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宏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劉志宏(1962年6月~),男,漢族,遼寧省庄河市人,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簡介


劉志宏
劉志宏
姓 名:劉志宏
性 別:男
出生年月: 1962-06
民 族:漢族
工作單位:地球科學學院
籍 貫:遼寧省庄河市
職 稱:教授、博導
畢業學校:長春地質學院
畢業專業:構造地質學
最終學歷:研究生
最終學位:博士學位
學科專業: 構造地質學
研究方向: 造山帶與盆地構造
講授課程: 構造地質學(本科生), 地質構造研究基礎I(本科生),地質構造研究基礎IV(本科生),構造地質學專論(研究生), 盆地構造解析(研究生)

社會兼職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版)編委會委員
吉林省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委員

教育經歷


1992—1996:博士研究生,長春地質學院
1987—1990:碩士研究生,長春地質學院
1981—1985:本科生,長春地質學院

工作經歷


2006.9—現在: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1.5—2006.8: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1998.10—2001.4:長春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1996.7—1998.9: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后
1990.10—1996.6: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科學系講師
1985.8—1990.9: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科學系助教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772125)“柴達木盆地北緣前陸逆沖帶變形過程的定量研究”,2008~2010,負責人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東北分公司項目“松遼盆地南部伏龍泉斷陷構造解釋與構造分析”,2007~2008,負責人
國務院發改委專項(XQ-2004-07)“大慶探區外圍中新生代斷陷盆地群演化與油氣遠景”的專題“大慶探區外圍西部盆地群的構造特徵與年代學”,2004~2007,負責人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項目“海拉爾盆地烏爾遜-貝爾凹陷構造演化”,2005~2007,負責人
吉林大學精品課建設項目“構造地質學精品課建設”,2004~2007,負責人
吉林大學新世紀教學改革第二批重點項目(Y03029)“吉林大學興城綜合地學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的研究”,2003~2005,負責人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項目(12010022002100277)“海拉爾盆地各二級構造單元關係及斷面圖編製方法研究”,2002~2004,負責人
吉林大學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項目“地球科學學院專業實習基地建設”,2002~2003,負責人
大慶石油管理局研究項目“柴北緣三級構造地震地層解釋”,2000~2002,負責人
吉林鎳業公司研究項目“紅旗嶺鎳礦成礦作用與找礦規律研究”,2000~2002,參加者
大慶石油管理局研究項目(110432202)“塔里木盆地大慶區塊斷層封閉性研究”,1999~2002,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塔里木與天山中新生代造山造盆耦合及大陸動力學”,1999~2002,主要參加者
原地質礦產部定向基金項目(96-03)“山西五台地區礫岩型金礦研究”,1997~2000,主要參加者
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96-111-01-01-04)“庫車前陸盆地構造解釋和油氣勘探方向”,1997~1998,主要參加者
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補充項目(96-111補2-1)“庫車坳陷克拉蘇複雜構造解釋攻關研究”,1997~1998,主要參加者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新區開發研究項目“阿爾金走滑盆地群油氣資源早期評價”, 1997~1998,主要參加者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青藏項目經理部“青藏高原大地構造特徵及其演化與沉積盆地形成”,1996~1997,主要參加者
30屆國際地質大會野外考察路線(T315)“恆山-五台山早前寒武紀地質”,1994~1996,主要參加者
地質礦產部直管局項目“吉林省通化地區大荒溝幅、板石溝幅1/5萬填圖”, 1991~1995,負責人之一
地質礦產部定向基金項目(直科定92-03)“山西省五台山西部‘原平式’金礦形成條件及找礦預測”,1992~1996,第二負責人
首都鋼鐵公司“河北金廠峪地質及金礦預測研究”,1990~1991,主要參加者
地質礦產部“七·五”攻關項目(75-16-02-Ⅱ-1)“冀東中深變質岩區1/5萬填圖方法研究”及“冀東三屯營幅和蘭旗營幅1/5萬填圖”,1987~1990,參加者

