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
外資銀行
外資銀行是指在本國境內由外國獨資創辦的銀行。外資銀行的經營範圍根據各國銀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國家為穩定本國貨幣,對外資銀行的經營範圍加以限制;也有些國家對外資銀行的業務管理與本國銀行一視同仁。它主要憑藉其對國際金融市場的了解和廣泛的國際網點等有利條件,為在其他國家的本國企業和跨國公司提供貸款,支持其向外擴張和直接投資。外資銀行有的是由一個國家的銀行創辦的,也有的是幾個國家的銀行共同投資創辦的。
2006年12月13日,一位國內居民在滙豐北京分行存款,成為外資銀行的首單人民幣國內居民百萬元存款。這是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的標誌性事件,在2007年,外資銀行將走近內地居民。
2018年12月,中國銀保監會已啟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修訂工作,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同時,銀行業各項開放措施持續落地,多項市場准入申請已獲受理和批准。
外資銀行發力中小企業融資
首都外資銀行自開始從事經營性業務即第二發展階段以來,資產、業務、網點規模持續快速發展,截至2008年6月底,在京外資銀行資產總額1987.36億元人民幣,較1996年底增長12.64倍;貸款餘額739.23億元人民幣,較1996年底增長10.25倍;存款餘額767.89億元人民幣,較1996年底增長22.20倍;網點由1995年底的5家外國銀行在京分行發展成6家在京註冊法人、19家我國註冊法人銀行在京分行、15家外國銀行在京分行、28家支行。步入第四發展階段,即實施法人導向政策以來,外資銀行在京經營的廣度和深度得到了大力拓展,改製法人銀行已成為在京外資銀行發展主流,截至2008年6月底,已開業各法人銀行北京分行資產總額占轄內外資銀行資產總額達76.72%;各項貸款佔比78.61%;各項存款佔比90.71%。
上海浦東外資銀行齊聚效應
中信嘉華銀行在改制后董事會下設了由母行董事組成的信貸風險管理委員會,並從母行派遣資深的風險管控人員加強子行的風險管理工作;出於集中風險管理需要而將境內分行改製為外資法人銀行,如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瑞穗實業銀行通過改制也大大加強了在華機構的管理;摩根大通在改制後派遣亞太區的首席行政官和首席運營官分別擔任子行董事會的非執行董事和監事,提升了決策效能,並在子行設立了2名風險控制經理,負責子行在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外包服務管理、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業務災備應急計劃管理等方面的風險管理工作;東亞銀行改制后成立單獨的中國戰略部,制定該行中國的發展戰略,並提交本地董事會討論通過,而母行戰略部不再制定中國發展戰略。
外資銀行可以交易黃金
中國的銀行在此次金融危機中終於因為審慎而獲得了回報,躲過了一劫。但是未來中國經濟仍然必須避免落入“趕超陷阱”,關鍵應該要保持多種“要素”的增長,包括資本投入、勞動力、市場化改革等多種要素才是增長關鍵。國際銀行業變局的探討中,銀行界代表認為,整個全球銀行業的格局的確是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國內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經濟增長的速度是有所下滑,受困的銀行業的金融狀況也發生了變化。而在中國的外資銀行的這一部分確實一枝獨秀。下一步外資銀行在中國未來的發展,主要集中在規避國外風險,大力發展中國業務。
2012年外資銀行在規模小幅擴張的同時,進一步加快了在中國內地的差異化經營步伐。數據顯示,資本運作方面,多家外資行有增資之舉;市場拓展方面,手段機動靈活,差異化定價爭奪目標客戶;渠道建設方面:網點布設穩步推進,專業網點不斷現身;資產質量方面,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預計未來3年在中國利潤將保持20%的年均收入增長。2011年中國的181家外資銀行的總利潤翻了一番,從2010年的77.8億元增加至167.3億元;總資產增長24%,達到2.15萬億元。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金融服務合伙人胡亮告訴記者,在華外資銀行利潤增速快於中資銀行的主要原因是,利差擴大、隨人民幣國際化衍生業務量猛增、外資行充分融入銀行間市場和基數較低。不過,由於同期中資銀行成長速度也相當快且外資銀行的基數較小,外資銀行佔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比例僅從1.83%升至1.93%。
外資銀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投資者的信賴,然而卻成了投資者投訴的“重災區”,媒體上頻現內地富豪“聲淚俱下”地控訴某某外資銀行的報道。一時間,外資銀行似乎成了理財市場的眾矢之的。信息不透明、零收益、負收益、甚至坑蒙拐騙誤導投資者,一系列銀行理財產品醜聞正在輿論的推動下演化成一場公共事件。
產品複雜
外資銀行注意陷阱
投資顧問誤導
投資者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購買環節,大多是理財經理沒有解釋清楚理財產品的設計結構,沒有全面說明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等。實際上,理財顧問在向客戶推銷這款產品時,往往並沒有充分向投資者解釋產品的潛在風險,只是片面地說明客戶可以用低於市價一定折扣的價格買入相應股票,使得大多數投資人誤以為自己在銀行的幫助下可以比普通投資者更低的價格買到相同的股票,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並不是買入股票,而是買入了這些外資銀行創設的與證券股票掛鉤的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其投資賬戶的資金並沒有實際買入股票,而是作為保證金與銀行對賭相應股票未來一年期的股價變化方向。
上海市
位於在上海市設立的外資銀行總部
銀行名稱 | 外資來源國家或地區 | 進入時間 |
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香港 | 1865年(後於2007年在上海註冊成立) |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英國 | 1858年 |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香港 | 1920年 |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美國 | 1902年 |
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新加坡 | 1995年(註:1993年曾在北京設有代表處,2007年正式開業) |
恆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香港 | 2007年 |
華僑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新加坡 | 1927年(註:1925年曾在廈門設立分行,之後總部搬至上海) |
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香港 | 2007年 |
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英國 | 2010年由前身上海荷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改名而來,至2016年解散。 |
