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新五村的結果 展開

新五村

江蘇省東台市三倉鎮新五村

東台市三倉鎮新五村被命名為“江蘇省引進國外智力示範村(社區)”。此前該市東強集團、農戶安全貯糧技術推廣基地已先後被省人事廳確定為省級引智示範單位和引智示範基地,至此該市成為全省首家三項引智榮譽稱號全部獲得的縣級市。

目錄

正文


新五村種植大棚西瓜有著悠久歷史。但由於市場競爭的加劇,該村的普通西瓜因產量低、生長周期長、上市聚集,且果大皮厚,口感差,越來越缺乏市場競爭力。為增產增效,在市引智部門的幫助下,該村引進種植國外和台灣地區早春紅玉、小蘭、京欣等特種西瓜品種和技術,使畝平增幅達到15%以上,畝增收2000元左右,銷售供不應求。從事西瓜種植戶達530多戶、1480多人,面積達6500多畝。在新五村示範、帶動下,周圍6個村近萬戶2萬多畝土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在此基礎上,該市引智部門又幫助該村引進以色列滴水灌溉新型節能技術,解決了實施大水漫灌既浪費水資源又容易使土壤板結以及人工澆灌勞動強度大等制約大棚規模化種植的“瓶頸”,不但滿足了大棚農作物各個生長時期對水分的不同需求,節約了水資源,更提高了品質,增加了產量,畝增收達1000元。目前,新五村有近1700畝農田使用了滴水灌溉技術,受益農戶300戶。周邊村也有100多戶農戶投資上馬了滴水灌溉項目,灌溉農田800多畝。
近年來,東台市引智部門積極為企業增收和農業增效牽線搭橋,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智力和技術,先後申報執行引智項目20多項,獲國家專項資助近百萬元,邀請外國專家20多人次赴東台開展技術指導與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優化種養布局 促進農民增收
建成全面小康,發展是硬道理。該村結合實際,在加快發展上進行探索,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村黨總支、村委會一班人先後到市內外先進村參觀學習,請先進村負責人介紹經驗、做法,使大家感到了差距和壓力。並多次組織討論交流、在統一大家思想認識的基礎上,確定了新五村“黨員幹部帶頭、放大農業優勢、重抓強村富民、再創新五輝煌”的思路。
突出設施栽培主導產業。大力推廣雙層薄膜、鋼架大棚和基質土穴盤育苗等新技術。黨員幹部率先建起了50畝的連片鋼架大棚示範方,逐步輻射全村80%以上的耕地種植大棚瓜果蔬菜。目前。全體村組幹部人人有2個以上致富項目,種植20畝以上大棚的黨員幹部就有30戶,有近200戶農戶在外地包田種大棚特經作物,外包面積達3600畝。全村大棚總面積達6500畝,單西瓜一項去年畝平收入就達4500元以上。同時依託副業小區建好生豬、山羊、禽蛋、水產四大基地,形成區域規模特色,近幾年全村新增各類養殖大戶130多戶。培植百頭豬場15個。
選用優良品種抓特色創品牌。組織本村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加強與省內外科研院所、農技部門溝通聯繫,不斷引進適宜本地種養的優質、高產、早熟、抗病品種,僅大棚蔬菜品種就從以前的10多個增加到30多個。引進種植早春紅玉、小蘭、京欣等特種西瓜品種和技術,使全村西瓜畝平收入增幅達到15%以上。規範操作流程,抓標準化生產。村黨總支要求每名黨員幹部、種養大戶都要選擇3名以上的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缺項目的農戶,結成幫扶對子,引導更多的村民發展高效農業。村黨總支專門建立了流通服務業黨支部,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品種引進和產品銷售等多元化服務。結合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為村民提供10多個項目的“一站式”服務,標準化生產、生態化種養,使新五村的農副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全村年均銷售農產品7.5萬噸,有5個農產品打入了全國大中城市超市。
突出以工興村 推進全民創業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怎樣在保持農業優勢的基礎上發展工業?是新五村一班人一直在思考、謀划的問題。針對新五村在全國知名度較高、能人較多的實際,確立了以工興村、項目立村的新思路,堅持做到招商引資與全民創業同步推進。
一方面,堅持以優勢產業、優質農產品資源為依託,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項目推進活動。外出招商,跑省內外大企業,積極向客商介紹本地資源和產業優勢;跑科研院所,爭取課題項目和研發資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各方客商紛至沓來。全村先後引進了醬製品、機械鑄造、紡織、紙質包裝、電線電纜等30多家企業。農產品加工能力增加到每天3萬多噸,為全村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強勁支撐。
另一方面,抓好全民創業,在為能人大戶投資興業提供優質服務、營造良好環境的同時,村幹部帶頭髮展項目,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干、大家齊上陣。在全村黨員幹部的帶頭創業和“鳳還巢”工程的大力推進下,新五村迎來了新一輪的創業發展熱潮。2010年新增個體私營企業10家,個體工商戶45戶,全村農民經紀人發展到140人,擁有農副產品運銷的專業車船達132輛(艘)。勞動力轉移近400人,實現村集體積累5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