學術論文


劉志宏,梁一鴻,劉正宏,徐仲元,孫加鵬. 構造地質學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大學地球科學課程報告論壇組委會. 大學地球科學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2008.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7~169
劉志宏,王芃,朱德豐,吳相梅,萬傳彪.海拉爾盆地烏爾遜-貝爾凹陷擠壓構造的發現及其地質意義.第四屆全國構造會議,論文摘要集(上冊),2008,304~306.
劉志宏,朱德豐,吳相梅,楊建國,林東成,李曉海.拉布達林盆地的構造特徵及變形序列.地球學報,2008,29(4):427~433.
劉志宏,吳相梅,朱德豐,崔敏,柳行軍,李曉海.大楊樹盆地的構造特徵及變形期次.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8,38(1):27~33.
崔敏,劉志宏,吳國學.黑龍江省烏拉嘎金礦外圍土壤地球化學找礦信息評價.世界地質,2007,26(2):190~193,198(通訊作者).
劉志宏,任延廣,李春柏,柳行軍,張宏,萬傳彪.海拉爾盆地烏爾遜-貝爾凹陷的構造特徵及其對油氣成藏的影響.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7,31(2):151~156 .
王孔偉,張帆,劉志宏,張興洲.依舒地塹湯原、方正斷陷古近紀邊界斷裂活動特徵。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6,30(4):445~454(通訊作者).
劉志宏,朱德豐,吳相梅,張宏,柳行軍,崔敏,李曉海. 海拉爾盆地烏爾遜-貝爾凹陷的構造與油氣成藏的關係. 全國盆地構造與能源會議,論文摘要集,2006,45~46.
劉志宏,萬傳彪,任延廣,李春柏,張宏,柳行軍.海拉爾盆地烏爾遜—貝爾凹陷的地質特徵及油氣成藏規律.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6,36(4):527~534.
柳行軍,劉志宏,馮永玖,任延廣,李春柏.海拉爾盆地烏爾遜凹陷構造特徵及變形序列.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6,36(2):215~220. (通訊作者)
劉志宏,董永勝,王錫魁,任雲生.興城地質教學實習的改革與實踐.見:吉林大學教務處編,創新改革與實踐(第二集),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665-667.
劉志宏,朱德豐,吳相梅,柳行軍,崔敏.海拉爾盆地貝爾、烏爾遜凹陷的構造特徵和變形序列.構造地質學新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2006.
劉志宏,萬傳彪,楊建國,劉振文,高軍義.柴達木盆地北緣地區新生代構造特徵及變形規律.地質科學,2005,40(3):404-414.
Liu Zhihong, Wan Chuanbiao, Chi Yuanlin, Liu Zhenwen, Lin Dongcheng and Zhang ligu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Awati and Bachu Area in Tarim Basin. Internatinal Conference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Fault-Related Folding in Foreland Basins, Abstracts, 2005, 140.
黃超義,劉志宏,高軍義.海拉爾盆地烏爾遜斷陷構造特徵和基底伸展量研究.世界地質,2005,24(1):48-52. (通訊作者)
劉志宏,任延廣,李春柏,柳行軍,黃超義.海拉爾盆地中新生代構造特徵與演化.中生代以來中國大陸板塊作用過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2005,119-120.
劉志宏,王孔偉,張立國,林東成.塔里木盆地巴東4構造與油氣.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5,35(1):27-32.
Liu Zhihong, Han Pinlong, Chi Yuanli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Awati and Bachu area in Tarim basin.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Geosciences in Contiguous Regions of China, Russia and Mongolia, 2005, 32-35.
劉志宏,楊建國,萬傳彪,劉振文,張立國.柴達木盆地北緣地區中生代盆地性質探討.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4,25(6):620-625.
劉志宏,遲元林,王孔偉,王文革,林東成.塔里木盆地西部斷層的活動性與封閉性.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4,34(1):61-66.
劉志宏,王孔偉,遲元林,王文革,林東成,張立國,葛百成.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巴楚地區的褶皺構造特徵.地質科學,2004,40(4):251-259.
劉志宏,遲元林,萬傳彪,張立國,林東成.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構造特徵及演化. 二十一世紀初構造地質學發展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2003,98-99.
