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哲學的結果 展開

哲學

哲學類學科分支專業

哲學專業(Phil)是培養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能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當代世界與中國的現實問題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學科。哲學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人類學、心理學、管理哲學、中國現代哲學、現代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選讀、中外哲學原著導讀等。

他們具有一定的哲學理論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理論研究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企業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

發展歷程


1912年,北京大學成立哲學門,這是中國最早的哲學系。
從1915年新文化運動和1919年“五四”運動到二三十年代,中國形成了現代意義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成立逐步形成了中國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教學和研究體系,如1950年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1955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等。
1963年10月,原國家計委、教育部發布了修訂后的《高等學校通用專業目錄》,哲學專業屬於文科類,專業代碼為060011。
1989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暫行規定》,將哲學專業列為社會科學類。
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適應社會對哲學人才培養的需求,各高校對哲學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和改革。
1998年,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將哲學(010101)和倫理學(010103)兩個專業調整為哲學專業,專業代碼為010101,屬於哲學類。
2012年、2020年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哲學專業仍屬哲學類,專業代碼仍為010101。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

● 師資規模
各高校應根據本校哲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時數等具體情況確定師資規模。根據教育部對本科專業的生師比要求,哲學專業的生師比原則上不高於16:1。專任教師一般應不少於12人。
根據專業教學需要可聘請一定數量的兼任教師。兼任教師資格必須具備專任教師的水平並符合教學要求。
● 師資結構
(1)50歲及以下的專任教師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
(2)應有具有海外研修經歷或海外學位的專任教師,具體比例由各高校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確定;
(3)專任教師具有非本校最高學歷背景的教師不少於50%,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不少於20%,55歲及以下的專任教師不少於30% 。
● 教師水平要求
(1)教師的專業背景應覆蓋本專業知識體系所含領域;
(2)教師應能獨立講授專業基礎主於類課程或專業方向類課程1-2門;
(3)在中國國內核心期刊或境外相關期刊發表哲學專業論文,或主持省部級及以上的研究課題等。
● 教師教學要求
(1)專業課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學生閱讀專業經典和相關文獻,培養學生的哲學問題意識和研究能力;
(2)應當積極開展啟髮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
(3)應當努力將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科研經驗融入課堂教學;
(4)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創新創業靈感。
● 教師發展規劃
教師應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參加相關培訓及研修,追蹤學科前沿,更新知識結構,拓展學術視野,提高教學技能、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
各高校和院系應重視與鼓勵教師進一步深造,制定相應發展規劃,在時間、經費等方面予以支待。

設備資源

● 信息資源
各高校應當為哲學專業學生和教師提供能夠滿足教學科研需要的信息資源,配備哲學專業圖書資料,訂購一定數量的中外文哲學專業期刊,購買一定數量的哲學專業數字資源庫。
● 教學設施
各高校和院系應當為教學提供必要的設施和設備,包括必要的教學場所、教學設備以及安排一定數量的專業教學輔助人員等。

教學經費

各高校應保證為哲學專業本科教學提供每年不少於學校其他文科專業經費平均數的經費投入,且能逐年有所增加。

質量管理

● 質量管理體系
各高校應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和自身實際,制定專業教學質量保障、監控與評估辦法及實施細則。對專業定位、辦學思路、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評估、公眾監督以及教學質量監控機構、責任人和職責等予以明確規定,建立起對教務運行、教學過程、教學經費、設施建設、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計劃修訂、實踐教學環節等全方位、分層次的質量管理體系。
各高校應定期進行全面的教學質量檢查與評估。
● 質量管理措施
充分發揮院系教學指導委員會或學術委員會的作用。建立日常管理、定期管理、過程管理和質量評估相結合的管理機制。
日常管理:由院系本科教學負責人對本科教學質量保證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日常管理,指定專人對教學運行與質量進行管理。
定期管理:由學校和院系組織定期的管理評審、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業評估或專項評估。
過程管理:建立和實施院系負責人聽課制度、專家督導制度、同行評議制度、學生評教制度。
質最評估:注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追蹤調查,特別注重畢業生創新創業成就,積極收集意見反饋,以此作為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

