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部腫瘤
口腔頜面部腫瘤
口腔頜面部腫瘤是發生在口腔、唾液腺、頜骨、面頸部等頜面部的良性或惡性腫瘤。男性比女性多見,良性腫瘤比惡性腫瘤常見,從腫瘤來源上,多為上皮源性腫瘤。發病機制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物理、化學、生物因素,營養不良,精神心理因素,遺傳因素等。良性腫瘤臨床表現生長緩慢,邊界清楚,可帶瘤生存多年;惡性腫瘤生長迅速,邊界不清,易侵犯其他組織,可出現疼痛、潰瘍,可有淋巴結轉移。本病治療良性腫瘤以手術為主,惡性腫瘤為綜合治療。良性腫瘤長期帶瘤生存率較高,手術后多可治癒;惡性腫瘤可能引起患者出血、感染,疼痛發展到後期可引起惡病質。
● 口腔頜面外科或口腔科、腫瘤科
● 內在因素和外來因素都可導致口腔頜面部腫瘤。
● 內在因素:如精神神經因素;內分泌功能紊亂使患病率增加;機體免疫力下降;與遺傳也有一定關係。
● 外來因素:如長期接觸熱、紫外線、X線等;吸煙,飲酒;各種生物學因素如EB病毒感染;各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營養不良。
● 病人可發現口腔頜面部長有異物,疼痛或有或無,需要到醫院進行特殊檢查才能確診。
● 良性腫瘤
● ● 一般無自覺癥狀,瘤體生長緩慢,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可活動,質地中等,當腫瘤較大壓迫周圍組織時可能會造成相應的功能障礙。
● 惡性腫瘤
● ● 可有疼痛、出血、麻木、黏膜皮膚破潰等癥狀,生長速度快,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無動度。
● 確診口腔頜面部腫瘤還需行影像學檢查、組織學檢查等。
● X線:了解腫瘤的性質及侵犯範圍。
● 磁共振:對軟組織及血管病變顯示好,可顯示肌,血管及腫瘤的侵犯範圍。
● 超聲:對原發於腺體及軟組織的腫瘤診斷有幫助。
● 放射性核素掃描:主要應用鍀99m和碘125,對腫瘤有無遠處轉移顯示良好。
● 準確率高,但對組織學類型較難確定。
● 從病變部位取一小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結論較可靠。
● 尤其是惡性腫瘤血液及尿液中有一些特異性的抗原、激素、蛋白等出現。可協助腫瘤診斷。
● 醫生診斷口腔頜面部腫瘤,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及輔助檢查。最終確診需做病理活檢。
● 口腔頜面部良性腫瘤一般無自覺癥狀,瘤體生長緩慢,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可移動,質地中等。惡性腫瘤可出現皮膚或黏膜的完整性破壞、疼痛、硬結擴大、腫物外突、表面潰瘍、或邊緣隆起呈菜花狀,有惡臭。壓迫鄰近組織和器官可出現相應的功能障礙。
● 不同的腫瘤病理檢查結果不同,可明確診斷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
● 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腫瘤多見,如成釉細胞瘤、多形性腺瘤。其次是間葉組織腫瘤如管型瘤、纖維瘤。
● 可分為球型、橢圓型、分葉型。
● 以上皮組織來源最多,尤其是鱗狀上皮細胞癌。其次是腺源性上皮癌和未分化癌。
● 可分為浸潤型、外生型、潰瘍型。
● 口腔頜面腫瘤主要與頜面部囊腫相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分,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會根據臨床經驗、影像學檢查、病理學檢查等結果,排除癥狀相似的疾病,做出診斷。
● 良性腫瘤主要是以手術為主的治療。惡性腫瘤根據不同組織來源、不同生長部位、不同生長速度、不同分化程度選擇不同的綜合治療方案。
● 對於放射線敏感的淋巴來源腫瘤以放療為主;而對放療不敏感的腫瘤則以手術治療為主。
● 細胞分化程度低的常以化療和放療為主,對細胞分化較好的則以手術治療為主。
● 生長速度快,生長範圍大的腫瘤則先放療後手術治療。
● 對於口腔黏膜惡性黑色素瘤冷凍治療為首選。
● 口腔頜面部腫瘤範圍較大時容易造成頜面部缺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影響口腔的功能,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
● 惡性腫瘤侵犯神經時還會有麻木感,遠處轉移后可能會影響患者生命。
● 口腔頜面部良性腫瘤不會轉移;惡性腫瘤可發生淋巴轉移及遠處轉移。常因發展迅速、轉移和侵及重要器官及繼發惡病質而死亡。
● 口腔頜面部腫瘤治療后的效果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方法有關。
● 良性腫瘤手術後效果較好;惡性腫瘤中惡性度較低的腫瘤經綜合治療後有較好的效果,惡性度較高的腫瘤,以及有遠處轉移治療效果較差。
● 消除和減少致癌因素,如不吸煙,不吃過燙過刺激的食物,避免長期口腔不良刺激。
● 及時處理癌前病損:如發現白斑及紅斑及時治療。
● 加強防癌宣傳。
● 開展防癌普查或易感人群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