劉志宏,王孔偉,王文革,林東成,張立國.塔里木盆地西部南北向構造的發現及意義.地質通報,2003,22(5):319~324.
陳善寶,劉志宏,王孔偉,王文革,林東成.塔里木盆地阿南二背斜AN2F0斷層封閉性研究.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3,22(2):7~8. (通訊作者)
劉志宏,王文革,林東成,張立國.塔里木盆地吐木休克斷裂帶斷層封閉性研究.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3,33(1):19~25.
劉志宏,張梅生,姚文貴,王義強,黃明國.對實踐教學新體系建設的探索.高教研究與實踐—吉林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會議專刊,2003,66~68.
劉志宏,盧華復,賈承造,雷剛林,齊英民,謝會文.庫車再生前陸盆地的構造與油氣.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1,22(4):297~303.
劉志宏,林東成,王文革,張立國,高軍義,任林偉,劉安英.塔里木盆地吐木休克斷裂帶的研究.長春科技大學學報,2001,31(3):242~248.
雷剛林,張國偉,劉志宏.庫車再生前陸逆沖帶生長地層及其在油氣勘探中的意義.新疆石油地質,2001,22(2):107~110.
盧華復,賈承造,賈東,陳楚銘,劉志宏,王國強,王勝利.庫車再生前陸盆地沖斷構造楔特徵.高校地質學報,2001,7(3):257~271.
劉志宏,盧華復,李西建,賈承造,雷剛林,陳楚銘,王國強,范湘濤.庫車再生前陸盆地的構造演化.地質科學,2000,35(4):482~492.
盧華復,陳楚銘,劉志宏,賈東,王國強,賈承造.庫車再生前陸逆沖帶的構造特徵與成因.石油學報,2000,21(3),18~24.
劉志宏,盧華復,賈承造,雷剛林,陳楚銘等.庫車再生前陸逆沖帶造山運動時間、斷層滑移速率的釐定及其意義.石油勘探與開發,2000,32(1):12~15.
劉志宏,盧華復,賈承造,胡中全,徐曉星.庫車前陸盆地克拉蘇構造帶的構造特徵與油氣.長春科技大學學報,1999,29(3):215~221.
劉志宏,盧華復,賈承造,雷剛林.庫車再生前陸逆沖帶造山運動時間的釐定.地學前緣,1999,6(4):236.
盧華復,賈東,陳楚銘,劉志宏,王國強,賈承造.庫車新生代構造性質和變形時間.地學前緣,1999,6(4):215~221.
劉志宏,姜繼聖,楊振升.吉林南部板石溝地區變質上殼岩的Sm-Nd同位素年齡及其地質意義.岩石礦物學雜誌,1999(1):330~335.
劉志宏,王安建,李曉峰.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帶的構造演化.中國區域地質,1998,(2):137—147.
劉志宏,王安建,許虹.五台山地區韌性剪切帶型金礦成因.礦床地質,1997,16(4):350~364.
劉志宏,王安建,李曉峰.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帶的變質作用演化.高校地質學報,1997,3(2):162~170.
劉志宏,王安建,李曉峰.五台山早前寒武紀碰撞造山帶中的韌性剪切帶及其大地構造意義.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97,27(3):270~276.
劉志宏,王安建,李曉峰.龍泉關韌性剪切帶的新認識.華北地質礦產雜誌,1997,12(4):330~335.
姜繼聖,劉志宏,藍翔.吉林大荒溝-板石溝早前寒武紀基底的岩石單元劃分及其地質演化.岩石學報,1997,13(3):346~355.
劉志宏,劉永江.太古宙高級區構造片麻岩的變形和地球化學特徵—以冀東三屯營地區為例.長春地質學院學報(冀遼吉地區早前寒武紀地質專輯),1997,27:35~43.
楊振升,劉志宏,劉永江,劉先文,劉武旭.冀東遷西三屯營地區早前寒武紀構造.長春地質學院學報(冀遼吉地區早前寒武紀地質專輯),1997,27:1~34.
姜繼聖,劉志宏,孫忠實,張常青.吉林南部大荒溝-板石溝地區的鉀長花崗岩.長春地質學院學報(冀遼吉地區早前寒武紀地質專輯),1997,27:78~90.
姜繼聖,劉志宏,孫忠實,袁麗雲.吉南太古宙地體粗粒黑雲長英片麻岩特徵及成因研究.長春地質學院學報(冀遼吉地區早前寒武紀地質專輯),1997,27:54~68.
烏恩,劉志宏,許虹.脈狀金礦深部預測的幾個問題.世界地質,1997,16(2):39~44.
劉志宏,王安建,李曉峰,周繼華.五台山西部狐狸山含金韌性剪切帶的地球化學研究.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96,26(1):37~42.
劉志宏,姜繼聖.吉南大荒溝-板石溝地區早前寒武紀變質變形作用與地殼演化.中國區域地質,1995(3):228~232.
劉志宏,王安建,劉恩鋒,李曉峰,包繼忠.五台山西部狐狸山韌性剪切帶與金礦.黃金,1995,16(5):6~9.
劉志宏.冀東金廠峪地區的構造與金礦.黃金,1995,16(10):2~5.
劉志宏,李三忠.太古宙構造研究進展.世界地質,1995,14(1):6~11.
李三忠,劉志宏.古元古代板塊構造研究綜述.世界地質,1995,14(2):15~21.
劉志宏,楊振升.冀東太古宙高級變質區構造演化.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94,24(3):254~258.
劉志宏.條帶狀構造及礦物變形的研究—以冀東太古宙高級區為例.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93,23(1):31~36.
劉志宏,姜繼聖.吉林板石溝地區灰色片麻岩中構相韌性變形帶的研究.見孫春林主編.東北內蒙古地區青年地質工作者《科學研究論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74~78.
劉志宏.冀東三屯營地區深、中構造相韌性變形帶的變形變質作用.長春地質學院學報(構造地質專輯),1992,22:24~33.
劉志宏.冀東太古宙高級區韌性變形帶中構造岩的研究.長春地質學院學報(院慶論文摘要專集),1992,22:48~49.

