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兒灘遺址
兔兒灘遺址
兔兒灘遺址,位於青海省同德縣巴溝鄉團結村南側,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80米,是團結村農民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時偶然發現的。1983年省文物考古隊試掘后,確證為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1986年7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兔兒灘遺址
從兩座墓葬的規模大小、隨葬品的多少、葬式的異同等方面研究,兔兒灘遺址具有母系氏族制的特點,氏族成員之間基本沒有主從、貴踐貧富之分,男女之間基本是平等的,其社會性質應處在血緣關係為紐帶、母係為中心的原始氏族公社階段。從隨葬品中未發現石斧、石刀、骨鏃、陶紡輪等生產工具和綠松石、串珠等裝飾品等方面分析,兔兒灘遺址尚處於半山類型早期,生產水平低下。這次試掘共出土文物25件,其中陶壺8個、陶碗3個、陶罐14個。這些文物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泥質紅陶器,共4件,陶質細膩,呈磚紅色,泥條盤築手制彩繪;一類為加砂粗紅陶系,共21件,陶質堅硬火候高,胎壁薄,其中5件帶有黑彩。
雖然它們的胎質不同,制形各異,但造型均勻對稱,飾紋和諧統一,證明屬半山型早期,不僅有相對獨立的生產部門分工,而且具有感覺來反映自然的高超手工技藝,為研究黃河上游最西端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