腑氣

腑氣

簡介


● 英文名稱:Bowel Qi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精氣學說

古籍摘選


● 六腑氣,膽為怒,胃為氣逆為噦,大腸小腸為泄,膀胱不約為遺溺,下焦溢為水。(《靈樞·九針論》)

名詞解釋


● 既指維繫六腑進行功能活動之氣。
● 又指六腑的功能活動。

百科解讀


● 腑氣是一身之氣分佈在六腑的部分,六腑主要指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膽,每個腑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這些功能需要氣來推動和激發。

氣的生成與功能

● 氣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既是物質的也是功能的。
● 氣主要來源於三部分。
● 一為腎精所化生的腎氣,這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 二為肺通過呼吸功能吸入的自然界輕清之氣,三為脾通過運化從水谷中化生的精微之氣,此二者在肺中相結合為宗氣,可以促進呼吸運動與血脈的運行。
● 腎氣與宗氣合稱一身之氣,推動與促進機體的各種生理活動的進行。
● 一身之氣分佈在六腑之中則成為腑氣。

不同腑氣的功能

● 六腑不同,其所含之氣也不同,功能亦有區分。
● 胃主要為食物受納的場所,胃氣初步消化和腐熟食物,形成食糜,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質,再由脾氣轉輸至其他臟腑。胃氣以降為主,通過降的作用可以把食物殘渣向下運輸。
● 小腸主泌別清濁,其功能主要為吸收大量水分,糟粕則輸送至大腸。
● 大腸為傳導之官,將糟粕中的水液進一步吸收,並運送至肛門,最後排出體外。
● 膽為中正之官,主要功能為貯藏與排泄膽汁。
● 膀胱主要功能則為貯藏和排泄尿液。
● 三焦為元氣和水液運行的通路。

腑氣異常表現

● 氣總是處於不斷的運動之中,稱為氣機,因為氣的運動而產生許多不同的變化,稱為氣化。
● 六腑之氣因六腑的生理功能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病理變化。
● 如胃氣以降為主,肅降不及,出現噁心、嘔吐、呃逆等症。
● 大腸與小腸以通降為主,其氣機異常主要表現為大便性狀的改變,如便秘、腹瀉等。
● 膽氣異常會出現口苦納差、黃疸等病症,也會導致心煩眠差等神志病症。
● 膀胱之氣異常則小便貯藏與排泄異常,出現小便性狀改變,如尿少、尿閉,或小便之淋漓澀痛。
● 三焦之氣異常,則水液運行受影響,出現水腫等病症。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