威廉姆·H·梅西飾)他多次找他的岳父威利借錢,可是始終沒答應。於是雇傭兩名綁匪綁走自己的老婆,以此向岳父索要贖金,卻導致各種血案的故事。
該片於1996年3月8日在美國上映。
在車行任推銷營業經理的傑瑞·朗迪加德(威廉姆·H·梅西飾)經中間人沙弗介紹,在一家酒吧里找到了卡爾(史蒂夫·布西密飾)和基亞(彼得·斯特曼飾)。傑瑞請求他們綁架他的妻子珍娜(克里斯汀·盧德魯德飾),要挾傑瑞有錢的岳父瓦德·古斯塔夫森(哈威·普雷斯內爾飾)付給贖金,他們在贖金里扣除4萬元用於兩人的酬金,三人談好條件,傑瑞留下一部新車后離開了酒吧。
傑瑞回到家中,家裡除了妻子和兒子外,岳父瓦德也在他們家裡。一家人圍著飯桌用餐時,傑瑞仍不死心地對瓦德說他想開一家停車場的計劃,並希望瓦德能借錢給他,但瓦德依然象以前一樣拒絕了他的請求。一天,瓦德意外地打電話告訴傑瑞,他可以考慮他的計劃,見事情有轉機的傑瑞想找到卡爾和基亞,取消他們原定的綁架協議。傑瑞還沒來得及找到兩人,卻順利地借到了錢,傑瑞興奮地找到瓦德告訴他情況時,瓦德卻告訴傑瑞他不是借給他錢,而是自己投資做停車場生意,他願意付給傑瑞這個計劃酬金。沮喪的傑瑞回到家中,發現家中一片狼跡,妻子已被綁架。他拿起電話告訴瓦德的同時,兩位綁匪也帶著珍娜在路上遇到了警察,基亞不耐煩跟警察多說,開槍打死了他,還相繼打死了開車經過並看見他們的兩位路人。
身懷六甲的女警官瑪戈·岡德森(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飾)接手了三人在路上被殺的案件,並依照線索開始調查。
![《冰血暴》海報](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0/md0af70802320c808d4c4775d28b556d5.jpg)
《冰血暴》海報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 瑪戈·岡德森 | 簡介 女警察 |
威廉姆·H·梅西 | 傑瑞·朗迪加德 | |
史蒂夫·布西密 | 卡爾·肖瓦爾特 | 簡介 傑瑞雇傭的兩名綁匪之一 |
彼得·斯特曼 | 基亞·格里姆斯魯德 | 簡介 傑瑞雇傭的兩名綁匪之一 |
約翰·卡洛·林奇 | 諾姆·岡德森 | 簡介 瑪戈·岡德森的丈夫 |
哈威·普雷斯內爾 | 瓦德·古斯塔夫森 | |
克里斯汀·盧德魯德 | 珍娜·朗迪加德 | 簡介 傑瑞的妻子 |
托尼·鄧曼 | 斯考蒂·朗迪加德 | 簡介 傑瑞的兒子 |
Gary Houston | Irate Customer | |
Sally Wingert | Irate Customer's Wife | |
Melissa Peterman | Hooker #1 | |
Larissa Kokernot | Hooker #2 | |
Kurt Schweickhardt | Car Salesman | |
史蒂夫·里維斯 | Shep Proudfoot | |
沃倫·凱斯 | Reilly Diefenbach | |
J.·托德·安德森 | Victim in the Field | |
布魯斯·坎貝爾 | Soap Opera Actor |
製作人 | 蒂姆·貝萬、約翰·卡梅倫、伊桑·科恩、喬爾·科恩、艾里克·費爾納 |
導演 | 伊桑·科恩、喬爾·科恩 |
副導演(助理) | Michelangelo Csaba Bolla、James Alan Hensz、Donald Murphy 、Brian O'Kelley |
編劇 | 伊桑·科恩、喬爾·科恩 |
攝影 | 羅傑·狄金斯 |
配樂 | 卡特·布爾維爾 |
剪輯 | 伊桑·科恩、喬爾·科恩 |
選角導演 | John S. Lyons |
藝術指導 | 里克·海恩里奇斯 |
美術設計 | Thomas P. Wilkins |
造型設計 | John Blake 、Daniel Curet、Bart Mixon |
服裝設計 | 瑪麗·索弗瑞斯 |
布景師 | 勞里·加芬 |
角色介紹
瑪戈·岡德森
演員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瑪戈·岡德森是一名女警察,理智沉著,身懷六甲。接收了一起三人在路上被殺的案件,最後成功追捕到兇手基亞。
傑瑞·朗迪加德
演員威廉姆·H·梅西
傑瑞·朗迪加德是一名碌碌無為的汽車推銷經理,為了騙到強勢岳父的錢開創自己的事業,一手策劃了蹩腳的綁架案,讓兩個隨時失控的綁匪去綁架自己的老婆,逼岳父交出贖金。
卡爾·肖瓦爾特
演員史蒂夫·布西密
