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觀音禪寺
河北觀音禪寺
據歷史文獻記載:唐睿宗時,武后則天擅權。武則天崇信佛教,提倡廣建寺院,弘揚佛法,遂佛教盛行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邢州(今邢台)南宮縣令為彰顯皇恩,積累功德,擇山水靈秀之地,大興土木,斥資百萬,費時數年,始建成規模宏大的一座寺院。
寶雲寺既建,香火旺盛,教化八方,歷代不息。明成化年間,該地突寶雲寺。南宮也因此成為中原佛教文化的發源地,佛教界和廣大信眾心目中的佛教聖地。
河北觀音禪寺
河北觀音禪寺
近代以來,中國戰亂頻繁。尤其日本侵華戰爭,對中國的建築物破壞巨大。觀音禪寺,這座千年寶剎,雖經多方保護,可惜亦未能倖免於難,最終毀於戰火。
重建觀音禪寺,緣起千秋,意義重大,功德無量,非南宮一市之可為,願九州同心同德有緣人虔誠發心,共襄盛舉,慷慨解囊,續佛慧命。佛緣具足,福報三生,終歸圓滿,善哉善哉。《蓮花經》雲,任何善信發心贊助建寺,可以獲得十大功德。幫助建寺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近日,在河北邢台南宮市一座廢棄的寺院附近,出土數尊觀音菩薩石像,引起當地政府和宗教部門的重視。經過專家詳細周密的考證,發現這裡原來竟是歷經滄桑的千年古剎——觀音禪寺的舊址。而今適逢中華盛世,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佛教的傳播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為了再現觀音禪寺的雄姿,南宮市決定募資在原址附近重建觀音禪寺。
河北觀音禪寺
南宮觀音禪寺位於市區西部10公里處,建於省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蘇村鎮德演宮村東,南與邢德路毗鄰,東與青銀高速咫尺相望。據相關史料明確記載,南宮觀音禪寺始建於盛唐中期,據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曾建有露天觀音廣場、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九級萬佛塔,東西三層鐘樓、鼓樓、齋堂等古建築。
繼大雄寶殿建設完工後,天王殿主體建築和彩繪、鐘鼓樓的主體建築和彩繪近日也已經完工。主體完工後,主要進行天王殿和鐘鼓樓的門窗安裝工程。
大雄寶殿外面的佛像仍需晾曬,待干透後進行貼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