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龍川廣場的結果 展開

龍川廣場

揚州市江都區龍川廣場

龍川廣場坐落在江蘇揚州市江都區西南角,總面積10萬平方米。

簡介


廣場東南側的江都市博物館,3000平米展覽空間和豐富的名人字畫、文物館藏,讓遊客流連忘返。
龍川廣場坐落於江蘇 揚州市江都城區中心西南角,是引江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座全省一流的“城市客廳”,總面積10萬平方米,在功能區域劃分的基礎上,整體與局部都體現了“龍川文化”的精髓,聚合“龍之魂”、“川之韻”的豐富內涵,融入現代化表現手法,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巧妙揭示了“龍”、“水”、“綠”的主題。
下沉式廣場北首主入口處有一塊天然卧石,上刻有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題寫的“龍川廣場”四字,水由石下湧出,沿“龍川”逐層跌落,注入廣場中心的“龍池”。

廣場全景


“龍池”內設音樂噴泉,在此可以觀賞到隨音樂節奏自然形成的壯美景觀。“龍池”中心設置廣場主題雕塑——“龍騰”,採用抽象和寫實相結合的現代雕塑手法塑造,重30多噸,外蒙不鏽鋼,總高21米,寓示著“龍川勝地”21世紀美好的未來,是整個廣場空間的構圖中心和視覺中心。“龍池”周圍為廣場活動場地,呈三環式。內環總面積2000平方米,寓意新千年的到來。其綠化池壁為四組側卧浮雕,每組高1.5米,長30米,用“雪花白”石材雕刻。
《仙女傳說》記載著杜、康二女拯救百姓的歷史故事;浮雕結尾處還複製了懷素手書《聖母碑文》,顯現出一種古意盎然的美感。
揚州市江都區龍川廣場
揚州市江都區龍川廣場
《古邑風流》描繪了江都境內歷代名人志士的肖像,個個氣宇軒昂。江都境內的名勝古迹以及謝安治水,岳飛退金兵等故事,也用浮雕的形式栩栩如生地表 現出來。
《龍川攬勝》通過對市區芒稻河沿線歷史上的名勝古迹和現代的城市風貌的描繪,反映出市區豐富的人文景觀和當代建設成就。
《引江放歌》濃縮了江都的歷史、人文、名勝古迹、自然風光,展示了江都作為“魚米之鄉”、“花木之鄉”“絲綢之鄉”、“建築之鄉”以及水利樞紐、電力樞紐、交通樞紐的特色,使人們在清雅的環境下體味歷史,感悟人生
。廣場中環總面積13320平方米,寓示江都市域面積1332平方公里,由龍柱和大色塊綠化構圖組成。矗立著的12根龍柱石雕,通高6米,柱頭為青銅澆鑄的上古、商、春秋、戰國、漢、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12個時期較有代表性的龍型,柱體由整塊花崗岩雕刻,上有相應年代的代表紋飾和簡要說明,揭示了千年以來龍的歷史和“龍文化”變遷。外環平均半徑108米,寓示江都108萬人口。設有大型水利浮雕“水之魂”,畫面長30米,高4米,線條生動優美,圖案古樸雅緻,以“水”為主題,以黃河、長江、淮河及京杭大運河水係為主線,薈萃我國著名水利工程的成就,從大禹治水到今日長江三峽工程盡現其上。
龍雕 廣場西南的音樂台,可容納1200名觀眾,專供群眾文藝演出或團體活動之用。舞台的設計以圓為母題,直徑16米,像珍珠似滿月,有水池環繞四周,設一小橋與廣場相連,這是運用了北宋時“魚沼飛梁”的設計思路,表現了古典文化韻味。看台16級,一圈圈弧形看台匯聚成一首韻律感極強的樂曲。整個看台似一個河蚌,舞台似一顆珍珠,取“玉蚌獻珠”之意,構圖完美。
與音樂台東西相對的,是具有現代風格的三層觀光樓閣,它位於廣場制高點,南可遠眺引江水利樞紐風景,西可俯視廣場全貌。每層觀景處均為開敞式,為遊人提供良好的觀景空間,是一個絕佳的城市望點。
俞致貞、劉力上藝術館位於廣場東南側,毗鄰觀光閣,是一座圓形主體和扇形單元組合而成的建築物,簡練中求豐富,創造了一個新穎莊重的展覽空間。龍川廣場的人防工程則在東北角,呈“L”型布置,與音樂台遙遙相對。北端入口全部以玻璃和鋼結構製成晶瑩剔透的密檐金字塔型,造型十分别致。
綠色是廣場的基調。廣場綠化面積7萬平方米,採用了流線形水波紋圖案造型以及大色塊的綠化構圖,花崗岩和各色卵石鋪就的曲徑蜿蜒其間;移栽了香樟、桂花、石楠等150多株古樹名木,其中桂花樹齡在百年以上,最長的達365年,形成了“自然、簡潔、明快”的綠化風格,凸現了“花木之鄉”的特色。
夜景新穎、亮麗、柔和、迷人,整個廣場共裝燈752盞,從義大利進口的“城市之光”,採用最先進的顏色漸進技術,渲染了“龍騰”的立體感,凸現了個性。先進的“椰樹燈”,白天是模擬椰樹,夜晚通體發光,增加了廣場豐富的色彩感和立體層次感。“禮花燈”處理成“星光閃爍”的動態藝術效果,增強了視覺的衝擊力。再匯以星羅棋布的草坪燈、高桿仿生庭園燈等燈組,使整個廣場在燈光的輝映下流光溢彩,令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