卡爾·肖瓦爾特是一個話嘮,是傑瑞雇傭的兩名綁匪之一,綁走了傑瑞的妻子,后與前來交換贖金的瓦德對峙之時開槍打死了瓦德,自己也被瓦德打傷。最後被另外一名笨賊基亞殺死。
基亞·格里姆斯魯
演員彼得·斯特曼
基亞·格里姆斯魯是一名冷麵殺手,傑瑞雇傭的兩名綁匪之一,成功綁走傑瑞的妻子后,在逃跑的路上開槍打死了一名警察和兩名路人。因新車歸屬問題而將卡爾打死,準備用粉碎木柴的機器粉碎卡奧的屍體之時,被趕來的瑪戈打傷。
瓦德·古斯塔夫森
演員哈威·普雷斯內爾
傑瑞的有錢岳父,因為不肯借錢給傑瑞經營一家停車場,導致傑瑞策劃了一起綁架案綁走了自己的女兒珍娜。最後為了贖回女兒珍娜被綁匪卡爾開槍打死。
珍娜·朗迪加德
演員克里斯汀·盧德魯德
珍娜·朗迪加德是傑瑞的妻子,瓦德的女兒。在家中被自己丈夫請來的兩名綁匪綁走。
• 女主角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為了練習明尼蘇達口音,經常跟飾演妓女的Larissa Kokernot一起切磋。
• 片中綁匪卡爾槍擊瓦德·古斯塔夫森之後,布西密一共說了10遍"fuck"。
• 殺手中的基亞在影片中總共只有18句台詞,並且一次最多說一句完整的台詞。相反卡爾的台詞數量超過150句。
•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為了扮演孕婦,在警服上衣下面塞了一個枕頭,枕頭裡裝滿了鳥飼料,重量可不輕。
• 影片片尾出現了鏟雪機鏟雪的場景是一個意外,是劇本中所沒有的。儘管劇組在拍攝地周圍貼出了告示,要求車輛勿進,然而還是有人不管不顧告示上的內容。
• 儘管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飾演的瑪戈是影片的靈魂人物,但她一直到電影放映到三分之一(33多分鐘)的時候才第一次登場。
• 片尾那場戲種需要使用碎木機,但是兩位導演誰也沒有動手操作過碎木機,以至於實拍時還是那位殺人犯在現場教的兩位,他要求一塊劈柴作為道具,結果拍攝時差點砸中弗蘭西斯。
• 兩個殺手拍完“槍殺警察”那場戲后,開車去雙子城途中,因為違規掉頭,真被警察攔下,史蒂夫和戲里一樣不停地說話,最後女警察默默離開了。![劇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c/m3c4b2c993670862916c4340ffec1e00c.jpg)
![劇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c/m3c4b2c993670862916c4340ffec1e00c.jpg)
劇照
該片以Fargo(美國北達科他州的法戈市)作為英文片名,是因為導演太喜歡它的發音。實際上,片中的場景都不是在法戈拍攝。
主角傑瑞的姓來源於一位影評家:BobLundegaard。影片結尾,基亞殺死卡爾之後用粉碎木柴的機器粉碎卡爾的屍體這一場戲改編自1986年11月的“赫勒·克拉夫茨失蹤案”。
喬爾·科恩為了幫助演員進入角色,為瑪戈和她的丈夫編纂了一段背景故事:瑪戈與諾姆原是警隊同事。婚後,兩人必須有一個人放棄工作,而由於瑪戈是一名更優秀的警察,諾姆決定辭職並開始畫畫。
影片中的舒爾亞汽車串起了整個故事情節,傑瑞因將汽車送給綁架者而被銀行搞得焦頭爛額,卡爾和基爾因為汽車沒有牌照被警察攔住,瑪吉能夠找到傑瑞也是因為汽車,而基爾殺死卡爾的起因也是汽車。
角色卡爾是科恩兄弟為史蒂夫·布西密量身定做的;角色基亞的扮演者彼得·斯特曼曾經拒絕科恩兄弟《米勒的十字路口》一片的邀約,不過科恩兄弟最後仍邀請了他出演影片。
在威廉姆·H·梅西被選定之前,理查德·詹金斯原本是扮演傑瑞的最有利人選,但威廉姆·H·梅西對傑瑞這個角色勢在必得,還為此“威脅”過科恩兄弟,如果把這個角色給了別人,就會“射殺他們的狗”。
影片攝製組在拍攝雪景的時候,因為春天要來了雪化得非常快,不得不打起游擊作戰,在明尼蘇達、北達科他和加拿大多地拍攝。威廉姆·H·梅西在拍攝影片時很少進行即興發揮,其扮演的傑瑞的結結巴巴都是科恩兄弟在劇本里寫好的。該片導演拍電影的方法很簡單,低預算和簡單的故事板,很少在現場即興發揮,也很少重拍,整部戲拍攝過程中只重拍了一次,就是影片開場不久那個酒吧的外部,因為導演覺得不夠荒涼,其他都是一次過,而所拍攝的鏡頭裡面只有“諾姆冰上釣魚”幾個鏡頭沒有出現在成片中。
![海報](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b/m3b70cbdf0a05c9bb84e41a29f624b336.jpg)
海報
公司名稱 | 國家/地區 |
Working Title Films | 英國 |
