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1條詞條名為李氏宗祠的結果 展開
李氏宗祠
四川省敘永縣李氏宗祠
徠敘永李氏宗祠,初建於清雍正三年,原址坐落於現敘永縣城區草市街,今敘永縣城永寧路。後於2015年12月遷於四川省敘永縣簸籮村二社李家莊。
目錄
李氏宗祠是一處始建於清代中期的中國祠堂建築,原位於四川省敘永縣城區永寧路。系敘永的一支李氏族人修建。該支李姓始祖李仕奇於明代天啟二年入川,後置業於敘永,后經其歷代子孫逐漸修建,至民國時已形成三進天井規模,內設祀祖廳、義祠、宗法廳、議事廳、戲台等。凡南來北往路經敘永的李氏宗親均可在李氏宗祠暫息中轉,其家族的婚喪嫁娶,冠笄時祭亦在祠舉辦。后因社會變革,導致李氏宗祠被毀,後於2015年遷修於敘永縣摩尼鎮簸籮村二社。
該支李氏字派為:隴西啟緒,道盛唐岳。勤敏誠敬,臨民惠覺。安邦奇華,御瑤遠學。雲延春繼,桂子騰芳。家齊國治,世永書香。澤恩崇厚,榮顯熙光。傑霖瑞慶,儒彥隆昌。星輝映照,忠孝賢康。祥開科舉,衛列朝綱。文詩錦繡,金殿銘揚。英輔正俊,恭謹謙讓。義仁智信,明德昭彰。
自清代以來,該支李氏人才濟濟,全族終清一代有功名記錄的有好幾十個。如誥授中憲大夫李延泰,嘉慶丁卯科武舉人李學璜,藍翎營千總李學宗,欽加州同李學選、李延勲,花翎衛守府李泰雲,花翎衛守備李傑春、李占春,藍翎五品軍功李延海、李蓬春,藍翎衛千總李飛雲、李盼雲、李倩雲三兄弟,欽加同知銜李延魁、李延植、李延本,敕授承德郎李瑤,敕授征仕郎李玟、李瑀、李延毓,儒學訓導李曜雲,鄉飲大賓李學乾,敕授武信騎尉李宣御,誥授奉政大夫李延穠、李延順,誥授朝議大夫李奠遠、李學逵,誥授中議大夫李宏御,府京廳李瞻雲,議敘縣丞李延吉,府知事李官雲、李輝雲,監生李延端、李延德、李延宦、李延欽、李延材,花翎提舉通判李延正字國珍,詹事府參事李延崒,貢生李學成、李凌雲、李升雲、李延多、李延芳,廩生李銘春,建水縣右堂李延珍,八品佾生李延祺、李延尉、李楷春,增生李延緒,藍翎營把總李向春、李冠春,欽加候補知縣李繼文,還有許多忠孝節烈、名宦鄉賢,以及民國后,共和國興,士農工商各界均有翹楚。
遷修后的李氏宗祠,其大殿為硬山單檐,屋構為穿斗式架構。正中置放著大供桌,供桌後為大型神龕,供有李氏列祖列宗神牌約1000餘面。大殿正中為光緒皇帝御賜的“崇本敦樸”大字匾牌。大殿兩側為廂房,左廂為家塾族學的“猶龍書院”,每年培訓家族子弟,繼承優良家風,傳承中華傳統。右側為議事決事的“宗法廳”,主要是家族小型聚會,以及陳列原老祠堂中的文物等。兩側廂房走廊上,掛有清代火焰匾三十四塊,均是功名匾額。
祠堂文化,是中華特有的傳統文化。是以同宗同族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獲得文化歸屬感與共享感的直接媒介,對於各地移民與家鄉的關係,對於地方文化認同和歸屬,具有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傳統的祠堂文化,既是權利的網路空間,更是個多維的文化空間。祠堂文化與書院文化、家廟族府、地方廟宇文化等建構起地域性文化的立體形態。祠堂文化讓身在異鄉的海內外宗親記得住鄉愁,是海內外宗親扯不斷的根。
徠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過對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親關係的延續為紐帶,把整個家族成員聯繫起來,並形成宗族內部的凝聚力和親和力。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中,鄉風文明建設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著一個家族的祖先,蘊藏著一種質樸的精神動力。
祠堂,不單是維繫海外鄉親與本土血緣關係,同時也是給鄉親以及所有後代子孫了解祠堂文化,了解當地文化發展史的一個重要載體。祠堂,可以說就是一個民俗博物館,又可以說是一部家族變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