專業培養


專業概論

哲學專業學什麼?
哲學(Phil)是理論學科和人文學科領域內的最深邃學科,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問,它的本質是認識和思考我們所處的世界。在希臘文中,哲學是愛智慧的意思。學哲學,就是學習智慧。對此,吉林大學哲學系教授孫正聿曾提出較深刻的見解:“學習哲學,最重要的就是鍛煉和培養一種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進行‘前提批判’的理論思維能力。哲學的愛智,無論是對自然的驚訝,還是認識人自己,都不僅僅是一種對知識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一種對生活意義的關切,對生活境界的陶冶。哲學,是使人崇高起來的學問。為學與做人,其道一也。哲學的愛智,還是一種反思的、批判的思想活動,它要追究各種知識的根據,思考歷史進步的尺度,詢問真善美的標準,探索生活信念的前提。”
學哲學需要什麼條件?
學習哲學必先了解歷史、地理、文學、管理、自然科學等知識,只有以以上學科作為基礎,才能在學哲學的過程中有深刻的體會。
了解歷史、地理,才會了解人類社會的過去,並以此認識現在,推斷未來,形成關於社會的時間、空間發展概念,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全面的整體的動態的真正哲學體系;了解文學,才能將所學的哲學思想和相關領悟用文字表達出來,同時,學哲學的人的文學素養也會隨著研究的深入而精進;了解管理學,才能領悟到哲學在微觀社會、個體社會環境中的體現與運用,才能知道哲學是研究組織變化和發展的必須條件;了解自然科學知識是研究哲學的依據,也是研究社會發展運動的參照工具。
總而言之,學習哲學需要廣泛的閱讀,特別是對經典著作的研讀、思考、批判。
一個優秀的哲學專業畢業生應該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理論和歷史;掌握哲學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學方法和相應的社會調查能力;了解國內外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了解國內外最重大的實踐問題和發展動態;具有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初步能力。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應該具備出色的外語應用能力。

培養模式

● 3+X模式
這是哲學本科專業基礎主幹類課程體系,其中的3是指3門哲學類專業必修基礎課程,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X是指哲學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
● 基於生態教育觀的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哲學人才”作為培養目標,致力於培養具有哲學理論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多領域、寬口徑的研究人才,以及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企業等部廣]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人才。
課堂理念生態化: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回歸為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哲學專業教育教學的課堂理應成為師生知識、情感、行為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成為學生生命得以成長教師專業得以發展的共同體。課程設置的開放性:要求課程結構及課程內容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進行動態的改變,以實現受教育者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哲學專業教學過程應追求整個教學生態系統的多元動態平衡,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層面:一是師生之間的生態平衡,必須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過程,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倡導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幫助者、促進者的作用;二是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平衡,教學必須貫徹教學方式靈活、教學手段豐富、教學環境舒適、教學思想先進的多種教學系統相平衡;三是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平衡,應該盡量還原教育生態鏈,側重形成性評價,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注重發展性原則,鼓勵學生從課本知識中解放出來,與人交流、參與對話並傾聽來自不同領域、不同隱喻和陳述方式的聲音。
● 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情況
20世紀90年代初,復旦大學哲學系把本科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必修課程涵蓋所有哲學二級學科的通識性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具有哲學通識性知識;選修課程主要包括交叉課、技能課和專題課,注重培養學生某方面的特長,為其走向社會做好鋪墊。安徽大學改變辦學思路,引進一些非哲學專業的課程和教學方法,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大適應未來不同行業工作需要的能力。
各高校結合自身的特點,開展了如主輔修和雙學位制、導師制等輔助性教學措施。主輔修和雙學位制是通過主修哲學輔修其他專業,或獲取哲學學位和另一個專業的學位,使得學生在哲學專業和其他學科方面都受到比較紮實的訓練。
廣西大學從1998年開始實施“導師制”,通過學生和老師雙向選擇的方式,為每一名學生配備導師,導師主要是從三年級開始,指導一年半時間,導師的職責在於為高年級學生鞏固已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培養個性化的學習要求提供指導。同時,也為畢業論文設計做好前期準備,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南開大學從2002年開始在本科教學中推行“全程導師制”,為本科一、二 年級的學生配備班級學術導師,指導學生的專業學習;為三、四年級的學生每人配備一名指導教師,具體負責引導學生從事課題研究和論文撰寫。

培養規格

● 學制與學位
基本學制:四年。各高校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因自主創新創業而延遲畢業,採取的方式包括保留學籍、休學等。專業理論課程學分原則上不低於60學分,總學分應根據各高校規定執行。
授予學位:哲學專業學生完成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學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畢業。符合規定條件者,可授予哲學學士學位。
● 知識要求
學生應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的歷史與理論。
學生應掌握哲學專業的基礎知識,了解中國國內外哲學專業的相關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相關的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
● 能力要求
學生應基本具備創造性地學習哲學專業知識的能力;具備將所學哲學理論和思維方法用於處理具體問題的實踐能力;具備能夠以哲學思維方式進行理論研究的創新能力;具備較強的專業文獻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具備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