PolyGram Filmed Entertainment |
年份 | 公司名稱 | 國家/地區 |
1996年 | Gramercy Pictures | 美國 |
Vitória Filmes | 葡萄牙 | |
Sogepaq Distribución S.A. | 西班牙 | |
Svensk Filmindustri (SF) AB | 瑞典 | |
Concorde-Castle Rock/Turner | 德國 | |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 瑞士 | |
PolyGram Filmed Entertainment Distribution | 荷蘭 | |
PolyGram Filmed Entertainment | 英國 | |
PolyGram Video | 美國 | |
PolyGram Film Distribution | 法國 | |
Finnkino Oy | 芬蘭 | |
1997年 | Chapel Distribution | 澳大利亞 |
Concorde Video | 德國 | |
Lider Films | 阿根廷 | |
Gativideo | 阿根廷 | |
1998年 | Concorde Home Entertainment | 德國 |
1999年 | Nelonen | 芬蘭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美國 | |
Channel Four | 英國 | |
2000年 |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 荷蘭 |
2008年 | FS Film Oy | 芬蘭 |
2009年 |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 英國 |
2011年 | De Volkskrant | 荷蘭 |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 德國 | |
2012年 | Film1 | 荷蘭 |
2014年 |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 美國 |
PolyGram Video | 荷蘭 | |
Home Video Hellas | 希臘 | |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 美國 | |
Top Tape | 巴西 | |
REP Distribution | 澳大利亞 | |
Rizzoli Corriere della Sera (RCS) Home Video S.r.l. | 義大利 | |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 | 澳大利亞 | |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 巴西 | |
Elliniki Kinimatografiki Enosi | 希臘 |
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美國 | 1996年3月8日 | 南非 | 1996年11月22日 |
加拿大,美國 | 1996年4月5日 | 芬蘭 | 1996年12月13日 |
義大利 | 1996年5月20日 | 韓國(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 | 1996年 |
英國,愛爾蘭 | 1996年5月31日 | 法國(Cannes Film Festival) | 1996年 |
澳大利亞 | 1996年6月6日 | 葡萄牙(Fantasporto Film Festival) | 1997年2月15日 |
西班牙 | 1996年6月20日 | 匈牙利 | 1997年2月27日 |
瑞士 | 1996年6月21日 | 阿根廷 | 1997年3月13日 |
冰島 | 1996年7月17日 | 墨西哥 | 1997年3月14日 |
挪威 | 1996年7月19日 | 希臘,韓國 | 1997年3月22日 |
丹麥 | 1996年8月9日 | 智利 | 1997年4月3日 |
法國 | 1996年9月4日 | 烏拉圭 | 1997年5月16日 |
葡萄牙 | 1996年9月6日 | 捷克,斯洛伐克 | 1997年7月17日 |
