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葯葉

烏葯葉

烏葯葉,中藥名。為樟科植物烏葯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的葉。植物烏葯,分佈於我國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等地。具有溫中理氣,消腫止痛之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小便頻數,風濕痹痛,跌打傷痛,燙傷。

入葯部位


葉。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入脾、腎經。

功效


溫中理氣,消腫止痛。

主治


脘腹冷痛,小便頻數,風濕痹痛,跌打傷痛,燙傷。

相關配伍


1、治腎陰虛,側柏、黃柏、烏葯葉各二兩,龜版(酒炙)五兩,苦參三兩,黃連半兩,冬加乾薑,夏加縮砂。上為末,地黃膏丸梧子大。(《丹溪心法》補陰丸)
2、治體弱,肌肥壯,血虛脈大,龜版二兩,側柏七錢半(酒浸),生地黃一兩半,白芍一兩(炒),烏葯葉七錢半(酒浸)。上除生地黃細切熬膏,余皆作末,同搗為丸,以白朮四錢。香附一錢半,煎湯下。(《丹溪心法》)
3、治風濕性關節炎,跌打腫痛,烏葯鮮葉,搗爛,酒炒,敷患處。(《廣西中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患處。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凈,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植物烏葯,別名獨腳樟。為常綠灌木,高達4-5米。根木質,膨大粗壯,略成連珠狀。樹皮灰綠色。幼枝密生鏽色毛,老時幾無毛;葉互生,革質;葉柄長5-10毫米,有毛;葉片橢圓形或卵形,長3-7.5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長漸尖或短尾狀,基部圓形或廣楔形,全緣,上面有光澤,僅中脈有毛,下面生灰白色柔毛,三出脈,中脈直達葉尖。花單性,異株;傘形花序腋生,總花梗極短;花被片6,黃綠色;雄花有雄蕊9,3輪,花藥2室,內向瓣裂。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柱頭頭狀。核果橢圓形或圓形,長0.6-1厘米,直徑4-7毫米,熟時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山坡灌木林中或林緣以及山麓、曠野等地。分佈於我國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等地。

相關論述


1、《開寶本草》:“炙碾煎服,能補中益氣,偏止小便滑數。”
2、《本草蒙筌》:“下氣。”
3、《醫林纂要·藥性》:“溫中燥脾,能消食殺蛔,治腹中寒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