培養目標

該專業培養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企業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哲學專業理論基礎、嚴密的理性思維能力,具備較強的理論素養及文字表達能力、中英文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掌握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方法,能夠從事科學研究、組織管理等各類實踐複合型人才。畢業生可攻讀研究生、出國深造或從事教育、政務、媒體、宗教事務管理等各類綜合性社會工作。該專業擁有哲學碩士和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有權授予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該專業只招收文科考生。

培養要求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歷史,以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知識,受到中西方哲學的基本理論和發展線索的系統教育,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業務能力的訓練。

知識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比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理論和歷史;
2.具有一定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的相關知識;
3.掌握哲學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學方法和相應的社會調查能力;
4.了解國內外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了解國內外最重大的實踐問題和發展動態;
6.具有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初步能力。

主幹課程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高校哲學專業在課程建設上致力於強化基礎、注重經典、拓寬領域、不斷創新,已形成一個內容豐富、層次分明的課程體系。
哲學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人類學、心理學、管理哲學、中國現代哲學、現代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選讀、中外哲學原著導讀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實習、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等。
蘇州大學主要課程設置: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當代知識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倫理學、美學、宗教學概論、現代西方哲學、科學技術史、哲學專業英語。

總體框架

哲學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類課程、通識類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論文。課程應重視課堂教學和課餘討論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討論環節應當視課程內容佔有一定比例。
課程體系中應當包含創新創業類課程,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和自主學習,創新創業類課程可以納入學分體系,具體學分比例由各高校自行規定。

理論課程

● 公共基礎類課程
公共基礎類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信息技術課程、大學外語課程、公共體育課程、軍事理論與實踐課程等。
公共基礎類課程內容應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執行。
● 通識類課程
通識類課程包括相關的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課程以及創新創業類課程,其中應包括至少l門自然科學領域課程和1門創新創業類課程。
通識類課程內容由各高校根據自身定位和辦學特色自行設詈。
● 專業理論課程
專業理論課程分為專業基礎主幹類課程和專業方向類課程。
專業基礎主於類課程:均為必修課程,採取"3+X"模式,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三個領域的課程以及其他相關專業基礎主幹類課程。各高校根據自身定位和辦學特色開設哲學專業基礎主幹類課程。
專業方向類課程:均為選修課程。課程設置應注重經典閱讀、問題導向和跨學科研究。鼓勵開設跨專業的交叉課程。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類實習和專業科研活動。各高校可根據具體情況設置一定的創新創業學分。各院系必須為學生指定專門的指導教師。實踐教學環節中的所有活動必須在指定教師的指導下進行。
專業類實習:包括各類社會實踐類活動、哲學專業暑期學校或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實習時間原則上累計不少於2個月。
專業科研活動:包括參加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或哲學類學術會議,或學生自主科研、發表哲學專業論文以及其他相關學術活動。創新創業活動也可併入專業科研活動中計算學分。
畢業論文:選題應立足於哲學專業的理論或現實問題,對相關學術文獻(基本文獻、已有研究成果、相關理論與方法)有較為系統的掌握。畢業論文必須以哲學理論問題或社會現實問題為導向,以相關學術文獻為基礎,以哲學反思為特徵,主題明確,論證清晰。

發展前景


人才需求

哲學專業的就業情況比較困難,初入社會的哲學專業畢業生待遇沒有熱門行業的畢業生高,社會對哲學人才的需求量也沒有其他專業那麼多。相對而言,哲學專業每年的畢業生人數也十分有限,與同年擴招的熱門專業學生數量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哲學專業繼續深造的本科畢業生人數是超過其他專業的,在某些高校,考研人數甚至達到一半以上。
從短時間來看,哲學專業的畢業生有很大一部分選擇繼續深造,並不是找不到工作,通常只是這些畢業生還處在調適的階段,是暫時性的。崗位不是沒有,也不是哲學專業學生無法勝任那些崗位,只是存在對崗位的滿意度與是否願意就業的情況。

考研方向

哲學專業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科學技術哲學,也可以跨專業類別考研。

就業方向

哲學專業畢業生適宜從事國家及各省、市社會政策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的哲學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國家及省、市縣黨政機關和宣傳部門、各出版社、報社、廣播電台、電視台、雜誌社、企業的實際工作,社會服務工作,第三產業的公關、諮詢、市場政策分析工作等。

開設學院


院校名稱院校名稱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南開大學
河北大學山西大學
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吉林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黑龍江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齊齊哈爾大學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
上海大學南京大學
蘇州大學東南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
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
安徽大學廈門大學
華僑大學南昌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山東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
聊城大學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
湖北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中山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深圳大學
廣西大學四川大學
重慶大學西南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貴州大學
雲南大學雲南師範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
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
寶雞文理學院西北政法大學
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
瀋陽大學青島大學
揚州大學梧州學院
仰恩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
崑山杜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