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省
亞歷山大省
亞歷山大省(阿拉伯語:محافظة إسكندرية ),是埃及二十九省之一,北面地中海。省會為亞歷山大港。農業較發達。
亞歷山大省 位於埃及北部,尼羅河三角洲西北角。北臨地中海,面積2,818平方公里,人口約490萬(據2008年統計數據)。亞歷山大是埃及第二大城市,也是埃及和地中海東岸最大的港口。
亞歷山大是擁有2300多年歷史的名城。公元前332年,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佔領埃及后建立此城,並以其名字命名,定為首都。其後的托勒密王朝時代,這裡建造了著名的法羅斯燈塔,修建了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創建科學研究機構博學園,很快就成為古希臘文化中最大的城市。7世紀,阿拉伯人統治埃及后,遷都開羅,亞歷山大的地位開始衰落。19世紀,奧斯曼帝國大將穆罕默德·阿里著手重建亞歷山大,優惠的貿易政策,吸引了大批外國商人。1882年,亞歷山大被英軍佔領,成為英海軍的基地。
今日的亞歷山大是埃及的重要工業基地,集中了全國40%的工業,主要有鋼鐵、造船、煉油、紡織、化肥、水泥等。亞歷山大擔負著全國75%的進出口貨運量。這裡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棉花市場。
亞歷山大是最早傳入中國的非洲地名,我國史籍稱之為黎軒、烏遲散、阿荔散等。我國學者們認為,中國古代的瓷器、絲綢經印度洋、紅海,輾轉亞歷山大運往羅馬帝國,克里奧帕特拉女王曾穿過中國絲綢織成的衣服。
1992年5月,上海市與亞歷山大省結為友好省市。2010年10月,廣東省與亞歷山大省簽署結成友好省份的協議。