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男變錯身
女男變錯身
《女男變錯身》是由尼克·胡蘭執導,凱文·席格斯、薩米拉·阿姆斯特朗等主演的青春愛情片。
該片講述了伍迪和妮兒是一對冤家,突然有一天男變女、女變男兩人交換身體,並互相進行破壞大作戰的故事。影片於2006年12月26日在英國上映。
女男變錯身 劇照
某次校外教學他們又爆發激烈爭執,並且互相嗆聲,沒想到這次惹來淘氣的阿茲特克大神想要插手管管這對冤家。於是第二天他們一早醒來,竟發現自己被換成了對方的身體。
電影《女男變錯身》海報
妮兒這邊也好不到哪裡去。當她醒來后發現自己變成臭男生,並躺在伍迪那個髒亂不堪的房間,耳邊傳來伍迪他媽(莎倫·奧斯本飾)催促吃早餐的隆隆吼叫聲時,她心想怎有人能待在這種鬼地方。雖然當男生的好處之一是可以騎車上學不用再趕校巴。只是當她想到再過一星期就是耶魯大學的入學面試,如果她還不能變回自己的話,什麼學業大計、美好人生就都要泡湯了啦。
當他們發現可以把握機會利用這個“新身份”為所欲為,竭盡所能破壞對方名聲與形象以藉機報復時,真是件爽快的事。不過對方的生活其實與自己最初想像有所不同。而當伍迪和妮兒學會互相合作行事之後,發現彼此來電似乎是比靈魂出竅更猛的經驗。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薩米拉·阿姆斯特朗 | 妮兒 | |
凱文·席格斯 | 伍迪 | |
布魯克·朵賽 | 布魯安娜 | 簡介 伍迪的女朋友 |
艾蜜莉·漢普雪兒 | 香奈兒 | |
莫里·柴金 | Stan Deane | 簡介 伍迪的父親 |
Mpho Koaho | Harry 'Horse' Horson | 簡介 伍迪的好朋友 |
羅伯特·喬伊 | Ted Bedworth | 簡介 妮兒的父親 |
Sherry Miller | Katherine Bedworth | 簡介 妮兒的母親 |
莎倫·奧斯本 | Della Deane | 簡介 伍迪的母親 |
John Bregar | Richard | |
Brandon Carrera | Nicky | |
Shane Daly | Sport scout | |
Dance Yourself to Death | Prom Band | |
Libby Adams | Young Nell Bedworth | |
Evan Gilchrist | Woody Deane at 6 years old | |
Kathryn Haggis | Miss Bidermeyer | |
Balázs Koós | Glixen | |
邁克爾·拉扎洛維奇 | Christopher | |
Alex Nussbaum | Mr. Zbornak | |
Roman Podhora | Coach | |
Genelle Williams | Tiffany | |
Ashley Evelyn Bell | Classmate |
製作人 | Jeff Abberley、Julia Blackman、Veronica Castillo、大衛·費尼什、Wendy Grean、艾爾頓·約翰 |
導演 | 尼克·胡蘭 |
副導演(助理) | Matthew Baker、Matt Birman、Tim Cushen、Melanie Dicks、Felix Gray、Kevin Hourigan |
編劇 | 喬夫·迪恩 |
攝影 | Steve Danyluk |
配樂 | 克里斯蒂安·亨森 |
剪輯 | John Richards |
選角導演 | Robin D. Cook、Nicole Hilliard-Forde |
藝術指導 | Craig Lathrop |
美術設計 | Jon P. Goulding |
服裝設計 | Donna Wong |
視覺特效 | Sean Farrow |
角色介紹
妮兒
演員薩米拉·阿姆斯特朗
妮兒是個功課名列前茅但社交笨拙的書獃子女生。對她來說,人生最重要的意義與目的就是要好好用功念書,然後進入夢寐以求的常春藤聯盟中的耶魯大學,才有光明未來。與伍迪從小一起長大,住在隔壁。
伍迪
演員凱文·席格斯
伍迪是西達高中橄欖球隊里最閃亮的四分衛,他人長得帥、個性親切大方、極富運動細胞又十足超人氣,是學校里的運動明星風雲人物,眼看返校節橄欖球友誼賽即將到來,伍迪非常期待能代表學校出賽。
布魯安娜
演員布魯克·朵賽