美國銀行 | 美國 | 1981年(註:當時曾在北京設立代表處,之後總部搬至上海) |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日本 | 2007年 |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澳新銀行”) | 澳大利亞、紐西蘭 | 2010年 |
瑞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日本 | 2007年 |
北德意志州銀行 | 德國 | 2004年 |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又叫“上海巴黎銀行”) | 法國 | 1992年 |
德國商業銀行 | 德國 | 1994年 |
法國東方匯理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法國 | 1888年(後於2009年在上海設立分支總部) |
荷蘭合作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荷蘭 | (不明) |
華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美國 | 1992年 |
挪威銀行公共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挪威 | 2006年 |
三井住友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日本 | 2009年 |
瑞典北歐斯安銀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瑞典 | 2005年 |
瑞典商業銀行上海分行 | 瑞典 | 2005年 |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 | 瑞士 | 1998年 |
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瑞士 | 1994年 |
德富泰銀行 | 泰國 | 1996年 |
盤谷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泰國 | 2009年 |
西班牙對外銀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西班牙 | 2015年 |
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新加坡 | 2007年 |
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義大利、聖保羅 | 1997年 |
義大利羅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義大利 | 1996年 |
英國巴克萊銀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英國 | 2005年 |
埃及國民銀行股份公司上海分行 | 埃及 | 2008年 |
日本橫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 日本 | 2009年 |
北京市
位於在北京市設立的外資銀行總部
銀行名稱 | 外資來源國家或地區 | 進入時間 |
瑞士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瑞士 | 2004年 |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德國 | 1872年(後於2007年成立) |
蒙特利爾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又叫“滿地可銀行”) | 加拿大 | 2010年 |
摩根大通銀行 | 美國 | 1920年(註:當時是在上海和天津設立辦事處,之後總部搬至北京) |
奧地利中央合作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奧地利 | 1995年(註:當時先在北京設代表處,後於1999年成立分行) |
法國外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 | 法國 | 2015年 |
法國興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法國 | 2008年 |
韓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韓國 | 2007年 |
瑞士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瑞士 | 2012年 |
友利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韓國 | 2007年 |
新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韓國 | 2008年 |
廈門市
位於在廈門市設立的外資銀行總部
銀行名稱 | 外資來源國家或地區 | 進入時間 |
新聯商業銀行 | 菲律賓 | 1993年 |
美國建東銀行有限公司廈門分行 | 美國 | 1986年 |
中國其它城市
銀行名稱 | 外資來源國家或地區 | 進入時間 | 總部所在城市 |
菲律賓首都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菲律賓 | 2010年正式營業 | 南京市 |
開泰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 泰國 | 2017年 | 深圳市 |
日本山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分行 | 日本 | 1995年 | 大連市 |
日本名古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行 | 日本 | 2011年 | 南通市 |
協和銀行有限公司 | 香港(之後引進其它國家或地區的外資經營) | 1994年 | 寧波市 |
葡萄牙儲蓄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行 | 葡萄牙 | 1993年 | 珠海市 |
澳門地區
位於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的外資銀行總部
銀行名稱 | 外資來源國家或地區 | 進入時間 |
葡萄牙商業銀行 | 葡萄牙 | 2010年 |
未選址設立總部的外資銀行
銀行名稱 | 外資來源國家或地區 | 進入中國時間 | 分行所在城市 |
澳洲聯邦銀行(又叫“澳大利亞聯邦銀行”) | 澳大利亞 | 1994年 | 上海、北京及其它中國村鎮設有分行 |
韓國產業銀行 | 韓國 | 1996年 | 上海、廣州、瀋陽、北京、青島 |
荷蘭商業銀行 | 荷蘭 | 1985年 | 香港、深圳、北京、大連、天津等地 |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 | 加拿大 | 1960年 | (只有代表處,暫未設分行) |
加拿大豐業銀行 | 加拿大 | 1994年 | 廣州、重慶、上海 |
馬來亞銀行 | 馬來西亞 | 1994年 | 上海、北京、昆明、深圳等地 |
西太平洋銀行 | 澳大利亞 | 2007年 | 上海、北京 |
德累斯登銀行 | 德國 | 1993年 | 上海、北京 |
美國紐約梅隆銀行有限公司 | 美國 | 1999年 | 上海、北京 |
印度國家銀行 | 印度 | 2006年 | 上海、天津 |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 美國 | 2010年 | 上海、青島、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