中國台灣 | 1996年9月7日 | 科威特 | 1997年10月1日 |
中國香港 | 1996年9月12日 | 捷克(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1997年 |
日本 | 1996年11月9日 | 法國(re-release) | 2001年7月4日 |
德國 | 1996年11月14日 | 義大利(Naples Film Festival) | 2007年6月19日 |
瑞典,瑞士,奧地利,波蘭 | 1996年11月15日 | 美國( Moonlit Matines Film Festival) | 2007年7月7日 |
塞爾維亞共和國(Belgrade Film Festival) | 2008年2月24日 |
1996年 | 第49屆 | 戛納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 喬爾·科恩 | 獲獎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喬爾·科恩 | 提名 | |||
1997年 | 第69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女主角 |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 獲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伊桑·科恩,喬爾·科恩 | ||||
最佳影片 | 伊桑·科恩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威廉姆·H·梅西 | ||||
最佳導演 | 喬爾·科恩 | ||||
最佳攝影 | 羅傑·狄金斯 | ||||
最佳電影剪輯 | 伊桑·科恩,喬爾·科恩 | ||||
第54屆 | 美國金球獎 |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 | |||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 ||||
電影類最佳導演 | 喬爾·科恩 | ||||
電影類最佳編劇 | 伊桑·科恩,喬爾·科恩 | ||||
第50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大衛·林恩導演獎 | 喬爾·科恩 | 獲獎 | |
電影獎最佳影片 | 伊桑·科恩,喬爾·科恩 | 提名 | |||
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 ||||
電影獎最佳原創劇本 | 伊桑·科恩,喬爾·科恩 | ||||
電影獎最佳攝影 | 羅傑·狄金斯 | ||||
電影獎最佳剪輯 | 伊桑·科恩,喬爾·科恩 | ||||
第22屆 | 法國凱撒獎 | 最佳外國電影 | 伊桑·科恩,喬爾·科恩 | ||
第6屆 | MTV電影獎 | 最佳銀幕搭檔 | 史蒂夫·布西密,彼得·斯特曼 | ||
第23屆 | 土星獎 | 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 | 獲獎 | ||
最佳女主角 |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喬爾·科恩 | ||||
![冰血暴劇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0/m20ca6e1dee4e6f7a41e4f1673e3dae52.jpg)
冰血暴劇照
影片的美麗之處在於細節精妙的對白和吸引觀眾一再觀看的表演。(《英國廣播公司》評)。
影片就像被施了魔咒一樣,具有一種真正奇怪的魅力。(《華盛頓郵報》評)
一部令人心生恐懼卻又具有黑色幽默的警匪片精品之作,無疑會成為經典。(《舊金山紀事報》評)
兩位最獨立、善於激發觀眾興趣的導演關於罪惡的漂亮之作(《今日美國》評)。
這場紛飛大雪引發的黑色輪盤遊戲中,柯恩兄弟的聰明才智發揮到了極致。(《紐約時報》評)
柯恩兄弟的導演雙人組奉上的另一部迷你經典之作、一部關於債務、贖身和謀殺的黑色幽默劇情片。(《票房》雜誌評)
影片從劇本到導演都充滿激情、煞費苦心的細微差異和不同尋常的黑色幽默,正是這些元素構成了柯恩影片的唯一支柱。(《帝國》雜誌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