著作教材


曹成潤,劉志宏主編.含油氣盆地構造分析原理及方法.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 1~165
賈承造,盧華復,…,劉志宏.庫車—柯坪再生前陸沖斷帶油氣聚集和勘探.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131
盧華復,賈承造,…,劉志宏.庫車—柯坪再生前陸沖斷帶構造.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171
李德倫,王恩林,梁一鴻,劉志宏.構造地質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1~280
王安建,劉志宏,李曉峰等.五台山太古宙地質與金礦床.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153
Tian Yongqing, Ma Zhihong, Yu Keren, Liu Zhihong and Peng Qiming. 30th IGC field trip guide T315: The early precambrian geology of Wutaishan Mts., Shanxi, China,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6. 1-52
楊振升,劉志宏.第六章 韌性變形帶的觀察與研究.見李勤,楊振升主編.高級變質岩區填圖方法—冀東地區構造—岩石法填圖研究.北京:地質出版社,1992.40~55
孫忠實,劉志宏,等.前寒武紀板塊構造旋迴與金礦床.見孫忠實等.吉林古陸邊緣構造動力及複合成礦系統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27~58
張梅生,孫忠實,劉志宏,等.控礦構造層次與大陸殼動力學機制轉換關係.見孫忠實等.吉林古陸邊緣構造動力及複合成礦系統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55~58
劉志宏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圖大荒溝幅、板石溝幅和說明書(1:50000)副技術負責、編圖

獲獎情況


2006年獲吉林大學2006年度“教學示範教師獎”
2005年“《構造地質學》多媒體教學課程體系建設與應用”獲吉林大學2005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四獲獎人
2004年“構造地質學”獲吉林大學優秀教材二等獎,副主編
2004年“庫車再生前陸盆地的構造演化”獲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2003年獲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第二獲獎人
1994年獲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第一獲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