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稠度的結果 展開

稠度

稠度

稠度是衡量一種材料的固態或流動性的程度的量。

黏性土稠度是指土的軟硬程度或土受外力作用所引起變形或破壞的抵抗能力,是黏性土最主要的物理狀態特徵。

徠瀝青稠度是瀝青的主要性能指標之一。它是指瀝青的軟硬、稀稠的程度。

油漆稠度是指油漆流動的阻力。這項指標主要是控制油漆的厚薄適宜,以合乎使用要求。

概述


稠度用于衡量物體抵抗形狀發生永久變化的能力。稠度從總體上描述物體的流動性,它區別物質是氣體、不同粘稠程度的液體還是剛硬的固體。全面地定量反映一物質的稠度需要了解它在受力下流動的全部行為,這往往是十分複雜的。

分類


黏性土的稠度狀態是指土的軟硬程度或土受外力作用所引起變形或破壞的抵抗能力,是黏性土最主要的物理狀態特徵。當土中含水率很大時,土粒被自由水所隔開,表現為漿液狀;隨著含水率的減少,土漿變稠,逐漸變成可塑的狀態,這時土中水主要為弱結合水;含水率再減少,土就進入半固態;當土中主要含強結合水時,土處於固體狀態。
黏性土的稠度可以決定黏性土的力學性質及其在建築物作用下的性狀。
稠度狀態可分為
徠①流體狀:具流動性,其稠度指標為≤0;
②塑體狀:具塑狀性質,其稠度指標為0-1;
③固體狀:具固體或半固體狀,其稠度指標為≥1。
稠度狀態之間的轉變界限稱稠度界限,以含水量表示,稱界限含水量。土的稠度狀態由於含水量的逐漸增加,而由固體狀過渡至塑體狀、流體狀。在稠度的各界限中,塑性上限(簡稱為液限Wl)和塑性下限(簡稱為塑限Wp)的實際意義最大,它們是區別三大稠度狀態的具體界限。

確定方法


路面設計時一般根據路基土的分界稠度確定路基的乾濕類別(《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範》(JTGD50-2006))如下圖所示:
稠度
稠度
土的稠度指標越大(即其天然含水量越小),則其作為地基基礎的承載能力越大。

瀝青稠度


瀝青稠度是瀝青的主要性能指標之一。它是指瀝青的軟硬、稀稠的程度。瀝青稠度越大表示越稠,即針入度越小。瀝青稠度越小表示越稀,即針入度越大。

油漆稠度


油漆稠度是指油漆流動的阻力。這項指標主要是控制油漆的厚薄適宜,以合乎使用要求。油漆稠度大,塗刷的漆一般就厚;稠度小,塗刷的漆就薄一些。而過厚或過薄的漆都會影響施工的塗刷性能。

稠度的測定


軟膏等半固體製劑的流變性質,可用插度計、平行板黏度計進行測定。如圖1所示的插度計,主要用於測定軟膏的稠度。即在一定溫度下,將插度計中重150g的金屬錐體的錐尖放在供試品表面,以插入的深度評定供試品的稠度,以0.1mm為一個單位,稱為插入度。一般稠度大的樣品插入度小,稠度小的樣品插入度大。合格軟膏劑的插入度通常規定在200-300個單位範圍內。平行板黏度計主要用於測定軟膏劑的塗展性。將樣品夾在平行板之間,施加一定壓力,樣品橫向擴散,根據擴散速度可以評價其塗展性。近年來研製的自動平行板黏度計,可以通過附加的攝像頭觀察試樣的變化,還可與計算機連接將測試數據進行處理與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