布魯安娜是伍迪的女朋友,橄欖球隊的啦啦隊隊長,她對伍迪的性格轉變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給伍迪和妮兒轉變身體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香奈兒
演員艾蜜莉·漢普雪兒
香奈兒是伍迪好友霍森的女朋友,性格自卑,為了能夠讓別人記住自己而和霍森交往,對霍森的風流敢怒不敢言,反而非常羨慕特立獨行的妮兒。
音樂 | 演唱者 |
《Shake ya ass》 | Mystikal |
《You Ain't Seen Nothing Yet》 | BTO |
《Without Me》 | 埃米納姆 |
《Baby Got Back》 | 凱文·席格斯 |
《Hush》 | 深紫樂隊 |
《Groupie》 | Deep Varacouzo |
《Jenny From the Block》 | 薩米拉·阿姆斯特朗 |
《Red Carpet Pimpin》 | Marz |
《Candle in the wind》 | 艾爾頓·約翰 |
《Filthy/Gorgeous》 | 剪刀姐妹 |
《Only Trying to Help》 | Orson |
《Bounce》 | DJ Assault |
《Red Dress》 | The Sugababes |
《Boy/Girl Thing》 | Mpho Koaho |
《Push The Button》 | The Sugababes |
《Be Strong》 | Fefe Dobson |
《Life, Not Living》 | Dance Yourself To Death |
《Goodbye to romance》 | 奧茲·奧斯朋 |
《Love is On Our Side》 | The Frank Popp Ensemble |
《High》 | 詹姆斯·布朗特 |
《Let's Get It Started》 | 黑眼豆豆合唱團 |
《I Think We're Alone Now》 | Girls Aloud |
(以上內容來源)
編劇喬夫·迪恩擅長撰寫喜劇故事,創作這部的別具新意的劇本打動了製片漢彌·頓蕭和導演尼克·胡蘭,兩人特別感到興趣的是在“交換身體”這個重點,於是為這部電影注入不同元素,讓它更添浪漫喜感,兼顧深刻動人。
艾爾頓·約翰除了擔任電影監製,主掌《女男變錯身》原聲帶的製作方向,並與音樂總監里茲·蓋拉契共同合作。製作一張以年輕樂團、年輕歌手並帶有一點嘻哈風為主的電影原聲帶。
發行上映
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英國 | 2006年12月26日 | 波蘭 | 2007年2月14日 | 保加利亞 | 2007年12月29日(TV) |
菲律賓達沃 | 2007年3月7日 | 以色列 | 2007年3月29日 | 匈牙利 | 2007年12月4日(DVD) |
拉脫維亞 | 2007年5月4日 | 冰島 | 2007年5月11日 | 英國 | 2007年5月21日(DVD) |
俄羅斯 | 2007年8月2日 | 土耳其 | 2007年8月3日 | 希臘 | 2007年8月27日(DVD) |
泰國 | 2007年9月20日 | 義大利 | 2007年11月23日 | 德國 | 2007年9月7日(DVD) |
荷蘭 | 2007年4月5日 | 比利時 | 2007年2月14日 |
影片幾乎融合所有成功青春浪漫喜劇中最為典型的元素。俊男靚女式的演員搭配,輕鬆幽默的搞笑橋段,悅耳動聽的流行音樂等等這些必須具備的因子在《女男變錯身》皆常規性地搭載。但因為有了“陰差陽錯”式的整體格局,這些常見的元素呈現出別樣的風味和喜感。男女性別互換本身就能給影片帶來發揮的話題。(搜狐網評)
所有的笑料皆分佈得恰到好處不至於讓影片有超過5分鐘的冷場。既使是那些關於兩性之間的笑料也絲毫沒有流於粗俗。尤其是男女主角身份互換之後,無論是演員的表演還是笑料的爆發度皆成幾何級數的增長,尤其是薩米拉·阿姆斯特朗在變身前後判若兩人的甚至是略微顯得有些誇張的喜感表演,但這種誇張卻非那種依靠形體上的變形式的誇張。那種大大咧咧以及肢體和內涵在同一人身上所造成的錯位的尷尬被薩米拉·阿姆斯特朗演繹得恰到好處。(騰訊網評價)
細究劇情的話,《女男變錯身》的創意幾乎是照搬自《辣媽辣妹》,好在“男女變身”的概念拯救了該片,一場男女主角變身後驚訝自己變化的戲份,就處理得恰到好處,既照顧到了電影的分級尺度限制,又毫不吝嗇養眼元素的堆砌。(騰訊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