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棘球蚴病

羊棘球蚴病

羊棘球蚴病又稱包蟲病,棘球絛蟲的幼蟲,棘球蚴寄蟲引起的一種羊寄生蟲病,人畜共患,輕度感染和感染初期通常無明顯癥狀;嚴重感染的羊,被毛逆立,時常脫毛,肥育不良,肺部感染時有明顯的咳嗽;咳后往往卧地,不願起立。寄生在肝表面時,可能有消化不良等癥狀。

目錄

正文


棘球蚴病又稱包蟲病,棘球絛蟲的幼蟲,棘球蚴寄蟲引起的一種羊寄生蟲病,人畜共患。病原寄生蟲 細粒棘球蚴呈多種多樣的囊泡狀,大小可由黃豆粒至西瓜大,囊內充滿液體。綿羊是棘球蚴最適宜的宿主,常寄生於羊的肝、肺、脾、腎等器官表面。癥狀 輕度感染和感染初期通常無明顯癥狀;嚴重感染的羊,被毛逆立,時常脫毛,肥育不良,肺部感染時有明顯的咳嗽;咳后往往卧地,不願起立。寄生在肝表面時,可能有消化不良等癥狀。防治方法 尚無有效療法。患棘球蚴病畜的臟器一律進行深埋或燒毀,以防被犬或其他肉食獸吃入;做好飼料、飲水及圈舍的清潔衛生工作,防止犬糞污染。驅除犬的絛蟲,要求每個季度進行一次,驅蟲藥用氫溴酸檳榔鹼時,劑量按每千克體重1-4毫克,絕食12-18小時后口服;也可選用吡喹酮,劑量按每千克體重5-10毫克口服。服藥后,犬應拴留1晝夜,並將所排出的糞便及墊草等全部燒毀或深埋處理,以防病原擴散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