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逆差
文化逆差
文化逆差,主要表現為文化貿易逆差,是文化全球化所傳達的現代性與地方文化所固守的民族性之間交互作用的產物,它是跨文化交際的張力所在。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然而,令國人十分尷尬的則是中國文化的持續低迷。根據文化部的報告,在國際文化市場的份額中,日本和韓國的文化產業佔有13%,而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僅有6%。這與中國作為一個政治與經濟大國的地位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有人將這一現象稱作“文化貿易逆差”,意思是說,與對外貿易“出超”相比,中國的對外文化交流嚴重“入超”。僅以圖書為例,對歐美的進出口比例居然超過100比1。這種巨大的數字逆差警示我們,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無所不在,而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卻微乎其微。但圖書進口畢竟是顯性的物化產品,而文化赤字方面的隱性危機,我們斷不可小視。
這種“文化貿易逆差”主要表現在電影、電視劇、圖書、文藝演出等文化產品的進口多出口少。中國要成為強國,文化與政治、經濟必須同時強大,因此應該儘快增強文化軟實力,加強文化交流,正視文化逆差的積極影響。
和經濟的貿易順差相比,我們的文化貿易存在嚴重逆差。此起彼伏的文化交流活動、全世界頻頻掀起的“中國熱”,展示著中國文化的特殊魅力。但是,應該承認,“熱”不等於溝通,交流未必意味著認同,傳統不等於現實影響力。悠久的文化傳統必須經過“現實”的途徑,進行創新、轉化,才能成為“軟實力”。
2500多年前,孔子棄官離魯,率弟子周遊列國。當時,這位先哲一定不會想到,他會以兩千多歲高齡再度周遊列國——以其名字命名的42所“孔子學院”,充當了當今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與此同時,《卧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等一批中國影片走向世界,鞏俐、章子怡等演員也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明星,被西方國家當作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東方面孔”。
此起彼伏的文化交流活動,在全世界頻頻掀起“中國熱”,展示著中國文化的特殊魅力。然而,等待我們的還有另一組數字。前不久,文化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披露了一組數字:“中國文化貿易存在著10∶1的嚴重逆差,面對歐美國家甚至達100∶1以上。”輿論一片震驚。
2005年世界主要語言實力調查報告,漢語已成為排名世界第二的重要工具,世界上學漢語的非漢族人口已經達到3000萬。就在我們為此歡呼雀躍的時候,需要我們正視的還有另一個事實——儘管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可同時它也是使用國家最少的語言之一;面對成熟的國際文化市場,以漢語為基礎的中國對外文化貿易還是個蹣跚學步的稚兒。
對於文化貿易逆差,在演出市場上,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出口一直保持著'赤字'。外國院團到國內演出增多,而國內走出去的較少。據北京演出行業協會統計,北京去年國內藝術團體演出場次比2007年減少1.56%,而外國團體在京演出則增長36.3%。
據北京市文化局統計,以2007年為例,當年市屬11個院團國外演出404場次,外國藝術團體在京演出394場次。雖然市屬院團在場次上稍佔優勢,但從收入效益上看,卻呈現逆差,中外演出收益之比為1:10。
全國動畫節目需求量早在2006年就達100萬分鐘,而目前動漫生產能力卻只有13萬分鐘,嚴重的供需不足導致中國成為國外動畫產品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調查顯示,北京市有68%的用戶經常收看進口動畫產品,國產動畫用戶只有32%。
據新聞出版部門統計,2005年全國圖書、報紙、期刊累計出口730餘萬冊(份)、3200多萬美元;進口1400餘萬冊(份)、1.6億美元,逆差現象嚴重。專家指出,我國出版貿易逆差這兩年正逐漸減少,然而這同我國從2005年開始推廣"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鼓勵參加法蘭克福書展等國外展會的"救急"式舉措有關,因此形勢的扭轉只是暫時現象。
貿易流通也存在著不平衡。據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全國音像製品進出口統計數據顯示,從1998年到近兩年,進口額一直遠遠超過出口額,2006年差距更是達到10:1。
逆差下的文化產品“營銷之傷”
文化界人士認為,“文化貿易”數字上的逆差只是表象,內容尤其讓人擔憂。比如在出版物方面,我國輸出的出版物主要是以花草、鳥魚、茶葉、絲綢與瓷器等傳統文化為主,反映中國現代主流文化理念的內容較少。再比如在電影上,我國出口影片類型單一,主要集中在功夫片上,其他能體現中國文化特色的影片較少。
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王建輝曾表示,我國是世界第一家電出口大國,如果一個國家只是對外出口電視機,而沒有出口電視機里豐富的文化,那麼工業產品的傳播也是難以可持續發展的。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一位研究人員認為,“文化逆差”出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營銷能力欠缺。我國有很多優秀文化產品,而在文化貿易上,我國同樣的東西卻賣不過人家;國內知道許多國外的影星與作家,外國卻很少知道我國的影星與作家。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鋒表示,在營銷上,國外成功案例值得借鑒。日本有關“奧特曼”的電視連續劇不但讓中國兒童著迷,而且與“奧特曼”有關的圖書、玩具都大量湧入中國。美國的迪斯尼更是從電視、出版、音像、網路、玩具等多方面展開聯合營銷。據統計,美國一部動畫電影的票房如果達到60億元的話,加上其它產業鏈,收益可達到120億元。而國內電影動漫產業與相關行業有些脫節,比如玩具生產多是孤立的,圖書出版雖與一些節目掛鉤,但未形成整體出口的氣候。
(一)
常年在海外演出的北京現代舞團總監張長城說,改變“文化逆差”被動局面,需要在綜合國力、自主品牌、科技含量等多個方面下工夫,更重要的是要擴大出口覆蓋率。北京現代舞團在幾年間,從巴黎歌劇院開始在全世界演出,並把世界各國的著名劇院列入演出計劃,足跡遍及從歐洲到南美洲、大洋洲的各大著名劇院,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把其餘各大洲與主要國家走遍。
(二)
中國對外演出公司不但組織演出團體走遍世界140多個城市,而且進入主流市場與劇院演出。總經理張宇說:“文化出口,要選准國外消費的場所與對象,一個是外國主流觀眾群、一個是外國未來觀眾群。比如美國,爭取在肯尼迪藝術中心這樣的場所演出,爭取在以哈佛大學為代表'長青藤大學'演出。”
(三)
不少人建議,在文化出口上多探索“本土化”營銷策略。比如與美國哥倫比亞公司、荷蘭星辰公司等這樣大的中介機構合作,利用這些世界主流渠道商的團隊與渠道來完成出口。由中國對外演出公司投資打造的綜藝舞台劇《武林時空》,就是雇傭外國當地的服務商,由對方提供硬體、舞美等,最後自己拿主要收益。今年這部劇目已接到邀請,將赴英國演出40-50場。
(四)
文化界人士認為,“本土化”營銷可以極大地提高我國文化產品出口的水平,從而有助於改善文化出口在內容上的"逆差現象"。比如鼓勵對外宣傳和文化傳播機構聘請當地僱員,參與對外文化產品的生產和營銷。此外,在對外文化出口內容與形式方面,也要“三貼近”,更好地適應國外群體的文化環境和思維習慣。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