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椎腰化

骶椎腰化

骶椎腰化又稱腰骶移行椎,是指在發育過程中第1骶椎未能與其他骶椎相融合,形態與腰椎相近而形成第6腰椎的變異性疾病。腰骶移行椎的人群發生率2%~21%,在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人群發生率更高,達30%~51.3%。在骶椎融合過程中,某些影響發育的因素則可影響此過程而致移行椎體。骶椎腰化的主要癥狀是腰骶部疼痛。久坐、久站及做腰前屈動作時疼痛加重,休息時減輕。體格檢查發現腰骶部有壓痛,腰椎前屈活動受限。骶椎腰化主要治療方式為非手術治療。骶椎腰化經過正規治療可緩解癥狀,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骨科或外科

病因


● 正常脊柱包括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5節骶椎和4節尾椎。胚胎第4~7周時各椎節開始分化,椎體的化骨中心、雙側椎弓的化骨中心及側部的附加成骨中心分別於胚胎第10周、第20周及第30周開始出現。出生后至8歲以前完成椎體、椎弓和側部的癒合。兩側椎弓於7~15歲時癒合。18歲時,骺板與椎體開始融合,至30歲時5節骶椎融合成一個骶骨。在此發生過程中,某些影響發育的因素則可引起異化而致移行椎體。

癥狀


● 骶椎腰化的主要癥狀是腰骶部疼痛,久坐、久站及做腰前屈動作時疼痛加重,休息時減輕。同時有腰椎前屈活動受限。

檢查


● 確診骶椎腰化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 體格檢查
● ● 腰骶部有壓痛,腰椎前屈活動受限。
● 影像學檢查
● ● X線檢查、CT及三維重建、磁共振成像可見第1骶椎未能與其他骶椎相融合,形態與腰椎相近。

診斷


● 醫生診斷骶椎腰化,主要根據癥狀和體格檢查,結合X線平片等影像學檢查,一般能做出診斷。
● 癥狀
● ● 腰骶部疼痛。久坐、久站及做腰前屈動作時疼痛加重,休息時減輕。
● 體格檢查
● ● 腰骶部有壓痛,腰椎前屈活動受限。
● 影像學檢查
● ● X線檢查、CT及三維重建、磁共振成像可見第1骶椎未能與其他骶椎相融合,形態與腰椎相近。

鑒別診斷


● 骶椎腰化需與腰椎骶化、胸椎腰化、骶尾椎融合等疾病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治療方式以非手術療法為主,其中尤其應強調腰部的保護與腰背肌(或腹肌)鍛煉,對合併其他器質性病變者應統一安排治療計劃。對經正規非手術療法治療無效,且已影響工作、生活者,應在除外其他疾病的基礎上施以手術療法。
● 基本要求
● ● 改善與保護良好的睡眠與工作體位。
● 功能鍛煉
● ● 積極而正規的腰背肌鍛煉,對伴有腰椎椎管狹窄者,應強調腹直肌鍛煉。
● 腰部保護
● ● 可用寬腰帶保護腰部,當癥狀發作時可改用皮腰圍或石膏腰圍。
● 其他療法
● ● 可選擇理療或藥物外敷。對有明確痛點或壓痛點者,可行封閉療法。

危害


● 易引起腰椎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或壓迫腰骶神經根等。

預后


● 經正規治療,一般預后較好。

預防


● 本病與先天發育異常有關,暫無有效預防手段。應注意青少年腰痛時對此類畸形的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